速 览
- 实验室里“种孩子”?英国发布首个人类胚胎模型研究指导规则
- 中国科协发布30个重大科学问题
- 两个原子靠的太近就出现量子效应
- 3400万年前南极洲西部依然密布树木
- “人造血液”有望缓解血浆危机
学界头条
1.实验室里“种孩子”?英国发布首个人类胚胎模型研究指导规则
图源:DALL-E-3
英国近日发布了首个人类胚胎模型研究的指导规则,为这一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立下规范。这些规则由剑桥大学、伦敦的进步教育信托基金(PET)及一批科学家共同制定,旨在填补治理空白并解决该领域进步引发的伦理问题。
新规则禁止将人类干细胞制成的胚胎模型植入活体子宫或其他动物体内,但没有设定实验室培养模型的最长时间限制,而是要求项目自行提出基于科学目标所需的最短时间限制,并建立监督委员会审查和批准项目。尽管规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PET副主任Sandy Starr表示,他相信研究界将广泛采纳这些规则。此外,规则还建议设立监督委员会审查使用干细胞基础的胚胎模型的研究提案,并要求所有提案必须登记在册。
这一规则的发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科学家表示赞同,认为这将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指导。
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171-5
2.中国科协发布30个重大科学问题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
1.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
2.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
3.对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进行识别、溯源和健康风险管控
4.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
5.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
6.实现氨氢融合燃料零碳大功率内燃机高效燃烧与近零排放控制
7.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8.通过耦合与杂化实现柔性材料的功能涌现
9.人类表型组微观与整体的复杂关联及其机制解密
10.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素与免疫疗法的互作及机制研究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包括:
1.工业母机精度保持性的快速测评
2.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品质管控理论与技术
3.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4.冰巨星及其卫星就位探测飞行器技术研究
5.介科学支撑多相反应器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的一步放大
6.深远海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7.空间多维组学引航下一代分子病理诊断革新
8.基础设施领域自主工程设计软件问题
9.以高通量多模态的方式实现脑机交互
10.通过高效温和活化转化及大规模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生态碳平衡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包括:
1.通过精准化学实现药物和功能材料的绿色制造
2.采用清洁能源实现低成本低碳炼铁
3.云网融合技术在卫星互联网中的应用
4.基于数字技术的碳排放监测方法研究
5.自主可控高性能GPU芯片开发
6.饲料原料豆粕玉米替代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7.构建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繁育技术体系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8.高端芯片制程受限背景下实现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9.应用AI眼底血管健康技术促进相关代谢疾病分级诊疗
10.基于CTCS的市域铁路移动闭塞技术的突破
参考来源:
中国科学报
https://mp.weixin.qq.com/s/WPPFXyT4M_m4FeZIcS_8BQ
前沿研究
3.两个原子靠的太近就出现量子效应
图源:Getty Images
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地将原子挤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从而揭示了看似不可能的量子效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称为“光晶格”的技术,将铷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然后使用激光将它们排列成一个紧密的晶格结构。这种方法使得原子之间的距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近,从而使得量子效应更加明显。他们还发现,当原子被挤压到如此近的距离时,它们的行为变得非常奇特。例如,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异常强烈,甚至出现了“量子纠缠”的现象。这种现象意味着一个原子的状态可以瞬间影响到另一个原子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远。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一种称为“量子隧穿”的效应。这种效应使得原子能够穿越看似不可逾越的能量障碍,从而在晶格中移动。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在未来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中得到应用。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3023
4.3400万年前南极洲西部依然密布树木
图源:DurkTalsma/iStock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南极西部的冰芯,成功揭示了该地区冰层形成的奥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重要影响——西南极洲开始永久冰川的时间比东南极洲晚得多——至少晚了七百万年。
在这次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钻探技术,从南极西部的冰层中提取了长达数公里的冰芯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详细分析,他们发现南极西部的冰层形成速度在过去几千万年中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研究数据显示,在温暖时期,南极西部的冰层形成速度相对较慢;而在寒冷时期,冰层形成速度则明显加快。这一发现表明,南极西部的冰层形成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3931
5.“人造血液”有望缓解血浆危机
图源:MATT ROTH
在现代急救措施中,输血是救治严重外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血液制品的保质期只有42天,而全球献血量则非常不确定,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严重失血引起的出血性休克。
去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宣布了一项价值4600万美元的重大资助项目:由马里兰大学牵头的“人造血液”ErythroMer——由人类血红蛋白为基础,包裹在一层模仿微小细胞的膜中,外观是一种冻干粉末,可长时间保存,且能与各种血型兼容,使用时与生理盐水混合即可输入血管,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维持器官的氧气供应。这种产品的保质期长达2年,有望给面临紧急状况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ultimate-blood-substitute-us-military-betting-46-millio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