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凯
刚刚播完的武侠剧《金庸武侠世界》,把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庸小说再次搬上屏幕,将一个个侠与义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人自古崇武尚侠,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看那武林豪杰,仗剑天涯,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敢爱敢恨,这就是给我们带来深远影响的武侠文化。而中国历史上最早将“侠”与“义”相连,对侠义精神做出理论总结的则是晚唐名相李德裕,其《豪侠论》虽然篇幅不长,却对后世影响巨大。
《金庸武侠世界》之《铁血丹心》海报。
《豪侠论》问世前后
唐代是个推崇侠客的时代,初唐有游侠甚至参与了改朝换代的政治斗争。据《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
这种好武尚侠的风气催生了唐代传奇小说,唐人传奇开创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先河,《虬髯客传》就是其中的扛鼎之作。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隋朝末年,李靖在长安谒见朝中高官杨素,杨素家伎红拂倾慕李靖,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结识了李世民。张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志气非凡,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虬髯客后来入扶余国自立为王。《虬髯客传》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文笔细腻生动,在唐传奇中属上乘之作。
中晚唐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自为政。这些藩镇军头为威慑对手,常常蓄养死士,为己卖命,宪宗时期宰相武元衡因对藩镇割据态度强硬,最后就死在这些所谓的“侠士”手中。我们熟悉的红线女、聂隐娘其实就是藩镇豢养的职业刺客,其行为与除暴安良的义举愈行愈远,已缺少了大侠应有的本色和内核。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侠客”夺人财帛,害人性命,已沦为不折不扣的强梁盗贼。
在这个背景下,李德裕有感于侠士的品流堕落,挥笔写下了这篇《豪侠论》,文中这样写道:“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士之任气而不知义,皆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能出世。”
《豪侠论》全文300余字,第一次将“侠”与“义”的关系做了辩证说明,作为“侠”内在生命的“义”也脱离了信然守诺这种浅层次的表现范畴,被赋予一个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豪侠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下面几点:确定了侠的定义,所谓侠即“气盖当世,义动明主”的“非常之人”;阐明了“侠”与“义”的关系,“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强调了侠“必以节义为本”;界定了侠与盗的区别,坚持正义、明辨是非、捍卫正义者为侠,害正利邪、“任气而不知义”者为盗;对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道德要求,即必须“以节义为本”,守节死义。
《豪侠论》 将“侠”“义”并提,特别强调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突出了“侠”的伦理内涵,这一点对后世特别是武侠文学影响甚大。民国小说家王度庐经常塑造具有侠义精神的文学形象,他们扶弱抑强,甚至不惜舍生取义。根据王氏小说改编的电影《卧虎藏龙》曾获奥斯卡大奖,主人公李慕白便是一位集儒、释、道三家人格于一身的大侠;而金庸笔下的侠客更是践行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道德准则——今天看来,这些武侠人物身上都有李德裕《豪侠论》的影子。
一代名相魂归海南
谈及李德裕就不能不提晚唐时期有名的“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指的是从唐宪宗到唐宣宗40余年间的朋党之争。斗争双方分别是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首的“牛党”,以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两派在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待藩镇态度上根本对立,争得你死我活。“李党”大多出身于士族门阀,站在朝廷角度,主张武力削平藩镇;“牛党”多是科举出身的寒族士子,与地方割据势力关系复杂,反对对藩镇用兵。两派你上我下,各有输赢,直到唐宣宗继位,这场旷日持久的党争才以“牛党”胜出而告终结。唐文宗曾感叹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海口市五公祠内的李德裕雕像。陈耿 摄
牛李两派孰是孰非,学界历来有不同声音,在此姑且不赘,只说一下李德裕的最后归宿。
唐宣宗继位后,马上免去李德裕宰相之职,将其外放为江陵尹、荆南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对于朝廷这次重大人事变动,史书如此记述:“德裕秉权日久,位重有功,众不谓其遽罢,闻之莫不惊骇。”
作为晚唐杰出政治家,李德裕在唐武宗李炎朝担任宰相多年,其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扭转了长期以来唐王朝积弱不振的混乱局面。可惜宣宗上台后弃之不用,其部下也几乎全被逐出京师,遭到逐步清除。“牛党”成员还向朝廷检举李德裕辅政时的过失,致使李连遭贬谪,最后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远在天涯海角的李德裕已是心静如水,他在《登崖州城作》诗中这样写道:“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是四面环伺的政敌的象征吗?
这年冬天,李德裕卒于崖州,生前没能北还。
豪侠论
唐·李德裕
爰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名哉!爰盎曰:“缓急人所有。”故善剧孟,匿季心。汲黯好游侠,任气节,善灌夫,所以知其然也,余斯言岂徒妄发?杨子所谓孟轲之勇类如是。夫侠者,盖非常之人也,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所谓不知义者,感匹夫之交,校君父之命,为贯高危汉祖者是也。所利者邪,所害者正,为梁王杀爰盎者是也。此乃盗贼耳,焉得谓之侠哉?唯锄麑不贼赵孟,承基不忍志宁,斯为真侠矣。淮南王惮汲黯,以其守节死义,所以易公孙弘如发蒙耳,黯实气义之兼者。士之任气而不知义,皆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能出世。近代房孺复问径山大师:“欲习道,可得至乎?”径山对曰:“学道者,惟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所顾惜。”由是而知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不足观矣。
(据2014年新华出版社《中华武术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