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成为广大市民的“后花园”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运用乡土植物实施生态修复后,这个昔日风沙肆虐的砂石滩回归为风景秀美的大草原。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2012年之前,受多年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这片近3万亩的天然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呼和浩特市于2012年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支持蒙草集团采用“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复方案修复敕勒川草原。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睿珏说:“当时,我们在整理后的土地上种了冰草等20多种乡土植物,草原植被逐渐浓密,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已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均比修复前提高12倍多,已经成为‘天然氧吧’。”
敕勒川草原的回归既是呼和浩特生态保护修复的缩影,也是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的见证。近年来,为打造草业“芯片”、发展现代草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启动实施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推进优质牧草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
据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局长李孔燕介绍,全市汇聚32家科研机构、85个科创团队等众多草业科研力量,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出6个饲草新品种,并转化了多个乡土牧草新品种。开发出国内首款低成本、高通量的苜蓿液相芯片,构建国际领先的苜蓿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
作为该项目主要参与者的蒙草集团牧草育种研究院院长张跃华说:“我们作为草种研发单位,针对国产苜蓿品种开展原种、良种轻简化栽培和原种的良繁技术,实施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实现亩均产量从25公斤提高到30公斤。”
记者在蒙草集团种业中心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种的登记、筛选、收集工作。蒙草集团种质资源及检化验中心负责人郑丽娜说:“经过登记、清选、检测、密封等流程,我们根据不同草种的用途和保存期限,将采集来的种质资源分别放到常温库、中期库和长期库保存,确保生态修复、草畜产业有种可用、有种适用。”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饲料饲草处处长巴特尔介绍,内蒙古不断补齐优质牧草种子不足的短板,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实施草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大育种攻关力度,累计审(认)定258个草品种,草种繁育基地达26.5万亩,人工种植草种产能达500万公斤。(记者李云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