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了一则消息:少女漫画的金字塔之作、池田理代子《凡尔赛玫瑰》要出剧场版动画了,由MAPPA制作,预计2025年上映。
一位读者在小红书上评论:“这都不能叫炒冷饭了吧,祖宗饭都端上来了。”
为何?只因《凡尔赛玫瑰》在日漫史上的地位。它与手冢治虫的《怪医黑杰克》和永井豪的《恶魔人》并称为“20世纪70年代三大不朽杰作”,影响了无数动漫爱好者。
漫画
新作剧场版预告截图
1972年,《凡尔赛玫瑰》开始在周刊《玛格丽特》上连载。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画风之华丽,角色之美型,故事之厚重,一下虏获了无数漫迷的心。
1979年,同名TV动画上映,独有的赛璐璐质感,即使新剧场版的预告也无法超越黄金年代特别的文艺气息。
而《凡尔赛玫瑰》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还要属其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高举女性觉醒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女性的觉醒和崛起,随着各种侵害女性人身安全的恶劣事件的揭露,女权成为了话题度相当高,也备受争议的概念。
电视剧、乃至动画、漫画作品都不乏高举女性主义旗帜,贴上“大女主”“女性主义”标签的作品。
但却常常仍然落入男性中心的权力秩序,让“女权”成了“经过包装的男权(父权)”。
这一点,甚至还不如一部40年前的日本漫画,尽管《凡尔赛玫瑰》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少思维陷阱,但在当时,却是超越时代的一声女性的怒吼。
除却《凡尔赛玫瑰》掀起的少女漫画的浪潮,以及其巴洛克华丽画风,其女性主义光芒仍然最具跨时代探讨的价值。
池田理代子其他作品,掀起少女浪漫美学
今天就来聊聊这部“祖宗”作品。
01
豆瓣9.0,包裹在革命下的少女漫画
《凡尔赛玫瑰》,画风玛丽苏,名字玛丽苏,是不折不扣的少女恋爱漫画。1979年首播,大浪淘沙般成为了如今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
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其波澜壮阔的背景和跌宕起伏的剧情。
故事以法国大革命从酝酿到爆发为背景,叙述了年轻女性奥斯卡一生的爱恨情仇。
动画伊始,就讲述了民间一片惨淡,但象征着繁荣的波旁王朝却仍然奢侈糜烂,洛可可的浮华之风以凡尔赛宫为核心,席卷欧洲贵族。
《凡尔赛玫瑰》的华丽绚烂,引人入胜地展示出了这种贵族生活。
奥斯卡出生于凡尔赛的一个贵族之家,却因是个女孩不能继承家业,而被父亲当做男孩养育。从此,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动画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女扮男装、身披军装的奥斯卡,一条是从奥地利嫁入法国的玛丽王后。
这两个女性,都是凡尔赛的玫瑰,玛丽王后是那朵明面上尊贵又艳丽的玫瑰,她有骄傲而高贵的内心,和令玫瑰失色的面容。
奥斯卡则是隐藏在奢华背后,一朵坚强、挺拔,在动荡史诗的年代中独自傲然绽放的白玫瑰,她美丽却不脆弱,为自己、为爱人、为人民而熠熠生辉。
两朵玫瑰,面对同样颠沛无常的命运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两朵玫瑰,时而交缠,时而分离,最终也走向截然不同的终章。
一位14岁的公主嫁入法国王室,艳冠凡尔赛和巴黎,而奥斯卡,也因为公主的到来,凭借剑术成为侍卫队队长,一个在后宫矜贵无比,一个与戎装不离不弃。
长大后,她们又同时爱上了一个来到凡尔赛宫的瑞典贵族,但他爱的是玛丽,奥斯卡只能被心爱之人当做兄弟,她带着遗憾退出,却仍然忠心保护着玛丽这朵玫瑰。
后来,玛丽王后与丈夫感情不佳,她对婚姻充满失望,从此选择游戏人间、穷奢极欲,她的做派越来越奢靡,也越来越引起民怨,革命的爆发近在咫尺。
而奥斯卡,也终究离开了玛丽,开始接触底层社会,她终于看到真实的人民、那沉重而残酷的真相,意识到王公贵族对人民的剥削到了难以回转的地步。
也终于明白,只有革命,才能让一心游戏的上层阶级正眼看一回人间。
她不再是王后的骑士,她成为了自己的骑士,成为了人民的骑士。
在这个过程中,奥斯卡找到了一个真正爱着自己的人——曾经的佣人之子,安德烈。
奥斯卡和安德烈为革命牺牲,而玛丽王后,也随着革命的成功葬送了性命。
“完美而克制的爱,壮阔而起伏的命运,出色的人们相逢又诀别,留下诗一样的咏叹”,这是观众对《凡尔赛玫瑰》的评价。
“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大女主作品。池田理代子于1972年就开始连载的《凡尔赛玫瑰》,更是这些作品的开创者。只不过,《凡尔赛玫瑰》甚至比她的后来者,走得更远。”
这也是观众对《凡尔赛玫瑰》的评价。
02
绕不开的女性主义
《凡尔赛玫瑰》真的做到了?
《凡尔赛玫瑰》在当时是一部先锋、进步的作品,也是一部革命史诗与少女恋爱交叉的浪漫悲剧。
作品的底色是“少女漫画”,而作品的角色又是一个敢为人先,处处突破传统桎梏的女性,女性主义是《凡尔赛玫瑰》绕不开的话题。
本花并不认为放到今天来说,《凡尔赛玫瑰》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它是一部优秀的少女作品,也是一部绝美的历史咏歌。
它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荒谬,以“奥斯卡”为核心做出了反抗,但囿于时代禁锢,在今天看来仍然处处落于父权制度的陷阱。
奥斯卡刚刚出生时,父亲那句“是男孩吧?这回总是男孩了吧?”让我们看到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而解决这个思想的办法则是——将奥斯卡当做男孩去养,尽管人人都知道奥斯卡是女性,但却仍然要以贴近男性的特征、贴近男性的优势获得认可。
把女孩当成男孩,这无异于在底层逻辑上承认“男性”的至高无上,最终落入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秩序。
我们需要承认,男女是有差异的,我们也需要承认,男女的许多差异是被父权思维,被这个社会塑造出来的。
比如“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
但我们更需要明白,女权不是靠获得“男性特征、优势”而反抗男权,女权应当是重新认识男女之间的差异,哪些是被塑造出来的,哪些是生理性差异,从而不再以过去顽固的偏见束缚两性。
玛丽王后的高贵则表现为对“妓女”、“情妇”之流的鄙视和厌恶。
反复提及“这种女人是低贱的”“在奥地利这种女人要被关进地牢”“向这种女人低头有损作为王室的尊严”。
同样是在底层逻辑上,就站在男性视角,以及男权规训下的女性道德之上,以“贞洁”与否衡量女性的尊严和秉性。
又有哪里可称之为高贵?
而奥斯卡最初,也和女性主义沾不上边:要做玛丽王后的侍卫时口口声声“我才不愿意保护一个女人”。
看到玛丽与情妇之流的斗争后,又觉得“玛丽王后不愿向国王的情妇低头,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她是天生的女王。”
当女性赢得胜利,男性又将对方的胜利归结为“女性的先天优势”。
当平民女性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想要出人头地不得已以色侍人,人们批判她“低贱、下流、淫乱不堪”,大过于批判将女性置于如此不公境地的罪魁祸首——封建制度。
当玛丽王后穷奢极欲,没有人真正反思过害其成为“笼中鸟、金丝雀”,哪怕婚姻不如意也无法离开,不得自由的,正是封建的父权。
有人同情玛丽王后的骄傲和自尊,有人敬佩她登上断头台也保持着公主的高贵仪态。
而这些却恰恰就是父权思维所赋予玛丽王后的。
在这场浩荡的革命之下,我们可以看到阶级的倾轧,可以看到贵族的荒诞,可以看到奥斯卡的传奇,也可以看到女性被封禁压榨奋起而抗之的萌芽。
尽管没有更进一步地探讨女性由父权塑造、又由父权审判的真相,甚至原谅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堕落。
03
它的女性主义不完美,但绝对伟大
《凡尔赛玫瑰》是有局限性的,毕竟是40年前日本女性主义启蒙时的作品,然而,它却比如今的所谓“大女主”来得更伟大。
可以说,《凡尔赛玫瑰》更看重的是历史故事、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纠葛浮沉,而并非如今如日中天的女性主义。
其故事之婉转动人,完成度之高,女性在漫画的历史背景下,种种行为逻辑自洽,且有自己闪耀的光芒。
它呈现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英勇反抗的革命军。在历史的维度下,没有观众不被那股破釜沉舟感动。
它更呈现了一个不以性别论英雄的女性,她金发闪闪、她身姿挺拔、她眼如宝石、她美好坚强。
她也想追寻爱情,尽管这在自由的追求下退居二线。她也会抿起一抹忧伤的微笑,然而在生死搏杀中她只有坚毅面庞。
这样的人物,没法不令人为之动容,没法不牵动着观众的心。她并没有如今所谓“大女主”的浮华与漂荡,而是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去。
即使爱人,即使死亡,也无法剥夺一颗自由的心。
《凡尔赛玫瑰》的女性萌芽,是因为一个枪炮玫瑰一般的角色,人们看到了女性力量,人们爱上了女性力量,所以称之为女性主义启蒙。
这种令人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觉醒的能力,才是每个时代进步的根源。
编辑:DKYING
-THE END-
“极简少女”单肩泡泡抽绳包
刺绣布贴、艺术质感...
百搭而高级的单品
点击图片跳转小程序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