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位于仙居乡长兴镇村林下套种的小麦迎来收获季,将成熟的小麦收获归仓后,该村的林农农业合作社播种的旱稻也已经"初见苗头"。
早在2023年初,长兴镇村就抢抓国土绿化政策机遇,发挥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由林农农业合作社流转荒山荒坡、撂荒地共计980亩。通过带状整地、反坡整地及"小田并大田"等,变"碎地"为"整地",建设了以无絮速生杨为主要树种的商品林,并探索出"高低利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的种植模式,在林下套种小麦、旱稻、西瓜等作物。
一直以来,合作社就秉承着"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的原则,流转村里的带状荒地和坡地,充分利用起土地资源。并且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留守家中的老人也有了用武之地。流转来的荒地和坡地整理成整地后,村里把"林粮间作"作为主要产业之一,引进现代科技,统一管理并销售,充分发挥这些劳动力的作用。截止2023年末,就已吸引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合作社的社员人均收入2万元,社员土地分红达15万元。
如今小麦已收仓,林下的旱稻也长势良好。与此同时,在这千亩种植基地当中还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无絮速生杨树排列成行,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俯首是绿油油的旱稻,远眺是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昔日草比人高的荒山荒地已打造成了现如今的"林粮间作"示范基地。
"目前,合作社的总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今年在商品林下套种的小麦总面积达到900亩。其余套种了大豆、西瓜、油菜等。"谈及今年收益,长兴镇村支部负责人王虎昌满心欢喜。他还说,今年小麦长势很好,2023年合作社总收益达80余万元。在实施"林粮间作"后,基地亩均收益已经从500元提高到了85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000元,带动2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0余元,还入选了全市观摩示范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