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unsplash
如何判断药物疗效?
针对抑郁的情况,如果治疗后原先的抑郁状态改善了20%以上,那我们认为治疗部分有效;如果改善了50%以上,我们认为治疗有效;如果抑郁的症状基本消失,我们称之为抑郁缓解;如果抑郁缓解持续两个月以上,则可判定为临床治愈。
如果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只改善了5%到10%,那该药物就算无效。按照规范治疗的标准,连续服用一个药物六到八周后没有效果,此时再进行换药。但临床上考虑到治疗时间,服用新药后我们一般观察两周。如果两周后抑郁改善不足20%,那就可以考虑换药。如果在两周后抑郁症状改善了20%-50%,这个药物属于部分有效。接下来持续用药,两周后改善20%的病例到六周后可能改善60%;同理,两周后改善了50%的可能在六周后症状缓解。
简而言之,通过治疗早期的临床反应,医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药物后期的治疗效果。治疗早期症状有部分改善的,后续治疗的改善幅度也比较大。
综上,如果服药后早期症状无改善,可以选择换药。如果服药后早期症状改善了20%-50%,此时可以继续用药并观察。鉴于该药物还不足以缓解症状,此时有两种方案增加疗效:一是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剂量;二是在现有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一种药物。
临床上抑郁的治疗效果一般以周为单位来评估,一两天之内的改变存在偶然性,不具备参考价值。复诊时,建议患者或家属总结每周的症状变化,这样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调整药物。
什么时候可以减药?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减药:
第一:药物治疗足疗程后,症状完全缓解,则可以考虑减药。
第二:患者如果出现无法耐受的副作用,则适当减药或者调药。举例来说:患者服用碳酸锂后满脸长痤疮,此时减少碳酸锂的药量控制痤疮,减量后患者脾气变大,则需要增加德巴金或利培酮来控制易激惹。倘若患者服用德巴金后导致停经,在患者急性发作期优先考虑治疗,等到患症状稳定后,再减少德巴金的用量。假设患者反应德巴金和利培酮都会导致停经,那医生可能改用齐拉西酮。但齐拉西酮的抗抑郁作用不如德巴金和碳酸锂,它的控制易激惹的效应也比利培酮差。除了药效较差,齐拉西酮也可能导致困倦。
总而言之,每种药物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我们在选择药物时的原则是利大于弊,治疗效果胜过药物副作用;反之,如果弊大于利,副作用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考虑减药换药。如果没有无法耐受的副作用,尽量不要减药。
第三:药物的绝对剂量比较大(比如每天服用碳酸锂1200mg,或每天服用德巴金1500mg)。在症状稳定的前提下,医生会根据现阶段药物出现的副作用,针对性地进行减药。
如果不符合以上三种情况,那现阶段没有必要减药。
希望大家不要把药物当仇人,它曾经帮助过我们。现在病情刚有好转就把帮手撵出门,那么坏人(症状)还会卷土重来,疾病也会复发。我们应当把抑郁当作慢性疾病,从长远考虑进行治疗。虽然大家都对药物爱恨交加,但建议大家还是对它的爱多一点,恨少一点,因为我们的康复和日后预防复发都需要药物的支持。
理论上,在维持期,抑郁症的维持治疗剂量等于治疗量。但实际上,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和家属有时也会和医生讨价还价,希望减药。医生的治疗方案是现阶段需要维持剂量,可有时在患者和家属的施压下也不得不做一些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减药也是有限度的,药量太低会无法有效控制症状;药量减得越多,复发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医生不赞成过早减药。症状稳定后,我们可以询问医生能否减药,倘若医生坚持维持剂量,那还是遵医嘱为上。虽然反复询问后医生也可能会减药,但这未必有助于治疗和和预后。
所以,患者和家属可以表达减药的愿望,但不要强硬要求。尽量把决定权交给医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让医生当顾问,自己当司令。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出药物治疗的效果。
喻东山专栏
本文内容整理自5月12日的直播《喻东山抑郁访谈》,欢迎大家扫描海报二维码收看直播回放。
喻东山医生撰写,渡过联合出版的新书《给他想要的陪伴:抑郁症家庭照顾与康复指南》在渡过平台独家收售,点击以优惠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