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的秋天,省城大学的银杏叶开始泛黄,为校园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李伟国背着他那个旧书包,踏着咯吱作响的落叶,匆匆走进图书馆。这个来自农村的大男孩,总是比城里的同学更珍惜图书馆里宝贵的学习时光。
就在他埋头翻阅《文学月刊》的时候,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抬头一看,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在努力够着高处的书架。李伟国犹豫了一下,还是站起来走了过去。
"那个......要我帮忙吗?"他轻声问道。
女孩转过头来,脸上露出了一丝窘迫的笑容:"啊,真是不好意思。能麻烦你帮我拿一下那本《外国文学》吗?"
李伟国伸手轻松地取下书,递给了女孩。在短暂的对视中,他被女孩明亮的眼睛吸引住了。
"谢谢你啊。我叫周晓琳,外语系大二的。"女孩微笑着说。
"我是李伟国,中文系大一的。"李伟国有些局促地回答。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而相识了。李伟国被周晓琳的活泼开朗所吸引,而周晓琳则对这个腼腆却又才华横溢的男生产生了好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伟国和周晓琳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他们常常一起在图书馆学习,在校园的小路上散步,或是在食堂里分享一份炒饭。李伟国发现,周晓琳不仅漂亮活泼,还很有自己的想法。
"伟国,你有没有想过毕业后要做什么?"有一天,周晓琳突然问道。
李伟国略微思考了一下,说:"我想成为一名作家,用我的笔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周晓琳眼睛一亮:"真好啊!我也喜欢写作,不过我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随着两人关系的升温,他们的家庭背景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周晓琳的父母是城里的干部,对女儿交往对象的农村身份有所顾虑。李伟国听说这事后,心里不是滋味,但他并没有气馁。
"晓琳,"有一天晚上,李伟国拉着周晓琳的手,认真地说,"我知道我现在还不够优秀,但我会努力的。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才华证明自己。"
周晓琳看着李伟国坚定的眼神,心里泛起了一阵暖意。她知道,这个朴实的农村男孩,有着不输给任何人的决心和才华。
1985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校园里的银杏树早已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顽强的黄叶在寒风中抖索。李伟国和周晓琳坐在学校操场边的长椅上,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
"伟国,"周晓琳突然开口,"我爸妈最近总是旁敲侧击地问我们的事。"
李伟国心里一紧,但还是强装镇定:"他们......是不是不太满意我?"
周晓琳叹了口气:"他们觉得我们还小,而且......他们希望我能找个条件好点的。"
李伟国沉默了一会,然后坚定地说:"晓琳,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证明自己的。"
周晓琳看着李伟国,眼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突然,她像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伟国,我相信你。只要你能发表一篇文章,我就嫁给你。不管我爸妈说什么,我都等你。"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李伟国心中炸响。他激动地握住周晓琳的手,郑重地说:"晓琳,你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
两人约定毕业后再正式交往,给彼此一个成长的机会。从那天起,李伟国更加刻苦地学习和写作,誓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辜负周晓琳的期待。
时光飞逝,转眼间李伟国和周晓琳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两年。1986年到1988年间,李伟国在赵教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努力提升写作水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的稿件一次次被退回,每次都让他心如刀绞。
"伟国啊,别灰心。"赵教授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文学创作就是这样,需要不断磨练。你看看鲁迅先生,他的《狂人日记》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发表的。"
李伟国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明白,教授。我不会放弃的。"
与此同时,周晓琳在学习上也很出色,她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多次获得奖学金。两人偶尔见面,谈论各自的进步和困惑。尽管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依旧深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伟国心中的焦虑也在不断增加。他望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稿纸,轻声自语:"晓琳,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能做到的。"
1989年的夏天,省城大学迎来了又一届毕业生。操场上,身着学士服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合影留念,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李伟国站在人群中,目光却不自觉地寻找着周晓琳的身影。终于,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和几个同学说说笑笑。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相视一笑,却又各自移开。
毕业典礼结束后,李伟国拉着周晓琳来到了他们常坐的那条长椅上。
"晓琳,"李伟国有些忐忑地开口,"我还没能发表文章。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我会继续努力。"
周晓琳看着李伟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伟国,其实我有件事要告诉你。我......我获得了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李伟国愣住了,半晌才说道:"那......那太好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可是,"周晓琳咬了咬嘴唇,"如果我去了,可能要好几年才能回来。"
两人陷入了沉默。李伟国心中翻江倒海,但他知道这对周晓琳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晓琳,"李伟国终于开口,"你应该去。这是你的梦想。我会在这里等你,继续我的写作。"
周晓琳看着李伟国,眼中泛起了泪光:"伟国,谢谢你。我们......我们还有未来,对吗?"
李伟国点点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当然,我们还年轻,未来有很多可能。"
然而,两人心中都明白,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切。
1990年的春天,省城火车站熙熙攘攘。李伟国站在站台上,看着周晓琳提着行李箱,准备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晓琳,"李伟国喊住即将踏上列车的周晓琳,"一定要保重身体,有什么事就给我写信。"
周晓琳转身,眼中含着泪水:"伟国,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会常常给你写信的,你也要告诉我你的近况。"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周晓琳不得不匆匆登车。李伟国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缓缓驶出站台,直到消失在视线尽头。
回到家乡后,李伟国一边帮助家里干农活,一边坚持写作。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起床,在田间地头帮忙干活。傍晚回家后,他就点上煤油灯,伏案写作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