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粮食是具有呼吸和代谢作用的生命有机体,受自身生理活性、保管条件、储粮作业等影响,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降等、霉变、虫害等情况。从收获到入住粮仓,任何一个环节保管不当都可能影响粮食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做好节粮减损,不仅要在丰产上下功夫,更要在粮食收储上出实招。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在科技支撑下,智能化、信息化已成为粮食收储亮点,为粮食新鲜“进仓”、安心“入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粮仓硬件设施升级、储粮技术创新应用持续加强,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以及储存安全。据央视新闻报道,在中储粮德州直属库,应用数字化智能检测系统,50多座现代化粮仓监测数据全部上“云”。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便能对粮仓环境、参数以及粮食温度、湿度等情况了如指掌。根据监测系统数据,技术人员通过针对性的操作设备对粮食进行杀虫降温,确保储好粮、管好粮,“老粮食人”也摆脱了“进仓一身汗,出仓一身泥”的过往。
气调储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杀虫、抑霉并延缓粮食品质变化。据羊城派报道,深汕粮食储备库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科技储粮。所谓数字孪生,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利用智能富氮气调储粮技术,通过终端传感器在线检测粮堆虫害和氮气浓度,精准控制仓内氮气浓度,实现有虫杀虫,无虫保鲜。据人民网报道,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基础上,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加大绿色科技储粮技术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
控温、气调、害虫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粮食绿色优储、保质保鲜,也为粮食加工提供更多优质粮源。科技创新实现粮食高效减损,保障粮食安全,建设“无形粮田”。(文/武玉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