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军紧急入朝参战,战士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政委徐斌洲总戴着墨镜

分享至

一、政委的墨镜从不离身

短短的半年时间内,39军几乎横跨了整个祖国。1949年12月,这支四野的王牌部队刚刚参加完广西战役,就接到前往湖南集结的命令,紧接着进驻河南整训,1950年7月又被编入东北边防军,开赴辽宁待命。

以关东子弟居多的39军,再次回归故乡,战士们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再加上这一路上补充了不少活跃的新兵,整支队伍都是活力十足,士气高昂。

驻防辽宁,战士们其实隐约已经感觉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知道可能又有大仗要打,但谁也不了解具体的任务是什么。全军指战员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作为主心骨的军长吴信泉和政委徐斌洲的身上,只等他们下达最后的命令。

吴信泉在军中威望很高,他身材魁梧,神情肃然,看起来有些严肃,但私底下其实很平易近人。39军几乎所有战士都知道他们的军长有两大爱好,一是运动,二是跳舞。



但凡军中有篮球赛,吴信泉必定到场观战,看到激烈处就亲自上场。将军打球如同打仗,从不讲投篮、盖帽等术语,而是大喊“给我冲”、“围点打援”、“四快一慢”。战士们都讲和军长打球就像在上战术课,娱乐性质全无,谁也不敢开小差,一旦出现失误那就是战术执行不到位,要挨罚的。

相比经常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吴信泉,39军政委徐斌洲在一些新兵的眼中好像更为神秘。作为政委,徐斌洲并没有太多书生气,因为总是戴着一副黑墨镜,看不到脸部表情变化,所以自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当时部队中的新兵大多都是苦出身,在家乡最多见过几个戴眼镜的私塾先生,像徐斌洲戴的这类墨镜却是闻所未闻。所以当时在39军的新兵连,战士们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徐政委为什么总是戴着一副不太搭调的墨镜?”

其实徐斌洲一副墨镜从不离身,倒不是他喜欢墨镜,更不是赶时髦,而是上级特批的。

徐斌洲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15岁参加革命,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他,担任的却一直都是指导员、政委这类文职工作。不过和一般的政委不同,徐斌洲不太喜欢舞文弄墨,也没写过几篇宣传文章,而是一门心思都在打仗上。

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徐斌洲在军中就有猛将之称,他打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猛

1932年,徐斌洲担任红4军12师34团指导员,当时34团的团长正是有着“专职敢死队长”之称的许世友。许世友少林和尚出身,一把大刀从不离身,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加之性如烈火,一般人还真和他搭档不来。



但徐斌洲不一样,红军攻打鄂陕交界的漫川关时,被敌人5个师的兵力压制在十余里的悬崖绝谷中,生死悬于一线。危急关头,总指挥徐向前给34团下达死命令:

“全军安危唯此一举,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关口,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但因为敌人占据了地利,34团数次进攻均未能奏效。眼看双方都打红了眼,徐斌洲也不管其他,拿着大刀亲自带着突击队发起了冲锋。这一冲,还真把敌人的阵线给冲破了,34团短兵相接,许世友、徐斌洲两把大刀如同两面红旗,指引着全团战士浴血杀敌。

草鞋磨烂了就光着脚,军衣上全是血迹,大刀都快卷了刃。这一仗,徐斌洲的“猛”不仅打服敌人,还打服了许世友和整个34团,一个能够带头冲锋的指导员,他在战场的身影要比千句万句的口号更要激励士气。

二、巧

徐斌洲没读过军校,却对战术有着天生的悟性,打仗最讲究一个“巧”字。1942年,他带领八路军山东纵队一部反击日军扫荡,利用“麻雀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法,搅得敌人后方鸡犬不宁。老百姓还特意编出一首民谣来称赞这一壮举:

“坚壁清野饿死鬼,填井染水渴死狼,袭扰战法疲日寇,麻雀战术弱胜强。”

后来到了解放战争,徐斌洲又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在四野6纵17师首创了“四组一队”的战法,即每个连队为一战斗单位,分成火力、突击、爆破、支援四个小组,各有分工,相互策应,部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正是在徐斌洲的带领下,17师在当时各大野战军普遍都缺乏攻坚经验的阶段,屡破强关险要,一举夺得“攻坚老虎”的美名,“四组一队”的战法也被全野战军推广学习。

三、险

徐斌洲敢冲锋,每每身先士卒,身上大伤小伤不小数十处。按他自己的话来说,能从战场上活着走下来,只是靠着老兵的运气。

1932年8月,黄安战役。徐斌洲带领一个排从侧后冲上敌人阵地,随即展开白刃战。混战之中,一个敌人在几米外举枪向徐斌洲瞄准,战友看在眼里,急得大叫。徐斌洲发觉时见无法躲避,索性挥刀扑向敌人,只想拼个同归于尽。但直到敌人倒下,他手中的枪也没有射出子弹,等后来打扫战场时徐斌洲才发现,原来这把枪在关键的时候卡壳了!

1932年10月,漫川关战役,徐斌洲冲锋时和敌人扭打在一起,不防背后另一个敌人端着刺刀向他背后袭来,刺刀划破衣襟,就要插入徐斌洲后心,一个早些时候前来阵地送饭的炊事员迅速冲了过来,用扁担将偷袭的敌人一把打翻,这才救了徐斌洲一命。

1935年3月,嘉陵江战役,担任红9军80团政委的徐斌洲亲率敢死队攻打江油城,战斗胜利后,残敌放出冷枪,瞄着徐斌洲就打了过来。也就是那一瞬间,徐斌洲无意中偏了一下头,子弹顺着他的左眼擦了过去。经过抢救,徐斌洲再次大难不死,只是左眼被迫摘除,成了军中有名的“独眼猛将”。



也正是在这场战役后,为了掩盖伤疤,上级待批徐斌洲可以戴着墨镜指挥部队。在那个年代,戴墨镜的指挥官除徐斌洲外非常少见,但也正是这副墨镜,代表了徐斌洲累累的战功。

几乎每个新兵看到徐斌洲时,都会对这副不太搭调的墨镜产生疑问,但了解原因后,每个人又都会政委佩服得不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