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浙江在线
“有事就打12345”,一条便民热线,是市民反映各类问题的首先渠道,也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不少烦心事,在推动城市治理变革、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事业上功不可没。但是,这一条专为民众“排忧解难”而生的热线,其自身也面临着“烦恼”,某些“任性”的拨打,“超纲”的诉求,让“12345”热线被迫营业,变成了景区“许愿池”。
近日,内蒙古“包头12345”晒出一批市民不合理不合规的诉求工单,譬如“孩子考砸了心情,希望重新组织高考”“因酒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希望只缴纳罚款不要禁驾”“希望从财政部门查询丈夫的工资发放时间和明细”“家住六楼老人不便,希望政府收购并更换楼层”等等。这些“脑洞大开”的诉求,令人啼笑皆非,不少网友声称“笑麻了”。
然而,“12345”热线变“许愿池”,这不是一句轻松的调侃,也不能仅仅当做网络上的“电子笑料”,让大家一笑了之。如何12345热线更好地发挥便民、利民的作为,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
12345的接线任务本就繁重,为了落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合理、不合规的诉求频繁出现,无疑是增加了平台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其他正常诉求的处理进程,尤其是一些虚假信息或恶意投诉,更是给热线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12345作为政群沟通的桥梁,社情民意收集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放任“奇葩诉求”堵塞了沟通的渠道,扰乱了民意的反馈,不仅违背了12345热线的设立初衷,最终伤害的也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想12345热线“管用”,关键在于管住“乱用”。
12345热线不可能做到“万应万灵”,对于那些“办不了”的诉求,与其为了满意率“委曲求全”,不如明确说“不”。此外,以包头为例,定期晾一晾、晒一晒那些“无法满足”的诉求工单,可以更广泛、更直观地告知市民哪些事“办不了”,帮助市民构建公共服务的边界意识,理性表达需求,正确使用热线。另外,对于奇葩却非恶意的诉求,不妨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排解,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诉求,可以探索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中思考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方向。
公民应该自律自觉,珍惜12345热线的公共服务资源。每个人在使用12345热线的时候,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理性地表达诉求,不可无故滋扰、恶意拨打热线,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利用热线发泄私人的情绪等,让12345热线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呵护这条24小时不断电的“连心线”。
12345热线,承载着市民的期盼与需求,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广大市民的理性使用,二者合一,才能将12345热线的力量集中到解决群众真正的急难愁盼问题上,从而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夯实民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