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戴上VR设备,在互动场景中挥挥手就可以给琉璃瓦上色,在宝塔下放飞孔明灯,欣赏万点灯火中的琉璃宝塔。”“我们的创新在于打造了‘一步一景’的历史之旅,故事主题性强,方便用户自由参观展览。”……7月8日,全球首个博物馆沉浸式创客大赛“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创客大师们共同聚焦“南京瓷塔”,用世界的、年轻的视角续写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故事。
评委们详细了解参赛选手作品
世界聚焦
琉璃宝塔的“第四次重建”
“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是基于消失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征集沉浸式展览创意大赛。
本次创客大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联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发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任学术指导单位,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承办。据大赛发起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数字创意部副经理胡磊介绍,创客大赛在全球发出邀约,收到了来自13个国家、34个城市、61所顶尖高校、588位年轻创客们的有效提案。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耗时20年敕建而成,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也是外国人眼中的“南京瓷塔”。300多年前,荷兰人约翰·尼霍夫为它“写真”;180多年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把它写进了《天国花园》。而今,它依然是链接中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之一。
“此次比赛是用虚拟技术手段对宝塔的‘第四次重建’。”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学科学术带头人陈薇教授告诉记者,她在带领团队对琉璃塔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亲手烧制过琉璃瓦片,“现在的技术反而难以烧制出那样明艳的黄色,但是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人‘见证’宝塔当年的辉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认为,大报恩寺遗址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绝佳例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做好相关保护传承工作有助于不断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此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教授徐迎庆、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虚拟现实教授潘雪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解说部前负责人史蒂文·斯瓦比等担任此次大赛“超级智囊团”成员。
年轻视角
66位全球顶尖创客青年进决赛
如何让“消失的遗产”重现辉煌?大赛组委会抛出了“起源: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城市之魂:日常生活”“大报恩寺的佛教文化”三个主题线。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15支团队的66位顶尖创客青年来到南京参加决赛。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古都南京的深厚文化后,他们进入72小时极限创客马拉松环节。胡磊告诉记者,参赛的66位选手都很年轻,其中既有“90后”,更不乏“00后”。“他们大多和文化遗产打交道,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动画导演、数字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策展人等,都是年轻的行业佼佼者。”
现今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就是600年前的金陵大报恩寺所在地,塔下是北宋长干寺地宫、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地宫。虽然大部分参赛的年轻人是第一次踏进这座博物馆,但对于大报恩寺和琉璃塔却不陌生,在书中、游戏中早已“谋面”。
参赛选手、沉浸式艺术硕士和戏剧学士纳撒尼尔·索恩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遇见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在游戏《文明5》中。参赛选手、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保护硕士莫智慧介绍:“金陵大报恩寺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它是我对南京的最初印象。”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XR艺术家杰米拉·卡比尔说:“身处在这里,我才意识到我记忆中的‘瓷塔’是在南京的这座博物馆,这个项目唤起了我儿时记忆。”
为什么参赛选手均为青年人?胡磊认为,大报恩寺作为古今文明互鉴的桥梁,至今影响深远。而这样一场大赛,通过年轻的视角,来寻求尖端的沉浸式体验展览方案,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从而更深度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南京这座城市。
评委们详细了解参赛选手作品
数字创新
策划创意即将落地生根
在总决赛路演环节,参赛选手使出十八般武艺。VR眼镜、动画特效、运动传感器等当下时尚的沉浸式表达方式都一一使用上。最终获奖的三个团队“创意巨匠”“橡皮擦工作室”和“AZURE”的作品,将于今年年底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地生根。
其中,“创意巨匠”团队成员大多是“00后”,最小的选手胡玄仪今年19岁。她告诉记者,曾经在琉璃宝塔上有152只风铃随风作响,他们的灵感就来源于铃铛。“橡皮擦工作室”团队的方案名为《记忆生花》,团队成员宋明东介绍说,“方案中既有装置艺术,又有AR互动、投影动画,还有各种声音,很有感染力。”“AZURE”团队设计的《禅韵南都》是一个多重感官的沉浸式大报恩寺佛学文化的提案,主创之一是来自埃及的穆罕默德·埃尔炎,他对文化遗产充满热情,认为了解过去是预见未来的关键,最重要的是遗址背后的故事。数字技术能增强互动,让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选手们的作品让评审专家们眼前一亮,纷纷表示这些青年选手的作品充满了生机活力,也饱含创造力和创新力。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教育项目代表裴伯庸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为冠军团队颁奖。裴伯庸说:“这次大赛,让我看到了青年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国际性合作也非常有意义,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选手们的作品则更好地呈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力、想象力,这非常可贵。”
王文溪表示,大报恩寺遗产的活化、创新和传承,是国际共同关注的议题。这次大赛让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再一次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特别是给了青年融合历史、科技和艺术,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用当代青年最有创意的设计、最先进的技术,让文化遗产永不消失。
江南时报记者 戴鸣蔚
通讯员 谢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