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他的外甥,不远千里从黑龙江来到河北驻军的政治部部。
当老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政治部后,秘书处的谢干事热心地接待了他们二人。
听到两人的口音不是河北本地人,谢干事便询问起他们此行的目的。
只见老人缓缓地从衣兜里拿出了一张破旧的残疾证,还有一本已经有些泛黄的小学语文课本。
老人激动地翻开课本,很快便找到了那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随即老人便用手指着课文中的一段话,用颤抖的声音对谢干事说道:
“我是三三五团三连的老兵,这篇课文里写的李玉安就是我……”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著名作家魏巍所撰写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魏巍真实地描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的战斗生活。
在讲述松骨峰战役时,他将自己的所闻所见全部写进了文章之中,向读者展示出了最为真实、最为悲壮的阻击战役。
根据魏巍的文章以及解放军38军《军事旁编》等史料的记载,当年参加松骨峰战役的三三五团三连几乎全员牺牲,而在阵亡名单中也的确有“李玉安”这个名字。
那这个突然到访的东北老汉会是这位革命烈士吗?
突然到访的东北老汉
1990年年初,家住巴彦县兴隆镇的李玉安老汉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这一年,老人的小儿子李广忠又落榜了,落得什么榜呢?落了当地的新兵入伍榜。
李玉安曾是一名老兵,受到了他的影响,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从小便有一个军旅梦。
记得在他小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喜欢拿着木棍,以“大侠”的姿态行侠仗义。
可李广忠却不一样,他总是拿着父亲给他用纸叠的“盒子炮”,以官军的形象铲奸除恶。
那时,李玉安曾问小儿子,将来想当什么,这娃娃想都没想,张口就是“要当兵”。
当时,李玉安的心里真的是既高兴又欣慰,作为一名革命老战士,他又何尝不希望儿子能够接过自己的衣钵,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呢?
但是在当年的那个时代里,参军入伍除了身体素质要合格,政治面貌、家庭成分、文化素质都是考核的标准,就算全部都合格,也还不一定能入选得上。
因为每个地区每一年的新兵名额是有限的。
李广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落榜了,此前他已经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失败了,所以当时他的心情非常失落,整天郁郁寡欢。
看到儿子因为当不上兵变得如此颓废,作为老父亲的李玉安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李玉安作为一名革命老兵,复员之后三十多年,从来没因生活上的困难向组织开过口。
但这一次为了能圆小儿子的军旅梦,李玉安决定破了一回例。
这一年的二月,他叫上自己的外甥与他一起。
从黑龙江坐火车来到河北38集团军的驻地,希望能够找到当年服役时期的老领导,看看能不能让儿子入伍。
李玉安当兵那会新中国才刚刚建立,他怕时隔这么多年,部队现在的首长不认识他,所以他便揣上自己的残疾证,以及那本小儿子上学时读过的语文书。
这残疾证能够证明他当年是因伤复员的老战士,而那语文书里的一篇课文,则能证明他曾是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李玉安”。
当李玉安把残疾证和语文书一同交给政治部的谢干事时,谢干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对于“李玉安”这个名字谢干事当然是熟悉的,至今在军部的“烈士名单”中依然能够找到。
可他万万想不到,这名已经牺牲了的“革命烈士”,此刻会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谢干事当即便察觉出此事非同一般,所以他立刻将李玉安以及他的外甥领到了李渺生主任的办公室。
李渺生是当时38军军史办公室的主任,对38军的历史比较了解。
同时,他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亲身经历者,曾跟随着李玉安所在的三三五团一起入朝作战,对于该部队的一些往事也比较清楚。
当得知面前的老汉就是当年那个在松骨峰战役中牺牲了的“李玉安”时,李渺生的内心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李渺生向李玉安询问了当年松骨峰战役的诸多细节,以及三三五团当年发生过的,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往事。
只见李玉安缓缓脱下了自己的上衣,赤裸着上半身站在了李渺生等人的面前。
那一刻,他胸前那道醒目的伤疤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道伤疤就似一颗永恒的勋章,埋藏着那不为人知的光辉过往,讲述着李玉安那刻骨铭心的九死一生……
松骨峰上,九死一生
“那一天天还没亮,我们三连突然接到了作战指示,营长王宿启命令我们迅速抢占松骨峰北侧的一个制高点,在那里截击南逃之敌。
当天早上六时许,我们连队爬上了这个高地,但还没等我做好防御工事,美国鬼子就从山下的公路蜂拥而至。我记得是8班的机枪手杨文明率先开的火,战斗就这样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