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这份调查报告是‘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和聊城籍古建筑专家路秉杰在1974年4月修订的。这份报告见证了两位古建筑专家与光岳楼的一段往事。”7月2日,聊城收藏家协会东昌府区分会会长杨飞说。
50年前手稿弥足珍贵
记者在杨飞的工作室看到,这份《聊城光岳楼(古建筑考察报告)》手稿封面显得很陈旧,用毛笔写着书名、作者和修订时间。扉页与封面文字几乎相同,为灰底蓝字,楷体字书写更工整。
杨飞展示其收藏的《聊城光岳楼(古建筑考察报告)》
手稿开篇写道:“我国古代建筑中有许多著名的楼,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武昌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山东聊城光岳楼虽然过去未能与上述二楼齐名,但就其规模形制,建筑结构来看,亦无甚轩轾、不分上下,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光岳楼主体结构是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遗物。书稿中明确记录了光岳楼的拱门面阔、拱脚直高、矢高等数据,还对光岳楼的尺度、空间、构架和立面等构成进行了详细介绍。
杨飞介绍,这本1974年4月修订的书稿是由著名园林宗师陈从周和聊城籍古建筑专家路秉杰携手撰写,是两位建筑学家翔实地考察光岳楼后留下的研究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今年适逢光岳楼建成650周年,这份书稿对于研究光岳楼有很高参考价值。
两名家对光岳楼情有独钟
陈从周(1918—2000),浙江绍兴人,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被誉为“中国园林第一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1935年出生于堂邑县(现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的路秉杰是陈从周的学生,也是一名古建筑专家。
1955年,路秉杰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跟随陈从周学习中国建筑史,于是爱上了古建筑。1958年他借道回聊城,回校时带去了一张光岳楼东侧照片给陈从周看。陈从周大概对光岳楼不了解,不以为意地说:“明清旧物,不足观也。”但路秉杰并没放下进一步研究光岳楼的执念。1963年,他又考取陈从周教授的研究生,专门从事中国建筑史的研究。1964年夏秋,路秉杰对晋冀鲁豫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一站来到聊城,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考察光岳楼:先做历史文献之考证,再做工程实际之测绘,再进行直观实况之摄影,最后提出价值评判与保护。
为给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的外国进修教师布置参观项目,1973年6月10日,陈从周和路秉杰从上海出发,先后赴济南、曲阜、泰安、长清、聊城等地,参观、考察五地的古、近代建筑遗存。“也许是那一次的参观和考察,让陈从周对光岳楼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为陈从周和路秉杰提出‘保存光岳楼大木结构’这一重要建议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本《聊城光岳楼(古建筑考察报告)》修订稿于1974年4月完成。”杨飞说。
文/图 记者 陈金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