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一些犯罪的案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是怎样得手的呢?如何让自己掌握一些防骗窍门,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既然犯罪的是少数人,那茫茫人海中谁更可能犯罪?
罪犯在实施犯罪的前后都会经历哪些心理过程?
简单签名和高度美化设计的签名哪个更容易被伪造?
测谎仪真的能识别出谎言吗?
犯罪心理画像在刑事调查中到底有没有用?
人口密集的地方是不是更容易滋生犯罪?
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犯罪心理分析真如影视作品渲染的那么神奇吗?
现实中的侦查手段与文学、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究竟有多大差距?
研究犯罪心理学会对司法工作产生何种影响?进行犯罪心理学实验会面临哪些伦理道德困境?
想了解详情的看过来。《罪心理:犯罪心理学10项经典研究》这本书是当代欧洲司法心理学重要领军人物、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先驱戴维·坎特的重磅力作,10项囊括犯罪心理学命脉的经典研究。
这本书为整个犯罪心理学界跨越研究困境提供良案,不仅打破了深陷艺术化浸染的大众只能从影视、文学作品了解犯罪的局面,而且揭开犯罪小说、影视作品有关犯罪题材的神秘面纱。
01
循着蛛丝马迹,千里追凶
前段时间,张译主演的电影《三大队》上映后得到一致好评。
2002年8月22日,贵州省铜仁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性质极为恶劣的刑事案件。
因病独自在家17岁的少女遭遇2名入室盗窃的歹徒,之后2名歹徒突生歹心对少女实施侵犯,并因其过程中的挣扎反抗对其大打出手。事后,2名歹徒将近6万余元赃物带离现场,独留脑部遭受重创的少女赤裸地躺在冰冷的地板上。
案发现场的惨烈程度令人无不动容,身为10岁女儿父亲的程兵更是对歹徒恨之入骨。
追凶12年,从南到北,无畏的警察精神尽显英雄本色。跨越7个省跑了5万公里,终于把凶手绳之以法。
我要走穿这条命,去看雪兰花。我要踏破这双鞋,光脚平风沙。无声的诺言在岁月的磨砺中依然深植心中。虽孤勇却也无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速删)
我们在敬佩这些平凡英雄的伟大时,也会细心地发现,无论时间过了多么久,犯罪者都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这样才让千里追凶最终成功。
在《罪心理:犯罪心理学10项经典研究》这本书中就提到了千里追凶,那些犯罪者的蛛丝马迹。
通过看电视剧,我们了解到了犯罪心理画像。有的影视剧把侧写师神化,甚至通过直觉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
实际上犯罪心理画像没有所谓的标准流程,也没有什么应该通常需要进行描述的内容。而是根据已知的犯罪情况推论出犯罪者。对于陌生人犯罪,则是利用他们犯罪的细节来推论这个人的特性。这个推论过程被称为“画像等式”。
比如通过作案方式推测出犯罪者的智力水平,了解教育经历或者可能从事的工作。
通过看作案手段的熟悉动物来分析犯罪者在生活中熟悉什么东西,什么人,什么地方。
通过一些技能痕迹推断犯罪者是否会特殊技能。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察,推断出犯罪者的知识程度和是否情绪化。同时也通过社交互动来锁定犯罪者的生活轨迹,还要考虑是否存在着某种偏好。
02
了解罪犯作案惯性,规避风险
前几天,有一位老师在放暑假前教育孩子的视频,收到很多家长盛赞。这位老师对女孩子们说,不要单独和男性接触,不管是十几岁的或者是几十岁的,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邻里。这样的提醒很暖心。
也有家长这样嘱咐自己的孩子,不要独自去山区旅游。尤其是晚上,不要去树林或者偏僻的公园独自游玩。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呢?《罪心理:犯罪心理学10项经典研究。》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是因为罪犯也有自己作案的舒适圈,犯罪者都有他们的犯罪地图画像。
人口密集的地方也容易滋生犯罪,犯罪分子会经常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四处活动。人口稀少的地方犯罪目标少,人们是互相认识的,这个时候如果出现犯罪事件,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社交过的人有犯罪动机。
犯罪者的据点,如果他不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一般的他的起点是睡觉休息的地方。他们以居住地为中心,开展固定半径犯罪活动区域。这样的犯罪行为被作者称为“据点型模式”。
很多犯罪者会倾向于在较短的移动距离内实施犯罪行为。有的也会在他们非常熟悉的地区活动。
除了“据点型模式”,还有“迁移性犯罪”。他们会移动到远离据点的区域去实施犯罪行为。寻找这一类犯罪者也有迹可循,比如他们可能从事因某种工作需要辗转与多地之间的职业。
03
了解骗子设计的陷阱,远离欺诈
电影《草木人间》揭秘传销骗局背后的“洗脑骗术”。电影讲述了为了寻找凭空消失十年的父亲,儿子何目莲(吴磊 饰)来到杭州求学;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吴苔花(蒋勤勤 饰)来到杭州采茶谋生。平静的日子渐起波澜,立志打工养家的目莲找工作时误入骗局,幡然醒悟后,却发现母亲苔花又被骗入传销组织“蝴蝶国际”。
当母亲深陷“可以发疯,不能认命”的狂热成功学,当身边充斥着高额佣金的吸引力和不断强化的“洗脑”与“精神控制”,尚且清醒的何目莲以身入局想要唤醒母亲,但当他崩溃地朝着母亲吴苔花大喊“你遭人骗了,妈!”,执迷不悟的母亲早已听不到儿子的呼唤,甚至大声反驳“我就是赚不到一分钱,我高兴!”。
母子虐心对话中的情感迸发冲击力极强,震撼的电影情节让无数观众动容和警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速删)
你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骗子的陷阱的,欺诈者是如何说服目标的。《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十项经典研究。》这本书中提到了欺诈的话题。
如今欺诈的种类繁多,几乎任何合法的活动都可能被犯罪分子用来非法获取金钱。而大量关于说服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用来确定欺诈者是否或如何利用这些心理过程以达到欺诈目的的。
受害者损失的金额跨度很大,欺诈的种类繁多。几乎任何合法的活动都可能被犯罪分子用来非法获取金钱。书中列出了常见的10种欺诈行为。
1.网络拍卖。虚假陈述或无法交付拍卖物。
2.普通商品。虚假陈述或无法交付货物。
3.在家工作计划。欺诈性的机会,用虚假的在家工作机会欺骗个体,如每天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月入数千元。受害者一般会先拿出一笔钱做前期的投入,然后会发现所谓前期投入根本就形同虚设。
4.“尼日利亚”骗局。一般涉及一笔金额巨大的遗产或者资产,欺诈者会说自己不想要了或者用来避税,请求受害者支付一笔转让费用,并将资产或遗产转给受害者。
5.彩票。要求获奖者在领取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奖品之前先进行付款。
6.预付费贷款。欺诈者会承诺受害者一笔个人信用贷款,但前提是受害者必须先付费。
7.网络钓鱼。伪装成来源可靠的电子邮件,在其中附上链接,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如信用卡号等)。
8.奖品/抽奖。在受害者领取本不存在的奖品前要求他们支付领取费用。
9.互联网接入服务。虚报本来并不存在或者并不提供的互联网接入和其他服务的费用。
10.投资。以虚假的投资收益承诺诱使受害者出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速删)
随着犯罪分子对新的行骗手段不懈的开发,欺诈的比例、类型和频率一直在变化。
漫漫的人生路,希望每个人都是顺遂平安的,关于人性,有贪心,有不甘心也有贪婪。我们去学习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诱惑和诈骗,远离伤害。
《罪心理:犯罪心理学10项经典研究》这本书虽然是一本指导犯罪心理学研究实验的工作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工作精华的浓缩。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早已逃脱了实验本身,通过专业知识和案例告诉我了我们关于犯罪者的一些精准画像。可以说这本书适合任何人。
我们常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负重前行。致敬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警察英雄们。也提醒身边的朋友,杜绝不良诱惑,看清身边的坏人,不追求蝇头小利,更不要不切实际,拥有快乐幸福、顺遂平安的人生。
扫码加入我们|一起开启好书探索之旅期待你的蜕变让我们一起携手,彼此见证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