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燕大校友自己记忆中的女校风景里,这个幽静的小花园是个无微不至的“家庭”,宿舍里有舍监“管家”,有“奶奶”照顾。学生有了病就到女校医院找大夫,学校里甚至还专门有个女生住院处:
女生宿舍里,配备有当时堪称讲究的一整套自助生活设施,它们提供了无上的便利,然而,和“大观园”不同的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姐们”都要尽量自己动手(图1)——煤炉都已经由“奶奶”们代为烧好,但依然需要自己照料灶台:
图1 女生宿舍的洗衣室。据说,这组照片是为美国《生活》杂志刻意摆拍的
和男校一样, 每个女校宿舍的院落里都有一个自带的小食堂: (图2)
图2 燕大女生宿舍餐厅,今天北大各院的会议室所在
食堂使用的是和图书馆同样的“装备”——终于,中国样式的装修之中,现出了美国工程师的原形——窗口里,有个升降机直通地下室的厨房,里面是个可升降的装菜托盘,食堂的大师傅一喊“炒一个”,那位看不见的厨师就“一按电钮,托盘由滑轮推动送上一个炒鸡蛋”。
餐厅里,一桌八个学生一起围坐吃饭不是没有理由的。吃饭时间虽短,却是学生集体交流的重要机会。新生们常常害怕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吃饭,但肩负义务的学长们,对她们的学妹们早已留意,迟到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菜吃,因为会有同学早早把她的那一份留在菜盘里。新生也可以借此提出些学习上的问题,能够从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那里得到指点和帮助。
在这种编排好的精确性里,男女校也彼此往来。“姊妹楼”北面的那座麦风阁被设定为男女同学社交定时开放的“窗口”,它藏有上文说过的情侣们共眺西山的咖啡座,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大家可以“各适其适”。抗战胜利,复校之后,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一度还搬来此地,于是女校不仅是男生们的圣地,它还恰如其分地成了整个校园课外活动的神经中枢:
这“公寓”亦开亦合, 男女学生甚至还有机会互访。每年春季“宿舍开放”的那一天,是他们堂而皇之满足好奇心的日子,可以互到对方宿舍观察——除了恋爱对象有机会看到自己意中人的私密空间,那些暗恋者也可以趁此一近芳泽。因此,有心人都会把宿舍整理一番,女生们除了把宿舍收拾整齐,还有人到校园找些鲜花点缀一下自己的床铺。(图3)那些或是身边冷落,或是不愿敞开自己的学生也有选择回避的权力,他们干脆锁上门进城去了。
图3 宿舍参观日前女生布置床铺
四个女生宿舍都有很大的阅览室,有中英文杂志报纸,当每晚10 点半熄灯,走廊里小架子上的小煤油灯高高地点燃时,有人会在这里补课拉提琴,也有人在这里发奋开夜车。但在男生看不到的这个“小世界”的一角,更多的女生会展现她们的“爱美之心”:
从皇家废园到莘莘学子梦想之地,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经历了怎样的建造过程?
未名湖畔的诗意景观险些被从校园规划的蓝图上永远抹去,博雅塔“中国式外壳”的建造本是一场耗资不菲的实验。“中国建筑复兴”的号召下,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样式”,燕园的缔造者们争论不休,规划者和实施者的分歧贯穿始终。
在这段往事中,有说着流利英语的国学大师、深爱着中国园林的异国教授、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对建筑问题负有责任的化学家,还有号称在内务府干过活的工匠……本书以一手史料、百余幅图片,再现他们的合作、争执、博弈、妥协,以及在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狂澜中,燕园一步步拥有如今湖光塔影的历程。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新民说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