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8月7日农历在7月立秋,会是丰收年吗?

0
分享至

今年是8月7日立秋,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自古以来,立秋之际便承载着丰富的农事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民间有句谚语“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不仅是农人对丰收年景的美好期盼,也蕴含了丰富的农业智慧和观察经验,有道理吗?

立秋,作为中国传统节气24体系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太阳黄经达到135度,每年立秋的时间公历一般在8月7日至8月9日之间,但是农历来说,立秋就会受闰年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早一些,在农历的6朋立秋,有些时候在农历的七月立秋,按照农村的说法“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俗语怎么理解?

一、“六月立秋,两头不收”

六月立秋,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一句古老的谚语,“两头不收”。这简短的话语,却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智慧与自然哲理。

当夏日的阳光还未完全褪去它的炽热,立秋的脚步已悄然到来,宣告着季节的轮转。然而,这立秋若在六月,便似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农人们心中的期望。因为“两头不收”的预言,如同悬在心头的一把利剑,让农人们忧心忡忡。

“两头不收”,意指在立秋之际,前季的作物尚未成熟,而后季的播种又因气候的不稳定而难以进行。这不仅是农作物的困境,更是农人们辛勤劳作的无奈。想象一下,那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摇曳,但尚显青涩的麦穗,却难以承受农人们沉甸甸的期待。而那刚刚翻过的土地,又因立秋的不期而至,无法及时播种下一季的希望。

这“两头不收”的困境,如同大自然的玩笑,让农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与艰辛。然而,正是这种无常,让农人们更加珍惜每一个丰收的季节,更加珍视每一份辛勤的付出。在这六月立秋的时节,让我们为那些默默耕耘的农人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他们的付出终有回报,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

二、“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七月立秋,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希望的时节。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言:“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它宛如一位深思熟虑的智者,悄然提醒着我们:时令已至,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

立秋之际,夏日的炎热逐渐消退,微风中开始夹杂着丝丝凉意。此时的田野,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仿佛是大地的裙摆,随风轻舞。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望着这片硕果累累的土地,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

“早晚都收”,这不仅仅是对农作物成熟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人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农民们便开始了忙碌的收割工作。他们手握镰刀,在稻田中穿梭,每一刀下去,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情的回馈。而到了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洒满田野,他们依旧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只为了让更多的粮食颗粒归仓。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句话饱含着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它告诉我们:只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果实。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那美好的收获时刻。

三、今年会是丰收年吗?

当我们在8月7日这一天迎来农历七月的立秋时,不禁会思考,这一年的农作物是否会如谚语所言,迎来一个丰收的年景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开始增大。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适宜的温差有利于作物积累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逐渐凉爽的气候也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威胁,降低作物损失。

然而,要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丰收年,仅凭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多重因素,如降雨量、光照、土壤条件、作物品种、农事管理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

以降雨量为例,适量的降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立秋之后,如果降雨量适中且分布均匀,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反之,如果降雨过少或过多,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干旱会导致作物缺水、叶片枯萎、产量下降;而洪涝则会造成作物倒伏、根系受损、病害滋生等问题。

除了气候和自然条件外,农事管理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的施肥方案、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现代农业中,科技的力量更是不可忽视。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作物生长的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事管理方案。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上来——8月7日农历在七月立秋,会是丰收年吗?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角度来看,立秋时节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但是,要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丰收年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多重因素。如果其他条件也都适宜的话那么今年有望迎来一个丰收的年景。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气候和自然条件都适宜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如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导致产量下降。因此作为农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做好各项农事管理工作以确保作物能够顺利生长和成熟。

最后我想说的是“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句谚语虽然表达了农人对丰收年景的美好期盼但也提醒我们要认识到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科学管理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你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懂车帝对智驾车辆的测试,我只能说,我可能无法为其提供满意的情绪价值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懂车帝对智驾车辆的测试,我只能说,我可能无法为其提供满意的情绪价值

苕国土鱼
2025-07-27 18:21:05
美好分享2708-傲人身材

美好分享2708-傲人身材

陈意小可爱
2025-07-30 02:35:25
苹果 iOS/iPadOS 18.6 正式版发布

苹果 iOS/iPadOS 18.6 正式版发布

IT之家
2025-07-30 01:36:10
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轮流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缢

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轮流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缢

谈史论天地
2025-07-24 19:10:03
一石四鸟!名记爆料开拓者计划有变,杨瀚森新赛季或收获3大好处

一石四鸟!名记爆料开拓者计划有变,杨瀚森新赛季或收获3大好处

蛋疼体育
2025-07-29 18:28:08
“风流尼姑”释智定落网,白天贪墨钱财,晚上与和尚醉生梦死!

“风流尼姑”释智定落网,白天贪墨钱财,晚上与和尚醉生梦死!

泠泠说史
2025-07-29 09:42:49
中美日驱逐舰差距断崖:美国10700吨,日本10500吨,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日驱逐舰差距断崖:美国10700吨,日本10500吨,中国令人意外

墨羽怪谈
2025-07-28 18:10:57
山东一货车在高速公路翻车,10多吨猪蹄鸡腿被村民哄抢!

山东一货车在高速公路翻车,10多吨猪蹄鸡腿被村民哄抢!

环球网资讯
2025-07-29 10:04:54
将我国4万烈士墓推平,却对英美陵园保护有加,如今下场凄惨

将我国4万烈士墓推平,却对英美陵园保护有加,如今下场凄惨

陈穟侃故事
2025-07-26 16:40:05
勇士迟迟没有交易!库明加等不及了,自己宣布加盟!

勇士迟迟没有交易!库明加等不及了,自己宣布加盟!

德译洋洋
2025-07-29 12:21:16
旺仔小乔,终于低下了她那高傲的头,但这不是道歉,而是她害怕了

旺仔小乔,终于低下了她那高傲的头,但这不是道歉,而是她害怕了

TVB的四小花
2025-07-30 01:26:46
演员达式常:一生只爱一人,不买车不开车,83岁还坚持打卡上班

演员达式常:一生只爱一人,不买车不开车,83岁还坚持打卡上班

置身事内
2025-07-29 07:30:09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联友军事
2025-07-29 11:39:19
最新反转!娃哈哈百亿家产争夺战 第一顺位继承人曝光

最新反转!娃哈哈百亿家产争夺战 第一顺位继承人曝光

新浪财经
2025-07-29 23:09:01
家中有变?匆忙返京,孙颖莎焦急赶机,原因曝光,王励勤不该犯错

家中有变?匆忙返京,孙颖莎焦急赶机,原因曝光,王励勤不该犯错

东球弟
2025-07-29 10:39:20
对话北京暴雨中的铲车侠:记不清往返多少趟,怎么也得把看见的人都救走

对话北京暴雨中的铲车侠:记不清往返多少趟,怎么也得把看见的人都救走

新京报
2025-07-29 21:44:23
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评论:下班接娃,咋就这么难?

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评论:下班接娃,咋就这么难?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7-30 00:15:03
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7-29 16:51:28
“大罢免”大败后,“青鸟”陷集体崩溃,岛内舆论忧有人想不开

“大罢免”大败后,“青鸟”陷集体崩溃,岛内舆论忧有人想不开

介知
2025-07-28 23:32:27
首例5胞胎长大了,父亲已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如能重来一个也不要

首例5胞胎长大了,父亲已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如能重来一个也不要

柳絮忆史
2025-07-22 07:15:03
2025-07-30 04:15:00
以文温暖三农
以文温暖三农
以文会友,以文温暖三农
2081文章数 4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解密少林寺新住持:20年白马寺方丈 拒评价少林寺商业化

体育要闻

巅峰身价9000万,他在30岁告别五大联赛

娱乐要闻

小S被曝十月回归!复出全靠大S热度?

财经要闻

吴晓求解读稳定币:只是货币功能的延伸

科技要闻

理想i8售价公布:32.18万-36.98万元

汽车要闻

新势力能给的一次补齐 全新坦克500满配智能大升级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夏天别总穿黑衣黑裤,还可以试试这些印花单品,高级有回头率

房产要闻

千亿巨头再出手!海口楼市下一个爆点,出现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泰国和柬埔寨停火协议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