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年间,蒙古"顺义王"俺答被册封为藩王,理应获赐金印以彰显尊贵。谁知大明朝廷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竟将俺答的金印偷工换成了镀金黄铜印!当俺答派遣使者前来交涉时,宣大总督郑洛更是狡辩纷呈,将俺答忽悠得团团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俺答为何会被如此忽悠?大明朝为何要如此做?让我们一一拨开迷雾,探究其中的缘由。
俺答封贡的前因后果
大明隆庆年间,朝野上下对蒙古鞑靼人心存戒备。自元朝以来,这些游牧民族屡次骚扰边疆,给北方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然而,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阁老英明过人,深知长期对抗无益。于是,他们在隆庆三年策动了"俺答封贡"的大计。
这一计策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封王",即册封蒙古鞑靼首领孛儿只斤·俺答为"顺义王";二是"通贡",在北方边境开放11处边市,以供双方交易货物。高拱等人希冀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彻底扭转大明与蒙古鞑靼长期对立的局面。
俺答对于能获此殊荣,自是喜不自胜。他立刻遣使前往北京,恭候大明朝廷的册封仪式。万历三年三月初八那天,在阳和城的宣大总督署衙门口,俺答的使者迎来了这一重大时刻。
总督郑洛亲自主持了册封大典。俺答虽然对"顺义王"这个称号颇有微词,但毕竟带有"王"字,也就勉强接受了。典礼一结束,俺答的使者便迫不及待地索要王印。可是,郑洛支支吾吾,只说"改日再赐"。
使者只得空手而回,但俺答对于能获此王爵,已是喜形于色。他立刻命人在蒙古大营中修建了一座气派的行宫,并在上书"顺义王府"四个大字。从此,俺答每每召见部众,必身着华服,坐上宝座,摆足了一国之尊的架势。
大明对俺答的"王爵"把戏
俺答虽然获得了"顺义王"的爵位,但这个称号实在有些不伦不类。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藩属国国王的称谓应当是"某某国王"。比如朝鲜国王、暹罗国王。如果以此类推,俺答理应被称为"蒙古国王"或"鞑靼国王"。
"顺义王"这个名号,既不符合藩王的习惯,也与大明本朝的亲王、郡王称号不符。大明亲王是单字地名加"王"字,如辽王、燕王;郡王则是双字地名加"王"字,如中山王、巴陵王。很明显,"顺义王"不属于任何一种。
大明朝廷如此安排,完全是趁俺答这个游牧民族无知文化,随意将一个虚名强加于他。俺答却毫无疑虑,只因有了"王"字就自以为荣耀至极。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俺答获此王爵两年之后,才想起要索要王印。大明朝廷自然不能拒绝,但在赐印时又耍起了小聪明。按照规矩,亲王的王印应是"龟钮金印",郡王则为"龟钮镀金银印"。
然而,大明朝廷给俺答赐下的,竟是一枚"驼钮镀金黄铜印"!不仅印钮是藩属国的规格,就连材质也做了手脚。这枚印章表面镀了一层金,内里却是黄铜制成,哪里有半点金银的成分?
当俺答的使者领命前来交涉时,宣大总督郑洛更是狡辩纷呈,硬说"世间并无足金铸印"、"言金印者,仅是显其贵重"。甚至还拿自己的腰带做例子,声称"吾为总督,按制腰系金带,实为铜也"。
这些话自然是无稽之谈。亲王的金印理应内外全为黄金,即便是郡王的镀金银印,内里也应是纯银。哪有黄铜这等说法?可怜俺答这个游牧民族根本就是无知小儿,被郑洛一番狡辩忽悠得晕头转向,竟然信以为真。
俺答的官职与俸禄之争
除了"顺义王"的爵位之外,俺答实际上还担任着鞑靼部左都督的官职。他的弟弟昆都力哈和长子黄台吉,分别担任都督同知。俺答手下还有一批指挥使、指挥同知等官员。
按照常理,这些官职自然应该领取相应的俸禄。然而一开始,俺答和他的部众对此全然不知。直到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俺答才猛然想起这码事,于是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宣大总督署衙,找郑洛交涉索要俸禄。
郑洛这个老狐狸,自是不会轻易让步。他对俺答的使者狡辩道:"大明朝官员的俸禄,都是由所管辖的地方军民供给。比如大同文武官员的俸禄,就是由大同当地人民提供。你们顺义王管辖的是北地,自然俸禄就应该由北地之人供给了。"
俺答的使者一窍不通,被郑洛这一阵乱真真假假的话头头是道的忽悠得六神无主,只得唯唯诺诺地"告罪"而回。
次年,俺答又派遣使者前来,这一次是要求升官。使者对郑洛说道:"我等已被大明朝册封为王爵,自然也应该有官职相随。现在虽已担任左都督一职,但终归是小小的官阶。还请总督老人家,为我等奏请朝廷,升官加爵。"
郑洛听后哈哈大笑,对使者说道:"大明朝的官职,王爵的名号已是极品,职位也就不重要了。比如本官担任的总督,再升就是兵部尚书;你们这个左都督,再升就是大都督,可这需要有军功。"
郑洛顿了顿,又似笑非笑地说道:"比如辽东的李成梁,屡次杀伐蒙古土蛮,现职亦不过都督同知。再有戚大帅,现职也只是左都督。你们回去告诉顺义王,升官要有军功,现在太平无事,守住王爵即可,切勿再谈升官之事!"
俺答的升官要求遭拒
俺答虽然获赐了"顺义王"的爵位,但对于官阶的渴望却远未得到满足。万历五年(1578年),他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宣大总督署衙,这一次是要求升官加爵。
使者对郑洛说道:"我等已被大明朝册封为王爵,自然也应该有官职相随。现在虽已担任左都督一职,但终归是小小的官阶。还请总督老人家,为我等奏请朝廷,升官加爵。"
郑洛听后哈哈大笑,对使者说道:"大明朝的官职,王爵的名号已是极品,职位也就不重要了。比如本官担任的总督,再升就是兵部尚书;你们这个左都督,再升就是大都督,可这需要有军功。"
郑洛顿了顿,又似笑非笑地说道:"比如辽东的李成梁,屡次杀伐蒙古土蛮,现职亦不过都督同知。再有戚继光,现职也只是左都督。你们回去告诉顺义王,升官要有军功,现在太平无事,守住王爵即可,切勿再谈升官之事!"
郑洛这番话,无疑是在敷衍塞责。大明朝对于俺答这个外藩,自始至终都抱有傲慢态度。眼见俺答贪得无厌,索要无度,他自然是要狠狠敲打一番。
提起戚继光的名字,俺答的使者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蒙古朵颜部的一支在蓟州遭到戚大帅的重创。当时,戚继光亲自率领大军痛击朵颜部,将其彻底肃清。朵颜部的首领董忽力更是被生擒,最后被斩于阵前。
一想到这等惨状,俺答的使者吓得几乎要吐舌头示弱了。面对如此雄壮的汉子,他们这些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是对手。郑洛提及戚继光,自有其狠狠敲打俺答的用意。
大明对俺答的欺瞒归因
大明朝对俺答这个外藩如此欺瞒、忽悠的根源,实际上源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拱、张居正等人在隆庆年间策动"俺答封贡"的初衷。他们之所以如此安排,无非是希望借此扭转大明与蒙古鞑靼长期对立的局面,从而在北方边境获得一段喘息的机会。
然而,对于俺答这个游牧民族的首领,他们从一开始就抱有傲慢态度。所赐的"顺义王"爵位,既不符合藩属国的习惯,也与本朝亲王郡王的称号不符,纯属一个虚名。
至于赐下的王印,更是做了手脚。表面镀金,内里却是黄铜,哪里有半点金银的成分?这在当时的制度中是从未有过的,完全是对俺答的一种欺瞒。
其次,当时正值高拱、张居正在内阁斗争的关键时期。为了在北方求得稳定,他们自然是要尽量去安抚俺答这个外藩。然而,对于俺答无理的索要,他们又不愿完全作出妥协。于是,只好在赐印等事宜上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
再者,大明朝对外藩向来存在着傲慢态度。对于俺答这个游牧民族的首领,他们自始至终都抱有轻视态度。所以,当俺答贪得无厌,索要无度时,他们自然是要狠狠敲打一番。
宣大总督郑洛对俺答使者的一再狡辩,不过是这种傲慢态度的一种体现。他提及戚继光等人的例子,更是在警示俺答:这等雄壮的汉子,你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大明朝对俺答这个外藩才会如此欺瞒、忽悠。这不仅反映出当时朝野上下对游牧民族的傲慢态度,也折射出大明王朝在鼎盛时期的自负心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