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华夏文明长河中,有一种乐器被誉为“磬中之王”,它不仅承载着古代音乐的辉煌,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赋予了“会唱歌的石头”的美誉——这便是虎纹石磬。
追溯至远古,石磬作为先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石制之身,演绎出清脆悦耳的旋律,故而世人常以“乐石”或“歌石”称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深邃展厅中,静静躺着一尊被尊称为“磬中之王”的虎纹石磬,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的瑰宝。
图源网络
此磬形态扁平,长84厘米,宽42厘米,而厚度却仅2.5厘米,轻盈之中透露出不凡的气度。其上,一只猛虎跃然石上,怒目圆睁,威风凛凛,仿佛随时准备扑向猎物,其形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虎身线条流畅,刀工精湛,将老虎的威猛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虎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神秘与威严的化身。它既能伤人,又令人敬畏,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虎在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虎纹石磬上的虎纹,众说纷纭:或言其为巫术之用,沟通天地人神;或言其为赣鄱古族“虎方”的图腾,寓意避邪祈福。
这件气势恢宏的虎纹石磬,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距今已有三千余载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时间的低语,更是古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磬的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它最初可能源自某种片状石器工具,后逐渐演化为乐器。在中国古代,磬曾是庆典与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音清脆悠扬,能引百鸟共鸣,百兽共舞。《尚书》中便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先民敲击石磬、共舞欢庆的场景。
甲骨文中的“磬”字,更是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悬挂石片、人执槌击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古代磬的演奏场景。而《诗经》中“鞉鼓渊渊,嚖嚖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诗句,则进一步证明了磬在殷商时期的重要地位。
磬的种类繁多,按使用场合与演奏方式可分为特磬与编磬。特磬如虎纹石磬,体型硕大,常用于祭祀等庄重场合;而编磬则是由多片磬组成,悬于架上,演奏时音阶分明,和谐悦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便是编磬中的杰出代表。
虎纹石磬之所以能发出如此清越之声,得益于其独特的材质——灵璧石。灵璧石产于安徽,与太湖石等并称中国四大奇石,自古便有“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的美誉。其之所以能作为制磬佳材,皆因石头内部独特的密度与结构,使得敲击时能发出悠扬悦耳的音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虎纹石磬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原始的纯真与优雅。它的声音,穿透了岁月的尘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能触动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震撼与感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