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造景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造景的基本方法
- 主景与配景:确定一个主要的景观焦点作为主景,其他景观元素作为配景来烘托主景,使整个园林具有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效果。
- 借景:巧妙地把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景观视野。例如,通过开设窗户、门洞或在高处设置观景平台来借取远处的山峦、河流等自然景色。
- 对景:在园林轴线或视线的两端设置相对的景观元素,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可以是建筑对建筑、植物对植物或者建筑与植物相对。
- 框景:利用门框、窗框、山洞等有边框的结构,将园中的景色框起来,形成如一幅幅天然图画的效果,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 障景:使用假山、植物等元素遮挡住部分视线,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逐步欣赏景观,增加园林的神秘感和层次感。
- 隔景:用墙、廊、树木等将园林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使各个区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色,同时又相互联系和渗透。
- 添景:在主景前方添加一些较小的景观元素,以丰富画面层次,增强主景的感染力。
- 增设小品:在主景前方放置小型的雕塑、花坛、假山石等景观小品,丰富景观层次。比如放置一个精美的人物雕塑,能为整个画面增添人文气息。
- 补充植物:种植一些低矮的花卉、灌木或地被植物。例如在主景是一棵大树的前方,种植一片色彩鲜艳的花卉,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衬托。
- 布置水景:添加小型的喷泉、水池或者溪流。水的灵动可以为整个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 点缀建筑元素:如小型的亭子、廊架或者景墙,既能作为添景元素,又能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功能。
- 摆放特色装饰物:像精心设计的灯笼、风铃、特色灯具等,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吸引目光。
- 放置观赏石:形态各异的观赏石可以成为独特的添景元素,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
- 夹景:在视线两侧以树丛、建筑等夹峙,使视线集中于主景,从而突出主景的壮观。
- 点景:用少量具有特色的景观元素,如亭台、楼阁、雕塑等,来点明园林的主题和意境。
- 植物造景: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季相变化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可以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方式。
观赏石摆放选择
选择合适的石材:常见的景观石种类包括太湖石、灵璧石、千层石、龟纹石、英石、黄蜡石、雪浪石、石笋石等。不同的石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太湖石圆润光滑、洞穴精致;黄蜡石颜色黄润等。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设计需求来挑选。
- 孤置:将大体量、造型独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石材放置在园林的局部中心位置,如入口处、庭院中心等。它可作为视线焦点或构图中心,例如选择大型的黄蜡石、太湖石、英石独石等,将突出的一面朝向主视觉方向,并与流水绿植结合点缀,展现刚中带柔的艺术气息。注意石材应与环境比例合宜,避免过于突兀或隐蔽。
- 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石块大小可不完全一致,但应在形态、体量等方面相互呼应,营造自然的园林意境。比如在别墅庭院中,可将两块体积相对较大且大小不一的石材放置于建筑物两旁。石景周边还可搭配绿植盆栽、风景山水画等作为旁景点缀,丰富庭院景色。
- 散置:相对特置而言,对景石的选择要求稍低。散置注重统一与整体性,可以独立于场景,或与山体、水景、构筑物、植物等元素结合使用,常用于内庭布置、枯山水庭院、别墅庭院、草坪园景等。它通常位于人们必经之路或主要视野范围内,通过群石的巧妙搭配组合,展现园林的禅宗意境。
- 群置:要求景石大小不同,具有主从之分、清晰的层次、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和一致性,前后呼应,高低错落。群置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没有主题,一般只作为点缀或增加庭院的重量感。例如在面积较大的枯山水景观中,以大密度有聚有散地布置若干山石,各山石相互联系、呼应,关系协调。
- 考虑石材的纹理、轮廓、颜色和意蕴:石材自身的特点能增添独特的美学意义。例如,有独特纹理或轮廓的石头可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景观。颜色方面,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形成对比。
- 结合其他元素:观赏石可与植物、水景、园林小道等元素搭配,构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例如“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通过植物与水景柔化石材的硬感。
- 注意摆放的位置和方向:根据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确定观赏石的最佳摆放位置和朝向。考虑到观赏角度和视觉焦点,突出石材的特色和美感。
- 体现意境和主题:根据园林的整体意境或主题来布置观赏石,使其融入并强化整体氛围,传达特定的情感或文化内涵。
- 安全稳固:确保观赏石的摆放安全稳固,避免发生倾斜、滑落等情况,特别是在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
植物配置原则
- 气候和地理条件:包括当地的温度、降水、光照、土壤类型和肥力等。例如,在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的植物,而在干旱地区则要挑选耐旱的品种。
- 功能需求:根据园林的用途,如休闲公园、住宅小区、商业广场等,选择不同功能的植物。比如在休闲公园需要提供遮荫的乔木,而商业广场可能更注重观赏性强的花卉和灌木。
- 景观效果: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花期、叶色变化等,以营造出丰富多样、四季有景的效果。例如,选择春季开花的樱花、秋季变色的枫叶等。
- 生态平衡: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选择相互促进生长、能够吸引有益昆虫和鸟类的植物。
- 空间尺度:根据园林空间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高度和体量的植物。大型空间可配置高大乔木,小型空间则适合矮小灌木和花卉。
- 文化背景: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选择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植物,展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 成本管理: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病虫害抗性、修剪需求等,选择易于养护管理的植物,以降低长期的维护成本。
- 安全性:避免选择有毒、有刺或者容易倒伏的植物,确保游客和居民的安全。
- 生长习性:包括喜光或耐阴、喜湿或耐旱、速生或慢生等特性,以保证植物在特定环境中能够良好生长。
- 整体协调:植物应与建筑、水体、道路等景观元素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造景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还应遵循美学原则,如色彩搭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等。可以采用孤植突出个体美,丛植展现群体美,列植营造整齐的序列感。常见用于园林造景的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类如银杏、香樟、白桦等,它们高大挺拔,可作为园林的骨干树种,提供遮荫和竖向的景观层次。
- 灌木类:如月季、杜鹃、紫荆等,花色艳丽,形态多样,能增加景观的丰富度和色彩。
- 花卉类:如郁金香、百合、菊花等,常用于营造季节性的花坛景观,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 藤本类:如紫藤、凌霄、爬山虎等,可用于墙面、廊架的绿化,增添浪漫和自然的氛围。
- 竹类:如毛竹、刚竹、凤尾竹等,姿态优美,富有东方韵味。
- 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等,为水景增添生机与美感。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如光照、水分、土壤等需求。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园林在不同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观。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如建筑、水体、山石等的结合也十分关键。例如在建筑旁种植一些柔和的植物,起到软化建筑线条的作用;在水边配置水生植物,营造自然过渡的效果。
在植物选择方面,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色彩搭配也是关键,通过不同花色、叶色植物的组合,创造出鲜明而和谐的色彩景观。
养护管理措施
- 浇水:根据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浇水的频率和量。既要避免浇水不足导致干旱,也要防止浇水过多造成积水和根部腐烂。
- 施肥: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通常在生长旺季增加施肥量,但要注意控制浓度,以免烧伤根系。
- 造型:定期修剪有助于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注意修剪的时机和方法,避免过度修剪影响植物生长。
- 病虫害: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疏松、肥沃,定期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根据需要进行土壤改良,补充有机质。
- 越冬保护:对于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要采取保暖措施,如包裹树干、覆盖保温材料等。
- 支撑固定:新栽的大型乔木或在风力较大的地区,需要进行支撑固定,防止倒伏。
- 光照和通风:合理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园林造景还会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借景是将园外的美景引入园内,扩大景观视野;对景是在轴线两端设置相对的景观元素,形成呼应;框景则是利用门框、窗框等将景物框起来,如同一幅天然的图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