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
赵南柱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刚好十年前,我从大学毕业。当时的我想留在北京,家里的所有长辈,不管是否支持我,都反复跟我强调着一线城市昂贵到可怕的房价,反复计算着如果我回到老家的十八线小城市生活,光房子一项就能少花多少钱,而这些钱又要我赚多少年才赚回来。
七年前,我辞掉了北京的工作,来到上海。面试的时候,人事老师就反复跟我说着,我们这里的收入虽然不高,但会有补充公积金,如果买房的话还是很不错的。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几乎所有关系好的前辈老师都会在无意间说出一个概念:“买房是投资”。有的还会接着跟上一句:“有条件的话,你也该考虑考虑了。”
四年前,不知道是我父母觉得我在上海已经相对稳定了,还是真的开始觉得自己开始衰老了,他们不止一次跟我提议:“趁着我们还有能力,我们帮你凑首付,买套房子吧。这样我们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世勋在徐英洞最贵的诺博公寓买了个110平的房子。诺博是与百货商店、地铁站相连的超高层商住两用高档公寓,开盘时,因房地产业不景气,诺博的标价还高,导致很多房子没卖出去。当时,父母强迫世勋买了一个折扣房。当然,从定金到首付以及余款,都是父母给交的。虽然父母嘴上说是借给世勋的,但世勋根本没打算还,父母也没指望他还。
——摘自赵南柱《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
两年前,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了《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描述了韩国房地产市场每天都在“天翻地覆”上涨的2020—2021年间韩国普通人的生活。原来韩国和中国一样,房子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住所”的概念,甚至许多人为了大都市的房子押上了未来几十年,房子似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全副身家。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也开始萌生要不真的咬咬牙买个房子的冲动,过几年苦日子,最后还是会升值的嘛!不过冲动最后还是被现实击败了,房子这个级别的“奢侈品”,我就算把牙咬碎了,恐怕还是望“价”兴叹……
“我们买房子吧?”
皙珍问。
“哪有钱买?”
“贷款不就行了,别人不都这么过嘛。债务也是资产,你没听说过吗?这叫作债务理财。”
“债就是债,怎么就成财产了?”
“我们现在的传税不也贷款了嘛。你这话说的,好像跟没欠过债似的。”
“那能一样吗?房贷可是上百万啊!想想就喘不过气来,我没信心。”
皙珍瞒着没信心的丈夫,开始出入于附近的房产中介公司,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有着急卖的房子时,让中介公司联系她,她还打听好了银行贷款的相关信息,并确认了离职金中间清算的金额。皙珍下定决心要在同一小区买个80平的房子。就像丈夫所说,银行贷款得上百万。但,皙珍坚信,用银行贷款买属于自己的房子,从多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利的。她并不是想靠房价上涨使自己的资产升值。反正只是居住,自己住的话,房价涨不涨都没有意义。她仅仅是想舒心地把润露养大,过稳定的日子。
——摘自赵南柱《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
一年前,当中文版《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出版时,韩国的房市出现了180°的大转弯,房价每天都在下跌,而银行贷款利率依然高得离谱,原本指望房子能带来财产增长的人们,开始面对想抛售也无人购买的窘境,可是要还的贷款利息依然丝毫不减。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预测层出不穷,到底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是好像再也没人劝我买房了。甚至我父母会因为当时我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而感到庆幸。在编辑出版了《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之后,一个疑问总是萦绕在我脑子里: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周前,跟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讨论她书中的“有识无产阶级”这一概念时,我开玩笑说:“你有房子,是有产阶级,我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她惊讶地回我说:“我听说你也买房了呀!”原来,整整十年了,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都是围绕房子展开的。
我们的人生和房子发生捆绑,是因为高昂的房价吗?我下意识觉得似乎是的。可是实际上好像在房价起飞之前,买房就成了人生的必选项了。我父母结婚时曾有一个小插曲,虽然他们是相亲认识的,但是感情很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一次我妈的一个朋友随口问了句为什么还没完全准备好(当时他们俩都很拮据),就急着结婚呢?我爸脱口而出,现在结了能赶上单位分房子的指标。他的意思当然不是为了房子而结婚,但是这句话却让我妈很难接受,最后俩人差点闹掰,婚也没能赶在“分房子指标”批下来之前结完,最后还是错过了那个可能拥有的房子。可是他们的人生因此而走向不幸吗?我觉得似乎也没有,这个月我爸也将退休开启他俩的养老生活,说起这么多年来有啥遗憾的事,他甚至没想起当年那套“差点分到”的房子。
结束了疲惫又漫长的首尔一日游后,在回家的车上,父亲说:
“不是有句话叫白手起家嘛,白是空的意思,手就是我们的手,起是建起的起,家就是家业,就是不靠别人,用自己的手建起家业的意思。这就是我的人生写照呀。我20岁赤手空拳来到首尔,现在的家、公寓楼、还有这辆车,都是用我的努力工作换来的。”
宝美不否认父亲是个节俭、诚实又机智的长辈,不过,她觉得更大的原因是,父亲是生活在韩国高速发展期、运气好的一代。
那个时代与现在不同,制度不够严密,购置、转让、持有基本都不用交税。父亲以近乎投机的次数和方式不断地买卖房产。……父亲的运气很好,而且,当时房地产业也处于鼎盛时期。后来父亲把联排房改建成单间公寓楼,租了出去,数码城有很多年轻人,所以,这栋楼的房间从来就没空置过,现在已经成为家里稳定的收入来源。对父亲而言,家是什么?房子又是什么?
——摘自赵南柱《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
回到我自己,买了房子的我真的会比没有房子的我幸福吗?因为我至今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勇气去购买房子,所以我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是,我辛辛苦苦读十几年书,再辛辛苦苦工作十年,与爱人一起努力经营生活,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一个房子吗?我想不是的,没有谁的人生,就只是为了买一套房子。
所有这些个人经历和想法,都在我编《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这本书时,更加深入地扎进我的内心。徐英洞这个并不真的存在的地方,我却觉得里面的人物就是我的亲戚、同事、邻居、朋友,甚至就是我自己。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房子而挣扎,可是不论想买没能力买房的、准备买房的、买了房子的、准备卖房的、已经卖了房的、买房置换新房的,除了做完决定那一瞬间的轻松之外,几乎没人觉得幸福。
房子几乎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宿命。没有房子的时候谈会不会买、买了之后谈房价涨多少,之后又开始为了小孩读书,为了二胎换房。你以为总算能歇一段时间了,无论跟谁在一起,聊天的落脚点还是会时不时落到房子上,比如是否该换房搬去更好的学区,是否该给三岁的小孩准备一套未来的房子……
里面每一个故事,你都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一个原型。
东亚人真苦,在有限的资源里,必须要靠自己的勤劳努力奋斗出一片天地,也就是安身立命的房子。为了房子,不停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来自邻居的噪音,小区论坛上的看起来很奇怪的人,进退两难的中年人,为了子女奉献终身的老人……
房价涨的时候忧愁,房价跌的时候更加忧愁,什么时候会快乐?没有人能说出来。
你的快乐仅仅存在于刚刚挤上车那几秒钟,不久之后,新的忧愁又来了。
话说回来,即便如此,却没有一个东亚人后悔自己买了房。
我们讨厌颠沛流离的感觉,却把自己套得越来越牢。
——摘自毛利代序《当房子成为东亚人一生的命题》
正如赵南柱在序言中所写的:“房子作为资产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生活空间的价值。”赵南柱创作《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不是为了批判韩国的房地产市场与政策,也不是为了揭发现代人扭曲的欲望,而是出于一种苦闷——在个人束手无策的时代与社会的不幸面前,我们能做什么选择?又应该持什么态度?同时也是出于一个疑问——我们如何才能活得像个人?”
作为责任编辑,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喜欢《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甚至每次阅读时都会有想哭的冲动?我想是因为跟着书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共情,更不是庆幸别人过的也跟我一样,它还包含了整个社会全部个体之间的一种理解或者说一种与自我的和解: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鸡毛蒜皮,也许这些小事并不轰轰烈烈到让世界天崩地裂,但是却与我们每个人直接相关,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当这种个体命题无解之时,放下原本的执着,真的去理解自己,可能才是找到幸福的唯一途径。
本文作者:刘晨《发生在徐英洞的故事》责任编辑
资料:上海译文
编辑:杨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