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标题
食物致敏性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食物过敏(food allergies,FAs)发病率的稳步上升,FAs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预防和治疗FAs的首要任务在于识别致敏食物及其致敏程度,因此,创新和发展食物致敏性评价技术尤为重要。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食物成分致敏性评价方法是转基因食品蛋白质(外源蛋白)评价策略和程序。该方案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指南,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血清免疫学分析、蛋白酶消化实验及动物模型实验。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新的食物致敏性评价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依赖于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致敏原组学,模拟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体外介质释放细胞模型,以及可以模拟体内器官免疫反应的人源免疫类器官模型。通过综合利用多种评价技术,充分发挥生物信息学的高通量性、血清学分析的高特异性、实验动物模型的可复制性以及体外模型的时效性等优势,可以更加全面、综合、完整地对食物的致敏风险进行评估。总之,创新发展食物致敏性评价技术可以为精准评估FAs风险提供科学手段,同时也可以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于提高公共健康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嘉宾介绍
车会莲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车会莲,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学位。同年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讲师,2008年至2020年任副教授,2021年至今任教授。工作期间分别赴美国农业部西部区域研究中心、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进行访问学习。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聚焦于食物过敏的理论探索及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开展食物过敏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 项,省部级项目6 项,国际合作项目2 项;作为“产业特派员”服务食品企业50余家,主持横向课题38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 项,11 项获得授权,转让3 项;制定国家标准6 项;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 年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9 部。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科技人才,同年荣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以第一完成人于2021年荣获长城食品安全奖特等奖,同年荣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
实习编辑: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杨瑞蕾;责编:张睿梅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研讨会招商招展
联系人: 杨 红; 电 话: 010-010-83152138; 手机: 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