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辽宁省沈阳市正全力打造“北方氢都”。
日前,沈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实施《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在会上表示,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沈阳市提出打造“北方氢都”的规划设想,牢牢抓住新能源产业风口期,为沈阳振兴开辟新赛道、催生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沈阳氢能产业开局良好
《规划》确定了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氢都”的发展定位。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全产业链全景式试点示范基地。到2030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形成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区和策源地,氢能全产业链基础形成。
王志强介绍,在氢能领域,立足沈阳市资源禀赋,以煤炭地下气化产业项目为牵引,带动制氢、氨、醇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沈鼓集团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系列化产品、航天三菱系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研发试制取得了突破。
《规划》还明确了“一核两区三心多园”的空间布局。一核是以铁西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为核心,两区为沈北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集聚区和大东氢能燃料电池集聚区,三心为国际绿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煤炭地下气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自主掺氢燃气轮机应用示范中心,多园包括氢能装备产业园、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园、氢氨醇绿色能源产业园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产业园。
目前,沈阳市氢能产业开局良好。王志强表示,通过内育外引,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项目纷纷落地,产业链完整性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著提高。今年以来,沈阳支撑氢能规划的重点项目,康平县生物化工产业园、沈北煤炭地下气化联产制氢项目等,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年底前将实现开工建设。
“在氢能领域,沈阳市技术储备实力雄厚,高科技企业集中度高,黎明气体、佛吉亚斯林达、航天三菱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制—储—运—用’四个环节上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丰富的原始创新成果,为沈阳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蓬说。
为了推进《规划》落实落地,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洪颖表示,要围绕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骨干企业,进一步聚焦产业“卡脖子”问题,以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拔尖人才等科技资源,推进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在继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础上,筛选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精准施策,加速形成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
打造优势氢能产业
氢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沈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张蓬进一步表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其应用将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沈阳市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将吸引和聚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沈阳市氢能产业的壮大,必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涌入,有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氢能产业有望成为沈阳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通过明确的产值目标,沈阳市不仅为自身设定了清晰的经济增长点,还向外界传递了强烈的产业发展信号,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新产业的发展还将创造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还能提高居民收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打造‘北方氢都’,沈阳的城市形象和品牌也将得到极大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还能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鹏说。
氢能为何大受青睐?从顶层设计来看,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三大定位”: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今年,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
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各地越来越重视氢能发展。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具体而言,海南首次提及氢能,河北、河南、吉林、山西连续6年,内蒙古连续5年,重庆、辽宁、陕西连续4年,江苏、北京、四川连续3年提及氢能。
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看来,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符合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氢能产业链较长,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氢能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不断变化,能源安全和多元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氢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形式,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王鹏直言,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氢都”有望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氢都”建设
除了沈阳,全国还有多个城市提出创建“氢都”的目标。今年,河南省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着眼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布局氢能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做好氢能产业链重点环节技术研发和引进,积极打造中原地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原氢都”。
4月,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氢动吉林其势已成”。目前,吉林已有20多家相关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已开工的百亿级“绿氢+”项目有10多个。吉林把风光电资源、秸秆资源、河湖资源“原料化”,大力推动绿电转化为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绿色材料等,打造氢基产业集群——中国氢都。
袁帅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表明氢能产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氢能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虽然各地的建设进度和成果有所不同,但整体而言,全国“氢都”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氢能产业;而另一些城市则依托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氢能发展。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仅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还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随着各地‘氢都’建设的深入推进,氢能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得到更加紧密的协同和发展。从氢气生产、储运到应用等方面,都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王鹏说。
氢能产业蓄势而起,各地如何更好地推进“氢都”建设?王鹏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建立健全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要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如加氢站等网络布局和优化;加强与电网、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氢能产业的顺利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氢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影响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俐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