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逃过戴笠5次暗杀,找民间神医治病,却被一贴膏药巧妙毒杀

分享至



早年因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汪精卫,在中日鏖战阶段却公开投敌。

从“众星捧月”到“人人喊打”,只有短短数月时间。

1944年底,汪精卫去世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实际上,真正的缘由与他的身份脱不了干系。



公开叛国 逃过戴笠5次暗杀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趁蒋介石忙于开会之机,乘飞机离渝出走,旋即又中途转向,叛逃河内。

消息一经传出,日本首相近卫立即声称:“调整日华国交之根本方针——日本决以武力彻底消灭抗日国民政府,而与华方眼光远大之人士携手努力建设东亚新秩序。”

十日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的此次声明,公开投敌卖国。



起初,蒋介石还数次试图挽救汪精卫的政治生命,派出多人反复对其劝说,怎奈“落花有意水无情”,汪精卫的一意孤行,最终使二人彻底反目。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愤然写道:“通敌卖国之罪已暴露殆尽,此贼不可救药矣,多行不义必自毙也!”遂命手下心腹戴笠除掉汪精卫。

接到命令后,戴笠立即着手准备。

被蒋介石视为“匕首”的他,一向机警谨慎,深知此次刺杀汪精卫的行动必须从长计议,做好周密部署。



因此,在召集了一众精英人士后,戴笠针对性地制定了数套详细计划,充分调动各层社会关系,“强攻智取”皆考虑在内。

于是,一场低调又激烈的“河内运动”拉开了序幕。

然而,汪精卫是出了名的行踪诡秘,自叛逃后更是心机狡猾。

尽管戴笠一行人多番加强监视布控,依旧没能完全掌控汪精卫的行踪规律。



1939年3月20日晚,戴笠终于瞅准时机,下令夜闯汪宅。

十几名行动人员突破多重巡逻封锁,疾步登上二楼,直奔汪精卫的卧室。

三下五除二砸开上锁的房门后,手电筒照到一男子躲在床下,头部湮没在黑暗之中。

随即,数发子弹接连迅速出膛,那男子当场毙命。



见大功告成,众人悄然撤退,安全返回。

然而,第二日的晨报上却表示,案发现场死于枪伤的并非汪精卫,而是他的秘书曾仲鸣。

原来,那日曾仲鸣的妻子方君璧恰巧从香港来到河内。

汪精卫便将那间大卧室让予曾仲鸣夫妇住,自己临时挪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就这样勉逃一死。



得知此次行动结果后,戴笠愈发不甘心,立即着手布置第二次行动计划。

汪精卫虽幸免一死,也大力加强了防范,投降活动更加积极,在日方的秘密护送下很快逃离了河内。

接下来的刺杀行动中,不论戴笠投毒、派奸细还是埋炸弹,汪精卫屡次都能成功逃脱。



因为自叛逃后,除了戴笠以外,有许多人都想置汪精卫于死地,他早已习惯性保持提防,对接二连三前来投靠的故旧亲朋统通回绝,就连夫人陈璧君的交际圈也不放过。

对此,他曾发电文特别叮嘱道:“蒋严令戴笠动作,数日来乱杀人,盼妹等严防。勿出门,勿见客,出门彼必以汽车相撞,见客尤不可测,至要。”

一年之内,戴笠连续组织了五次刺汪行动,“屡战屡败”的结果使他不得不承认汪精卫深不可测,只好先暂停行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身体堪忧 遍寻民间神医

造化弄人,世事难料,1944年1月,汪精卫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原因追溯于1935年的一场意外,当时他尚未叛国,在一次公共活动中被乱枪击中,虽无性命之忧,但那枚子弹的弹片却一直留在体内。

如今六旬高龄的汪精卫身子骨大不如前,考虑再三后,他决定将残留的弹片取出。



这场手术于1943年底完成,可结果却不容乐观。

陈年的旧伤非但没有愈合,反而诱发了一系列感染病症,大大加剧了痛楚。

不仅如此,频繁地遭遇刺杀也给汪精卫精神上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身心双重受挫使他整日卧病在床,双腿渐渐没了知觉,甚至大小便失常,情况堪忧。



1944年1月8日,汪精卫身体忽然发热,背部剧痛,初疑为旧伤复发,后又诊断为风湿神经痛。

一时间,汪府上下手忙脚乱,夫人陈璧君急得夜不能寐。

眼看丈夫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试试民间偏方呢?

于是,她便四处托人打听,几番打探之后,在江苏无锡一带找到了一位“神医”。



此人恰巧专治骨伤疮毒,尤其擅长用膏药治病,据说他调制的膏药一贴就灵,总是药到病除,人送外号“刘一贴”。

陈璧君一听,哪还顾得上打听更多的底细,连忙派人去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