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喝多了,看府上丫鬟李氏身材婀娜,一时兴起抱回房,事后竟若无其事,置李氏于不顾。谁料,24年后,谭府上下没人敢看轻李氏。
谭钟麟是晚清重臣,曾任两广总督,但其因循守旧、固执己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新事新物都不待见,哪怕是在洋务运动最为活跃的两广地带,他也张口闭口就是对洋务派的鄙夷。
但是他的三儿子谭延闿却是有着与其父截然不同的政治风格,其标新立异、追求民主与自由,曾执掌大军、训练新军、参加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起兵讨袁,其书法也是一绝,孙中山陵墓旁的石碑,就是谭延闿亲自手书。
谭廷闿其实一开始并不被家人重视,因为他的母亲李氏是谭家身份最低微的丫鬟出身,只不过是谭钟麟因为醉酒和李氏发生了关系,才有的他。
怀孕后的李氏并没有得到谭钟麟给予的任何名分,依然被老爷太太们呼来喝去,到了李氏生产那天,李氏甚至还在家里打扫忙碌。
按理说作为谭钟麟的庶子,谭延闿在那个年代肯定是不值得谭家花大量资源培养的,但谭延闿从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光绪帝的座师翁同龢前来谭钟麟家里饮酒聊天,正好看到旁边的谭延闿在练习写字。
那时谭延闿已经11岁了,翁同龢随便问了谭延闿几个问题,没想到小家伙竟然对答如流,这才知道在谭延闿5岁时就因为极高的学习天赋被谭钟麟重视,谭钟麟甚至要求他的这个庶子每五天要写一首诗、三天要写一篇文章。
翁同龢于是看了看谭延闿的文章与诗词,顿时大惊,连连向谭钟麟表示此子未来前途无量,将为惊世之大才!
谭钟麟哈哈大笑,也对自己的儿子感到很满意,于是便加紧对儿子的教导,从四书五经直到新式知识,谭延闿无一不学了几遍。
谭延闿当时就对新知识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但当听到父亲说还是要让他把八股文练好,考取功名,才会让他更多的去了解这些新式知识。
谭延闿也无可奈何,只好埋头苦读,13岁就因为想学习新知识考中了秀才,谭父认为这样的成就尚且不足,谭延闿就只好愈加努力。
在24岁那年,去往京城参加晚清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最后竟然真的高中,殿试成绩也在二甲之列,这打破了湖南200年不出会元的历史。
高中会元并顺利面见皇帝后,谭延闿回到家就给自己的父亲提了一个要求,要让自己的母亲上桌吃饭。
母凭子贵,李氏也终于在谭府有了一定的地位,而不是再被别人当奴婢一般使来唤去,这一刻,李氏等了24年。
由于谭延闿已经成年,他也有了自己的真知与见解,谭延闿觉得当时的社会大势风云变幻,自己不能走父亲以前的老路子,便外出结交了一些革命先锋,这竟然让谭延闿在后来闯出比他父亲更大的名堂。
谭延闿之后的十几年一直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他转战多地,在湖南他主政多年,孙中山去世后更是继承先生遗志。
只不过后来蒋介石上位,谭延闿为了自保,在晚年一直以“三不主义”即不负责、不谏言、不得罪人换了一个闲散滋味。
而在1916年的时候,当时孙中山先生还在,谭延闿也在湖南督属军政,却收到母亲病逝的消息。
于是谭延闿推掉所有公务,以最快的速度往老家赶去。
其实母亲的葬礼因为自己的存在而班的很隆重,但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将李氏棺椁抬出大门时,谭延闿与家中族老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原来,李氏在谭钟麟死前一直没有名分,所以即使她的儿子多么的出色和优秀,也必须按照习俗从偏门出殡,这让谭延闿知道后非常生气。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见众人不给母亲从正门出殡的机会,于是跳到棺椁之上,然后躺下,大叫:“谭延闿已死!抬棺!从大门出殡!”
这一举动震撼了家中族老,李氏的棺椁也得以从正门抬出,这也算是谭延闿作为儿子对慈母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