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波尔登,是朝鲜战争期间一场残酷战役的美军幸存者。这场战役不仅让他当时身负重伤,还留下了时至今日都难以磨灭的一段回忆。而这场让美国老兵至今记忆犹新的战役,就是爆发于1951年2月13日的砥平里战役。
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美国老兵波尔登感到刻骨铭心?又是什么原因,让这名美国老兵退出战场,成为这场战役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今天,本期节目就以美国老兵波尔登的视角,为您讲述朝鲜战争期间的砥平里战役。
(砥平里战役)
波尔登眼中志愿军和美军的不同
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经此一役,我军判断敌军残余力量窜逃至横城南部,于是决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将横城窜逃敌军和南线驻守敌军消灭于一处。而我军计划歼敌的目的地,正是砥平里。
而得知前线战败的砥平里守军,则立即开始组织起了新一道防线,试图抵御志愿军的纵深作战攻势。当时,驻扎在砥平里的是美军第二步兵师第23团以及第二步兵师其他所属的部队,而我们这期故事的主角:波尔登,也在这支队伍中。
(砥平里战役图)
据波尔登回忆称,当砥平里一线的美军得知横城前线部队战败的消息时,部队内先是产生了一阵小小的恐慌,有人担心志愿军士气正盛,会一鼓作气拿下砥平里。然而,当时波尔登的长官:也就是美军第二步兵师第23团的团长:保罗·弗里曼则力排众议,认为不应弃守砥平里,而应借助当地地利优势,开展防守反击。这样一来,志愿军和美军的狭路相逢便在所难免。
砥平里为一处山地、丘陵交错分布的起伏地,周边有四五十户人家组成的零星村庄,北靠凤尾山,东、 南两个方向则各自分布一些小山,适宜修筑要塞。在志愿军抵达之前,波尔登等人被调遣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波尔登于是便和战友一起沿着山地的形势,开始挖堑壕,部署铁丝网,并按照长官的要求将军用卡车沿着环形分布起来,组成一些临时的防御工事。在修筑工事时的波尔登看到当时天空的远处有几块黑云,身经百战的他知道,这是极寒天气即将到来的预兆。在朝鲜战场上,能收割生命的,不只有枪林弹雨,更有严寒。
(砥平里战役中的美军)
在修筑完防御工事后,波尔登便和其他几个战友一起去哨塔执行夜哨的任务。据波尔登回忆,当天夜晚的温度已低至零下30℃—40℃,他和他的战友在户外执行任务时,感觉到整个人的骨头都在“打着寒颤”。但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寒冷刺骨的夜晚,志愿军便突然对他们所处的阵地发动进攻——而这距离他们得知横城前线战败的消息,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这足见当时志愿军堪称迅猛的行军速度。在发现志愿军向他们开火后,波尔登等人立即开始躲在工事里进行反击,而他的另一些队友则紧急通知其他部队准备战斗。
志愿军的突然夜袭,让波尔登所在的部队一度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尽管他们的部队早有预料到志愿军可能会进行夜袭的打算,但是却并没有想到志愿军从打下横城到南下砥平里会如此迅速,这让美军在砥平里的部分防御工事根本来不及修筑。但是,据波尔登回忆称,当时的美军虽然没来得及修好全部的防御工事,但是却有4个野战炮营,1个高射炮连和2个坦克连的丰富火力。并且当时驻扎在砥平里的部队,还得到了法军、英军和韩军三支部队的支援。因此,美军当即火力全开,靠着炮火的火力临时组成了一道“防御网”。
(砥平里战役)
而在当时作战的志愿军部队这边,则仅有几门日制的迫击炮作为进攻火力。因此,波尔登发现没过多久美军这边的炮火轰鸣声和烟雾很快压到了志愿军的另一边。为了守住砥平里阵地,美军的炮火已不能简单用疯狂来形容。据波尔登回忆称,美军的炮火猛烈程度已经有好几次险些将自己身在前线的士兵误炸。然而,更令波尔登感到惊讶的是:即便美军的炮火如此猛烈,志愿军战士依然还是以肉身之躯,穿过一道道火墙,向波尔登和他的战友扑来。波尔登的有一名战友当即被这一幕吓傻,但波尔登立即将他拉到安全的战壕内,才让他的战友幸免于志愿军的子弹。波尔登回忆称:“这需要多亏我们还有猛烈的火力,否则我们一定会被志愿军生吞活剥。”
面对着志愿军视死如归的冲锋和美军猛烈到恨不得将自家士兵一起炸飞的火力,波尔登和他的战友为了安全起见,只能躲在一个堑壕里去观察战场的动向。然而,更令波尔登和他战友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面对着美军部队修筑的铁网、碉堡防御工事,志愿军战士甚至不惜冒着炮火用双手和牙齿,使劲撕扯着美军的铁网,用肉身在铁网上拉开一道口子。当一名志愿军战士倒下时,另一名志愿军战士便会上前顶替,而牺牲的战士则会为后来的战士开辟道路,这是令波尔登和他的战友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砥平里战役)
晚年时的波尔登在回忆这一幕时,他时常对记者感慨志愿军顽强作战的意志,并且多次说:“按照自己在美军中服役的经验,当时的美军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没有火炮、没有飞机的情况下,像志愿军那样发起这样的冲锋的,而这也是美军和当时志愿军很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