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洲防汛大屏
7月12日9时,长江中游干流九江水文站水位20.59米,超警戒线0.59米。虽然水位较今年峰值已下降1米多,但距九江水文站约10公里的江新洲仍处在大考之中:41公里长的防洪堤经历近20天的浸泡,退水过程中极易出现滑坡、坍塌、管涌等险情。
7月11日,本报记者深入有着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之称的九江江新洲,记录当地党员干部群众、返乡游子众志成城防汛的感人画面。
值班的村民
“001号哨所”的抗洪日常
“001哨所”7月2日发现的渗漏险情
清晨6时许,在江新洲渡口,记者搭乘当日最早一班汽车轮渡,前往柴桑区江洲镇。
江新洲是长江九江段江心两个相互依偎的小岛,面积较大的呈半圆形,较小的呈月牙状,环抱在大岛北面,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是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两块地中间,由连接长江的一条河道隔开。由于长江的隔绝,轮渡仍是江新洲老百姓外出首选的交通方式。
7时许,记者赶到圩堤上的“001号哨所”时,挂点值守的柴桑区人社局干部彭冬冬、洪鹏等人,已经在此坚守了一个通宵。
“001号哨所”位于官场村,当天由官场村村委会副主任吴泽良负责调度值守村民。村民和区、镇挂点干部,共同负责一天24小时的值守。
吴泽良清楚记得,“001号哨所”设立于6月26日,比柴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一个“防汛应急响应”通知还要早一天。
6月27日,柴桑区发出了首条“四级应急响应”通知。6月28日,升为“三级响应”。6月30日,升为“二级响应”。7月2日暴雨过后,应急响应升为最高级别“一级响应”。
整个江新洲由40余公里长的沿江围堤环抱,江堤在岛上地势较高处。因此,在这里生活的5万余名群众,将房屋沿着堤坝而建。面环长江,江新洲沿江围堤基础相对薄弱,与隔江相望的九江中心城区防洪工事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每次长江水位上涨,江新洲便“站上”了风口浪尖。
“短短几天时间,应急响应就提高了四个级别,我们都非常紧张。”吴泽良说,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岛上的留守人员越来越少。防汛人手不够,便发动在外地的游子返乡,这在当地是一项悠久的传统。他们放下手边工作,从祖国各地陆续返回江洲镇,支援家乡防汛。守护家园,成了江洲儿女共同的心声。
7月8日,随着水位退至21.5米以下,该区“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属于次高级别。
“现在我们就按照‘二级响应’的要求,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不离岗。每到整点,就要手拿木棍等工具,拉网巡堤一次,查看负责的堤坝区段是否有险情发生。”吴泽良说,洪水在缓慢回落,这是好消息。但是,堤坝受水侵蚀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置险情。
400米一哨,全岛布置95个哨所
官场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勇手拿“001号哨所”抗洪记录台账告诉记者:“一级响应”时,我们是24小时不间断巡查,每半小时台账上要记录一次。目前是“二级”,只需要一个小时巡一次。
10时整,又到了巡堤时间。记者随同“001号哨所”值班的村民一起巡堤。
只见村民和驻点干部7人组成一组,排成一行。他们身穿救生衣,人手拿着一根手腕粗细的木棒。路线是沿着大堤的内堤巡查,沿途的堤坝边、深草中、水沼地带,都要一一用木棒打探到位,全程200多米。
“木棒主要是用来打探堤坝的坚固程度。”吴泽良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驱赶虫蛇。队员们称,由于内堤的水草很深,蜱虫很多,蚊虫成堆,几乎天天可以看到蛇。”
“晚上特别多,经常有手臂粗的蛇”,巡堤村民吴泽柳翻开他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几天前巡堤时遇见的一条毒蛇——约莫2尺长,比成人拇指还粗,表面是泥土色。
“这种蛇属于五步蛇,特毒,我们乡下叫‘土地婆’,咬一口抢救不及时,就要一命呜呼。”吴泽柳说。
吴泽良称:“上面给我们发了驱蚊水,还有一些急救药品,我们要求村民们巡堤时一定要穿长裤、雨靴,手拿棍棒,这样可以防虫蛇。”
杨德勇告诉记者:像“001号哨所”这样的岗哨,他们官场村总共设立了7个,负责巡查总共2939米的江堤安全。岗哨值守人员采用“轮班制”,24小时一个班,这些岗哨设立至今,已经有15天了,每个岗哨平均有70多人次轮班,其中有许多人,尤其是村干部,已经值班多次。“所有值守的村民,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报酬。”
杨德勇称:“我们有微信群,‘防指’发回乡动员信之前,其实我们已经通过微信群动员了很多村民返乡。他们都很积极,毕竟这里是。”
记者由柴桑区防汛抗旱第一指挥部了解到,整个江新洲长江大堤,被该指挥部划分成“0-35”共计36个堤段95个哨所。其中,官场村所处堤段为0-3号江堤,分配了“001号”至“007号”哨所。
成功排查出15处堤坝渗漏险情
吴泽良回忆说,7月2日上午9时许,巡逻的村民在堤坝上发现了一处渗漏险情,“当天下着瓢泼大雨,我们巡堤的村民发现一片草里有个点在咕咕冒水,我们立刻用木棍往里面探,结果木棍探进去3米都深都不见底,立刻向‘防指’进行了报告。”
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抢修,用石料将这一渗透点紧急加固。
村民熊志明、刘志平等人带记者来到该渗透现场。只见该渗透点已经被碎石料紧紧压实,周边还围成了一圈,设立了警示旗帜和夜灯。
“每次巡查,这个点都是我们观察的重点,我们一定要用木棍打探打探,确保这里滴水不漏。”村民吴泽明说。
柴桑区防汛抗旱第一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95个哨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江新洲堤坝附近,总共发现了15处这种渗漏险情,由于发现与抢修及时,危险被及时排除。
记者了解到,当日巡堤的6位村民中,年龄最大的吴泽军61岁,年龄最小的熊志明41岁。
连日来高温暴晒,江堤上酷暑难耐,有些江堤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村民吴泽明满嘴水泡,他在头天的巡堤过程中中暑昏倒,几乎每个队员都曾有过轻微中暑症状。柴桑区医疗部门,则派出了救护车,24小时在江堤巡查,参与救援。
“2020年洪水过后,省里就启动了江新洲大堤的除险加固工程。”江洲镇政府工作人员小蔡介绍说,大堤采用了深层搅拌防渗技术、堤基填塘压浸防渗技术,并实施了白蚁灭杀工程。经过几年的修缮,如今的大坝比前几年坚固多了。
在南河坝的“Y052”公桩处,水利部门还新建了一栋江洲镇水委会大楼。
进入大厅,是一整面墙的电子屏,上面的《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防汛》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整个岛屿的水文情况、防汛战况。电子屏上显示,截至11日15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九江站20.69米,湖口站20.30米。工作人员介绍说,长江九江段水位,虽未降至警戒线以下,但每天在以0.2米的速度下降,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退水之时,加上天气晴好,我们更不能滋生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增加巡堤频次,加大巡查范围,确保力量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柴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平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主任:周艳华
值班编委:杨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