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辽宁人,就是当今年轻书法家中极具创造力的一位。他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展”中荣获13项大奖,其中10项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大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琪仅仅是80后。在这个讲究“人书俱老”,“论资排辈”的世界里,一个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的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虽说在全国书法大展中屡屡获奖,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创作水平,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出,书法家的创作是在不断发展的。
在第五届全国草篆展上,已经成名的书法家李琪,又一次带着一幅草书的作品参加了展览(5次都没有评选)。其草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即“东北小楷”风格,其书法风格中透着一股清幽淡雅的韵味,其结字古拙风趣。
关于自己的作品,他写了以下几句话,希望能给大家在草书方面有所启发。
偶有雅意,偶有雅意
这一次来参加“五大”的“五”展,我选了一幅“一拳”的草书轴。由于我在第四届草书展上写的是蝇头小楷,前面几届都写过楹联,写过册页,因此,我期望每一次提交的作品,在格式、书写感觉上都会有些不同,与以前不一样。
这幅画是一幅清代王翚的画跋,里面写的都是古代先贤的画跋和书法理论,看起来很是洒脱,多多少少也受了文人的影响,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书卷气。
就我个人来说,它更适宜于我静下心来写草书,追求一种“稳”到“狂”的写意感。奋笔疾书,心境沉稳,怡然自得。这幅临摹王翚画跋的草本,就是在这种比较内敛却不缺乏热情的氛围中写成的。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尝试用草书来突破自己的写作方式。本次作品取自《十七帖》的笔意,讲究章法,点画精细,意态内敛。
同时,也要寻求一种自然而又灵活的书法境界,以期能在不失章法的情况下,写出不同于原帖的小楷的感觉,抒发自己的感悟与气质。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这幅画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定稿,本来是可以停下来的,但无意中在工作室里找到了两块她在另一场活动中剪下来的布料,于是心血来潮,想要画一幅“偶然欲书”。
似乎在刻意的心境之下,书法是很难写出好东西的,但偶尔的欲望,却让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将一切与写作无关的念头都抛之脑后,任由自己去写。
而且,随着书写材料的变化,文字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这是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让他立刻就能激活自己的灵感,让自己达到“心闲手敏”的状态。
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完全不受控制的轻松状态,写得很流畅,比上一次完成的时候,多了几分流畅。
虽然有些地方有些破损,但想来这也是一种天然的作品,既能表现出作者的创作心情,又能为笔墨增色不少。
这幅画还有很多缺陷,但是能够抒发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乐趣。刘熙载曾经说过:“笔墨之性,墨之情,皆由其性情而生,所以,理智之物,乃书之第一要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