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班
田野调查
长子篇
长子县地处长治市西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全县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县城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古为晋豫通衢、秦晋通衢,是著名神话“精卫填海”的诞生地,崇庆寺等多处古迹坐落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氛围浓厚。长子调研小组由贺少雅老师带队,6名研讨班学员和4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共同参与。6月23-28日,调研小组在长子县西南呈村,对当地以八音会、响铜乐器制作技艺为代表的春节文化与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与考察。
6月24日
访谈长子鼓书传承人;
考察西南呈村
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长子县文化馆访谈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老师,深入了解长子鼓书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现状。刘引红老师主要围绕长子鼓书传承人传承经历、长子鼓书特点、发展过程、相关政策与传承现状进行介绍与讲述。长子鼓书有曲调欢快、鼓点密集、节奏感强、情节性与音乐性兼备、贴近民众生活的特点,至今仍在当地有着广泛的表演市场,并在传统习俗场景的基础上(如春节、社火、庙会等),衍生出了新的文化环境(如本命年书),有着旺盛的民间生命力与土地,具有丰厚的群众基础与广阔的传播空间。同时,政府的扶持、长子鼓书在唱段和内容上的创新也让长子鼓书在新时代焕发出与时俱进的光彩,为表演类非遗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典范。
下午,调研组来到了西南呈村,参观了村委展览馆与当地寺庙,了解村落的整体情况,感受村落整体风土人情。在展览馆中,可以体会到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当地对相关文化项目的支持与重视。同时,村内寺庙也显示出当地朴素的民间信仰色彩,这些都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土壤。
6月25日
崇庆寺、法兴寺;
九连环大院
当日,调研组参访崇庆寺、法兴寺与西南呈村九连环大院,通过了解当地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体验地区传统建筑艺术,对当地村民的民间信仰和当地的民风民情进一步体察与感受,为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探访铺设背景。
6月26-27日
八音会;
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调研组分为两队,分别由贺少雅老师和乐晶老师带队。
贺老师一行前往八音会传承人家里,调研八音会的传承情况,进行访谈和实地参观。在调研中,调研组主要关注八音会的组织构成与技艺传承。据传承人介绍,八音会的乐器在当下除传统鼓、锣、镲、唢呐、二胡等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外,还融入了现代电声乐器与西洋乐器,如电子琴、小号等;同时,在人员构成上,传统的八音会遵从“七紧八慢九消停”,加入西洋乐器的班社人员则会更多,也会根据表演规模需求灵活增加人数,最高可多达百人,女性也成为民间八音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八音会的传承贡献着女性力量。在当下,八音会的表演场景也得到拓展,展现出新时代的特征。除传统民间活动外,政府汇演、慰问军属等更具现代性的表演需求也应运而生,成为八音会重要的收入来源与生存空间。但是众多传承人也提及,八音会也面临着诸困境题:传承人老化与逐渐减少、现代生活方式压缩传统文化表演与娱乐空间等问题为八音会发展与传承蒙上一层薄纱,也带来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乐老师一组则前往村子里的玖兴炉乐器厂,调研响铜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对响铜乐器厂厂长闫改好与厂内工人进行访谈,并进入工厂内部参观当代响铜乐器的制作过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关注其传统制作技艺及其当代发展,从生产性保护的视角出发对制作技艺类非遗保护提出疑问与思考。在当代语境下,响铜乐器制作技艺文化在传承中将传统技艺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碰撞与结合,实现了响铜乐器技艺的当代表达与发展,并为当地村民就业与乡村振兴提供道路。但同时,这一技艺非遗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招工难、传承人老龄化、城市化进程下乡间民间文化土壤的萎缩、技术瓶颈迟迟未能突破、工匠精神与文化技艺逐渐淡薄等问题仍然是以这一技艺为代表的同类技艺类非遗与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亟待突破的困境。
6月28日
体验非遗魅力
当天,调研组对前几天的调研成果进行总结,师生围绕本次调研的经历,分享调研心得,在理论思考、改进建议等方面积极发言。大家均表示,本次田野调查开阔了视野,真正进入了基层,锻炼了自身发现问题、深入田野的能力,是一次充实而别开生面的课堂。晚上,调研组来到当地的剧场,观看长子鼓书的表演,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感受当地浓厚的文化色彩与特色。
调研结束后,长子小组从调研具体情况出发,以“音声”为关键词,聚焦当地非遗保护展开讨论。结合长子当地以响铜乐器制作技艺与八音会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践困境与特色鲜明的听觉文化,小组创造性地从三个方面对非遗保护与困境突围提出了解决路径。首先,从“声源”出发,非遗保护须关注“人”,非遗传承人与非遗受众的培养与壮大并行,从源头提升非遗传承力与延续力;其次,从“声境”着手,在非遗生命力较为旺盛的地区与文化土壤下进行非遗传承与传播,由点向面辐射,小范围内寻找传承人,养护文化土壤,大范围内推动非遗“走出去”,提升非遗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同心圆格局中推动非遗发展;再者,非遗传承内与外并进,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传承主体创新发展与社会互动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整体与系统的协调进步。作为地区春节节日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生产技艺基础,八音会与响铜乐器制作技艺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土壤,是村落文化氛围的代表与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是民间传统听觉艺术的承载与映射。在民众、文化环境与外部助力的协同下,当地音声实践与文化传承能够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会为我们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文化土壤、宝贵经验与重要参考。
公众号总指导:萧 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学术动态】栏目责编:宁祥文
供稿供图:李俊怡、陈思甜
图文编辑:张巧坭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