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落实福建省检察院“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1+N’行动计划”,厦门市检察机关在全市开展企业高管任职资格监管问题行政检察监督,取得明显成效。
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
去年8月,思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过程中发现,一名犯罪嫌疑人曾因刑事犯罪被判处刑罚,刑满释放后注册公司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后又从事犯罪活动。行政机关可能存在对相关人员任职资格监管缺位的问题,这一线索很快被移送到行政检察部门。
涉刑人员担任法定代表人,不仅违反了法律有关从业限制的规定,而且不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扩大线索摸排范围后,案件承办部门发现这并不是个案,实践中涉刑人员不仅存在违法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情况,还有担任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情况。
经过线索梳理、汇总、分析,思明区检察院发现涉刑人员违法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四类人员”)的问题具有多发性、隐蔽性特点,而监管缺位根源在于有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在集体分析研判后,思明区检察院专项谋划“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穿透式”监督路径。
从人工筛查到数字赋能
为打破信息壁垒,思明区检察院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获取市场主体基本信息32万余条,掌握辖区内注册登记的公司“四类人员”信息,同步获取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等144个特定罪名刑事案件信息。但人工比对筛查违法担任公司‘四类人员’的涉刑人员,耗时耗力、出错率高。
对此,思明区检察院探索创建“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董监高任职资格监管大数据监督模型”。通过模型运行数据碰撞,分两批次筛查出违法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涉刑人员,形成类案监督清单。
在进一步核实并及时固定证据后,思明区检察院以个案办理为依托,深挖监管漏洞根源等深层次问题,发出检察建议11份,实现类案问题全覆盖监督。这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运用成效明显,获得福建省检察院在全省推广运用。
从一个区到全市一盘棋
今年2月,最高检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3月,福建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1+N’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上级检察院部署,厦门市检察院根据前期思明区检察院实践成效,决定在全市开展企业高管任职资格监管问题行政检察监督,作为厦门地域特色项目。
厦门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推进会,对专项监督做出部署。
今年以来,全市行政检察部门累计获取涉刑人员违法担任“四类人员”线索500多条,调查核实违法任职人员200余人,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0多份均获采纳,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启动违法任职专项检查,规范经营主体准入资格审查,堵塞监管漏洞,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从检察履职到协同治理
检察机关专项监督引起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迅即针对已查明的违法任职清单,逐一与案涉公司负责人进行谈话,督促依法进行变更登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涉刑人员违法任职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对失联企业实施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处置。
厦门市检察院、思明区检察院会同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召开“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座谈会
紧贴营商环境优化,厦门市检察院、思明区检察院会同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召开“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董监高任职资格监管问题监督”座谈会,在机制共建、数据共享、类案会商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打造数字赋能监督、助推市场监管的“护企”新模式。
思明区检察院与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约仪式
为强化源头治理,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2024年6月,思明区检察院与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商事主体合规经营监管协作机制的若干意见》。2024年7月,市检察院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围绕“空壳公司”和企业“四类人员”任职资格监管等专项治理,筹备签订备忘录,以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护企履职效率。
厦门检察、思明检察联合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