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龙八部中有默默无闻却武功盖世的扫地僧。
然而在部队中,却也有这样的“兵王”存在,他们身怀绝技,一直为祖国默默付出。坦克神医赵宗刚就是这么一位兵王。
从刚入伍时的炊事班士兵,到30年后的装甲神医。从对坦克装甲车一窍不通,到给已经定型生产的战车提意见,退伍后更是获得百万年薪,赵宗刚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少年便有凌云志·】——»
1968年,赵宗刚出生在山东莱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的赵宗刚便展现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特质。
其他孩子喜欢下河摸鱼,上山抓鸟。但是赵宗刚却喜欢在帮父母干农活之余,看村子里的大人修理农机农具。小赵宗刚对神奇的机械充满了好奇。
对机械好奇的同时,他还很喜欢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十分向往军人的生活。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也要参军开坦克,报效祖国。
刚满十八岁那年,赵宗刚报名参军,体检过后,他如愿以偿的加入了某装甲部队。
但是现实好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身材矮小,加上缺少装甲兵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赵宗刚并没有开上坦克,而是被分配到炊事班负责喂猪。
但是赵宗刚并有因此失落不满。
由于小时候家教和性格的原因,赵宗刚认为,什么事情只要做了就要做好。
炊事班的猪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一个个都长得膘肥体壮。
炊事班班长见这个新兵做事认真负责,便把他调到厨房做饭。
从来都不会做饭的赵宗刚也不抱怨,而是跟着战友认真学习,不但做得了一手拿手好菜,而且还学会创新,自己发明了十几道菜。
1988年,军队编制改革,许多没必要的后勤职位被优化掉,此时赵宗刚敏锐的察觉到装甲部队人手不足,于是果断申请转岗,获得了领导批准。
他终于圆了少年时期开坦克报效祖国的梦想。
«——【·坦克不能只会开·】——»
终于开上坦克的赵宗刚更加认真努力了。
他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半路出家的坦克兵,想要把坦克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为了练好驾驶技术,他不顾坦克驾驶室里的“冬凉夏热”,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打磨自己的驾驶技术。
白天加班加点训练,晚上回宿舍挑灯夜读学习理论知识。
这是那段日子赵宗刚生活的真实写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底部队考核,赵宗刚的成绩名列前茅,超过了很多有经验的坦克兵。
但是事情却在1993年的一天出现了变化。
这年,赵宗刚代表部队参加军区演习,行军途中,自己驾驶的坦克突然熄火不动了,任凭自己怎么检查也看不出毛病。
虽然演习结果并没有因为他的这一辆坦克而受到影响,毕竟战车出现故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件事仍然带给了他不小的影响。
他认为,光会开坦克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真正的了解坦克,认识坦克,还是要会修,会修坦克比会开坦克更有价值。
只有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好,驾驶员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驾驶坦克驰骋疆场。
考虑再三,赵宗刚决定离开风光的一线作战部队,主动申请调到后勤修理部队去修坦克。
«——【·终成一代铁甲神医·】——»
由于后勤又脏又累,很是缺人手,赵宗刚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赵宗刚虽然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坦克驾驶员,但是坦克维修却和机械物理等基础知识密不可分,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赵宗刚,对于修坦克这项技术活,只能说是一窍不通。
一切又得从零开始。新岗位上,赵宗刚又发挥了自己不干则已,干就最好的精神。没有实践经验,他就观摩老师傅修坦克,积极向老师傅请教。
缺乏理论知识,他就从最基础的坦克零件名称开始学起,再到机械、物理知识,最后学到坦克的运转原理。
为此,他写了四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但是也仅仅是了解了基础知识,修理坦克的困难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那段日子赵宗刚起早贪黑,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
有了理论知识,赵宗刚慢慢的开始了维修实践,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终于能自己独立完成坦克的修理。
在修坦克的过程中,赵宗刚发现坦克发动机不同的响动,对应的会有不同的故障,于是他创新的提出了“听诊法”来检验坦克的“病因”。
这让赵宗刚的战友都对他称赞不已,都说他天生为修装甲车而生。
有句电影台词说的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坦克修理兵的同时,赵宗刚的身上也背负着更重的责任。
在一次演习过程中,赵宗刚所在部队的坦克出现了故障,就在所有人束手无策时,首长想到了赵宗刚。
首长给赵宗刚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修好坦克!
赵宗刚不敢怠慢,立刻带了两名战士不分昼夜的排查维修,终于让坦克发动机重新启动。保证了演习的顺利开展。
自此赵宗刚一战成名,部队里人称“铁甲神医”。
«——【·神医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2009年时,赵宗刚正在北京准备参加国庆阅兵,他的徒弟范德奎则留在团里负责坦克的维修保障,此时的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一辆战车的发动机出现故障了,自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因所在。
无奈之下,范德奎只好打电话求助赵宗刚。
赵宗刚接到电话,拿出自己给坦克“看病”的听诊器,通过电话,用听诊器给坦克做诊断,不一会,赵宗刚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指导徒弟完成了坦克的维修。
如果说这件事只能表现赵宗刚修理经验丰富的话,那下面这件事则说明,他不仅能修理,甚至还能提出战车生产的改进建议。
同样也是2009年的阅兵,赵宗刚所在的连队虽然不是受检阅的队伍,但是他们负责维护阅兵所用的所有战车,必须保证一个零件都不能出问题。
为此,赵宗刚亲力亲为,带着他的听诊器,一辆车一辆车检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维护,结果还真叫他在四辆刚从产线上下来没多久的新装备上找到了问题!
赵宗刚把问题上报以后,厂家却开始怀疑了,我们所有的研发团队和生产人员都没发现问题,这崭新的设备怎么被你用听诊器听一听就有问题了?
这种方法真的能靠谱?
无奈之下,赵宗刚只得表示,战车必须要拆开检查,出了问题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在他的坚持下,厂家不得不将战车拆开检查,结果真的在每一辆战车中都检查出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厂家敬佩不已,阅兵结束立即邀请他去生产基地参观,并给战车生产提出建议。
赵宗刚提出了23条整改建议,最后厂家采纳了十几条。
这些建议不仅提升了战车生产的质量,更为厂家省下了500多万元的生产成本。
«——【·若有战,召必回·】——»
在部队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纵然赵宗刚心中有万般不舍,也到了退役的时候了。
由于自身机械知识过硬,加上名声在外,很多机械厂都花高薪聘请他,有的公司甚至开出来百万年薪。
本来赵宗刚可以拿着高薪,好好地享受退伍生活,多多陪陪家人,弥补一下自己多年来缺失的爱。
结果,他却接到了老部队的返聘电话。
老连长在电话中说;“部队新装备了一批设备,部队缺少对新设备的研究和维护经验,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来做这件事。”
无奈之下,老连长想到了已经退伍回家的赵宗刚。
接到电话,赵宗刚没有一秒犹豫,立刻穿上军装,回到了他熟悉的部队。
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天是兵,一生是兵。”
赵宗刚凭借自己的钻研精神,从一个炊事班战士,成长为一代兵王,为国家付出了大半生。
我们也要像赵宗刚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钻研,做到最好。
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