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为伏,冬至三戌为腊,原本是伏祭和腊祭的日子,如今已经成了入伏的标志,是以庚金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然而五行的交替都是在土中进行的,木火之交在辰土,火金之交在未土,金水之交在戌土,水木之交在丑土。
未月是夏季的季月,火气当令,则庚金伏藏,于是未月的庚日就是入伏的开始。未月逢庚起伏,也就是夏至三庚入伏。未月结束则夏季结束,未月的最后一天就为火绝日,火绝而金显,季节入秋,月建到申。
申月属秋季,金气当令,则庚金不藏。金为秋凉,于是申月的庚日,就是凉气出现的标志。所以申月逢庚入末伏,二庚出伏,标志着凉气出现,三伏结束。因此整个三伏天就是金与火对抗的过程,以立秋节气为分界。
立秋之前为未月,未月逢庚起伏,二庚中伏,三庚闰中伏。书云:四时代谢,皆以相生。春以木代水,夏以火代木,冬以水代金,独秋以金代火,金畏火克,故至庚日必伏。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是阴气迫于残阳,伏而不升,因金畏火而伏,故三伏皆庚日。
立秋之后入末伏,是温度下降,凉气出现的过程。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当天逢庚日,也就是立秋当天入末伏,就为伏包秋。庚日在立秋之后,就为秋包伏。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有没有道理?到底什么是伏包秋和秋包伏?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首先秋包伏和伏包秋,重点在于这个“秋”字,其实这个“秋”字指的是立秋节气,也就是从立秋节气到处暑节气的十五天。如果这十五天在三伏之内,就为伏包秋。如果立秋节气的十五天跑出了三伏天,那就是三伏没有包住秋,就为秋包伏。
此处的三伏,指的是整个三伏天,也就是三伏天包住了整个立秋节气,就为伏包秋。处暑就是立秋节气的结尾,所以出伏在处暑节气之后,就为伏包秋。反之处暑节气之前出伏,那就是秋包伏,是以处暑节气为分界。
所以伏包秋,也就是处暑不出伏。立秋之后,逢庚日而入末伏,二庚出伏,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所以末伏开始于立秋节气五天之后,就会将立秋节气包在三伏中间,就为伏包秋。反之庚日出现在立秋五天之内,则出伏在处暑之前,就为秋包伏。
处为止息和停留之意,于是处暑就是暑气至此而止,凉气显现之意。所以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禾乃登。如果处暑不出伏,就为伏包秋,标志着暑气延后,热气延后,则寒暑不节,秋季炎热。
书云:处暑行夏令,则其国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所以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也就是伏包秋,标志着暑气冲过了处暑节气,导致秋季的金气不显,凉气不显,气场炎热。所以伏包秋才热的哭,秋包伏反而季节当令,容易凉爽。
今年农历的七月十九处暑,太阳黄经到达150度,是暑气结束的标志。然而此时依然在三伏之中,直到七月二十一的庚申日才出伏,也就意味着今年是伏包秋。标志着暑气冲过了处暑节气,则秋后的温度依然比较高,为寒热不节之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