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技术 · 感触CG · 感受艺术 · 感悟心灵 ”
中国很有影响力影视特效CG动画领域自媒体
本文转自公众号:雨苔的小作坊
作为成龙的忠实粉丝,成龙2010年前主演过的影片我基本全数看过,这些年成龙因为年岁原因所以打斗动作的强度不复往日,因而当看到《传说》海报上这个特效换脸的年轻成龙时,仿佛一瞬间找回了成龙年轻时熟悉的记忆。
这个年轻版成龙大致是1980年左右成龙的脸型,五官和面部特征又略显老成,大概是1990年左右的成龙样貌。
在电影中这个特效换脸的年轻成龙效果其实一般,但有着诸多动作戏和白天强光照的环境下敢于长时间进行换脸的拍摄,野心倒是颇为宏大,最后效果只能说勉强能看,不算过于出戏。
说起换脸特效,我想趁这个机会,梳理下近10年来电影行业换脸特效的部分案例,大家也可以借此比较下《传说》里面的换脸的水平。
首先明确一点,下面所有的案例,都并不是单纯的减龄特效,不是类似美图相机提高磨皮,美白瘦脸,去掉皱纹便可以达到的效果,下述所有例子都是通过重构面部来达到换脸,减龄效果的。
特效换脸在诸多动作片中早就有所应用,动作片演员无法亲自上阵,替身上场完成危险动作场景后,因为装束体型相似,动作戏也伴随着模糊,往往只有部分关键帧需要进行脸部替换,难度不高。
但部分电影,尤其是系列电影,在戏内戏外的长时间跨度之中,演员实际年龄与片中年龄有较大差异,或是演员已经去世,而剧情仍需要该角色出场。之前的电影大多是通过妆造完成,但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类需求在近十年逐渐可以在电影中被特效换脸技术满足。
而十年之前的完全换脸案例基本都有较大问题,比如下面《创·战纪》里就明显有一种CG质感。
最早,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换脸成功案例,便是来自于2015年《速度与激情7》中的保罗沃克。
大家都知道,保罗沃克在拍摄速激7期间不幸去世,而摄制组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开始筹划如何为保罗沃克完成一场体面的谢幕,于是便有了特效换脸在大制作的首次尝试。
比较幸运的是,保罗沃克有一个面部长相有七八分相似的兄弟,于是剩余的拍摄部分由其兄弟提供了面部表情的捕捉,通过保罗沃克生前的影像资料尽可能还原其脸部,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换脸尝试。
不得不说,这个换脸初试还是有颇多瑕疵的,在有脸部造型七八成相似角色的加成之下,替换出来保罗沃克仍只能完成较为静态的场景与神情,没有讲话,少有动作或是光源变化,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能看出其特效换脸后眼神视角的明显游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本片还是换脸特效的一个关键起始点,最后成片也算是给观众了一个较为完美的交代。
之后2016年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特效换脸技术迎来了一次较大的飞跃。
我们知道星战电影前后跨度较长,而各种前传外传如果想要复原之前的某个角色,就多多少少要面临特效换脸的难题。
在侠盗一号中,星区总督塔金(演员1994年便已去世)还有莱娅公主(海莉费雪也于2016年逝世)两个角色便都用上了最新的特效换脸技术。
这个时间的换脸技术是通过影像资料,完成对角色年轻时间段的高精度脸部建模,配合上面部捕捉的神情和动作后,替换到替身角色身上,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塔金总督的脸部建模是非常精细的,但最终效果还是有那么好几点都不对劲,这是为什么呢?
打光,脸部材质,还有嘴唇动作。
虽然脸部的模型精度很高,但是人的皮肤并不只是一个不透光的平面,因此电影里换上去的脸和真实的面部在质感层次还是有所差异,通俗地来说就是看上去像个“橡胶假脸”。
另一方面便是说话时嘴部动作,嘴部动作牵连着上下唇的肌群,可以说是换脸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了,比如2017《正义联盟》院线版里,超人去掉胡须后离奇的嘴部效果的根因,便也是脸部模型无法很好地处理说话时的唇部动作。
如上所见,在2016年的时间点,较为静态动作的换脸依然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时间来到2017年,这一年静态换脸的问题,在不计代价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解决了。
这就是《银翼杀手:2049》里的瑞秋,这部电影中重现的瑞秋仍然是静态,但相比于一年前的侠盗一号,已经肉眼无法分辨出瑕疵了。
2019年,多部电影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继续推进特效换脸技术。
2019年李安的《双子杀手》,年轻的威尔史密斯的重建依赖于从骨骼,到肌肉,一直到皮肤的重新建模,于是在该片120帧的高规格帧率下,这个换脸特效仍展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同年马丁的《爱尔兰人》,则采用了一种三摄像机摄制的方法。
这种三摄像机的布置包含主摄像机和两台用于记录角色面部空间纵深的红外相机,有了这两个红外相机,演员就不需要像别的作品那样脸上贴上用于特效定位的点点(但是可能化妆时需要涂一些可以更好反射红外线的涂料),而后期角色面部的减龄重置,就可以通过这两台红外相机记录的空间数据映射到主摄像机的角色面部。
这年还有个比较异类的换脸作品,那就是《战斗天使阿丽塔》,怎么说呢,因为影片就是为了还原漫画里阿丽塔的大眼睛,所以建模并没有奔着写实去,因而虽然阿丽塔的建模和表情都非常生动,观众还是能感受到面部这样那样的不和谐。
19年之后,好莱坞大制作的换脸技术基本已经成型,虽然还不完美,但效果呈现在大银幕上已经可以凑和接受,而随着技术的成熟,一些电视剧甚至都开始引入了这种特效换脸的技术。
比如2021《波巴·菲特之书》里的卢克
2023《阿索卡》里的阿纳金
随着AI的逐渐成熟,也有部分电影通过类似Deepfake的技术完成角色年轻版的构建,比如2022年《天才不能承受之重》里的年轻尼古拉斯凯奇,还原其90年代的样貌与癫狂,只是本片成本较低,AI换脸的效果也较差,换脸场景都是在暗光环境下遮遮掩掩,怕是细节问题很多。
而到目前为止,换脸特效银幕效果最佳的作品来自于《夺宝奇兵:命运轮盘》,开头20分钟完全是年轻琼斯教授大战纳粹的动作戏,镜头丝滑,换脸效果也非常棒。
当然因为全部场景在夜晚,所以多多少少掩藏了一些细节,但整个桥段频繁切换的光源(在火车上)还是展现出了这个换脸技术的成熟,这部影片的换脸技术糅合了《爱尔兰人》里的多红外镜头与ai换脸技术,可以说是平衡之下的最优选择了。
上面我只是选择了这十年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终结者》系列的电影基本每次都会复刻施瓦辛格
漫威系列中《蚁人》,《美队3:内战》,《惊奇队长》也有不少特效换脸的尝试,在此不一一列数。
我们回头看今年的《传说》,可以说勇气可嘉地选择了动作戏+白天光源+长时间换脸这一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而从成品效果来看,与国外的换脸效果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传说》中年轻成龙面部的打光相较其余演员,明显有着质感上的差异,五官轮廓总是显得更为深邃,棱角分明一点。
当然,哪怕是好莱坞当前最好的技术,仍然有部分较难攻克的难点,比如面部过于整洁的通病,比如嘴唇肌肉牵拉的效果。 《传说》挑战的又是所有特效换脸中难度最高的一档,最终呈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大概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能在大银幕上重新看到年轻的成龙,这份惊喜或许足以抵过什么特效换脸技术的审视。
2015到2024的十年间,特效换脸从初始的不成熟愈发完善,随着近几年AI的飞速发展,或许特效换脸技术也能迎来又一轮革新,这对各类长时间跨度的电影续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全文完
工程用车3D模型
先3D建模再照着画?《进击的巨人》最终章幕后制作
2024下半年动画电影组团来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