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天最新消息,李晟医生被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亦一 阿泰
李晟医生离去的第四天,外面虽朗朗晴空,但业内却被乌云笼罩。
人人悲恸,人人自危,这片乌云何时能够驱散,或许是当下最值得探讨的事情。
被强烈呼吁的“暴力伤医罪”,有必要增设吗?
每次恶性事件发生后,增设“暴力伤医罪”的呼声就会涌现。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超过400起,其中数十起案件致医生死亡。
针对如此高危的职业,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侵犯医生权益的刑事个罪,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伤医刑事犯罪所处罪名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曾分析认为,根据司法裁判现状,对于故意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法定刑较轻,导致对医护人员保护不足;此外,案件的裁判标准不明确,部分案件不仅不会加重处罚,还会考虑行为人作案时系亲属且身患疾病,酌情从轻处罚,难以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基于此,呼吁立法机关加大对暴力伤医行为的规制力度,如在刑法中增设“暴力伤医罪”的声音越来越大。
那,这条路可行吗?有必要吗?
其实从这些年国家层面的立法行动中看得出来。
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医闹等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七种行为予以处罚。
2015年8月,借刑法修正案(九),舆论呼吁日久的“医闹”入刑获通过。依据该修正案,对“医闹”的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2019)》正式发布,在形成的暴力伤医犯罪典型案件研究报告中曾建议设立“医闹入刑”法律制度,“可以根据医务人员职业保护的特殊性在刑法里增设相应的罪名,根据医闹程度的不同,设立标准,而不再是以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对医闹者进行处罚”。
可以说,每一次伤医案的舆论聚焦都在或多或少为制度修正助力,但最终并未形成专门针对侵犯医生权益的刑事个罪,有其缘由。
有律师表示,暴力伤医事件要靠立法来杜绝可能性不大。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方正宇律师认为,“近年来针对此类行为已经出台了多项规定,单就立法而言已经相对完善,接下来的关键应当是严格落实现行法律规定。”
因此,有观点认为,妄想通过立法一劳永逸是懒人思维,暴力伤医行为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法律进行处罚。而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然的话,就算再增设一项罪名,也只是枉然。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未必需要单设一个“暴力伤医罪”,但是可以在原本故意伤害罪的基础上,有更加明确的司法解释,比如可以明确如果伤害的是医务人员,那就直接跳档作为加重情节,或者是从重情节。
不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杜绝暴力伤医这一现象,不仅仅是立法这一单一解决路径,而应该从全局出发,多管齐下。
针对此问题,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接受医脉通采访表示:“要改变目前困境,医改很重要,但目前的医改解法,很难破这样一个局。因为目前医改的基本思路还不是市场化之路,很多人认为医疗不是服务,还没有形成医疗是服务这样的共识,医疗资源配置也还不是市场化手段。这样的话,老百姓看病的感觉和体验就很难好起来。”聚焦到此事件上,徐毓才强调:“故意杀人就是刑事犯罪,不应扯上医疗纠纷。”
医生被杀事件背后的医院管理漏洞
“本人是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辛辛苦苦读到博士,真的很害怕,如果再没有加强医院安全的措施,真的转行算了。”
这是李晟医生去世后,一位医学生在该事件下方的评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2023年,依法惩治故意伤医扰医犯罪,起诉226人,同比下降51.6%。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等举措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虽有成效,但暴力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如何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措施”成为此次杀医事件后很多医生、医学生关注的焦点。
2019年12月24日,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遭受一名患者家属的暴力伤害,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媒体事后报道,凶手在行凶之前,曾多次扬言“老太太(患者)死了,我们就谁都别想活”类似的威胁,患者在医院治疗的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包括杨文医生在内的急诊科医生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杨文医生及其同事在事发前将该患者的情况向科室、医院有关部门都进行过汇报与备案,但是医院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但最终,悲剧还是发生,杨文医生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倒在了凶徒的刀下。
杨文医生被杀害后,医院安全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与医院对医生安全问题的漠视一度让整个医疗行业悲恸不已。
其实,很多针对医生的伤害事件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医院在患者表现出不满后,能够及时干预,或许就可以避免一场屠杀。
医脉通知名撰稿人叶正松老师在跟全国知名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主任郝秀卫主任对话时,郝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加强医患沟通、处理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一线医疗人员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形成合力。我们不能把它推给在一线忙得焦头烂额的医护人员。
危机,永远只让你闻得着它、嗅得着它、感觉得着它,但却没有办法去触摸它。一旦可以被解决的危机,就不是危机了。投诉也是如此,人心难测,欲壑难平,医院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满意。
正是秉承着防患于未然、化危机于无形的意识,郝主任所在的徐州市儿童医院在业内一直以“无人敢闹”而为人所知。
郝主任曾在一次医事法学学术会议公开自己的“实战经验”,其中提到,要善于化解患者怨气,尽早介入处理纠纷隐患。郝主任以其多年在一线的实战经验指出,当今医疗环境,医药费用高,患者怨气重,重视患者不满情绪和处理好抱怨、投诉,是预防医患纠纷的重点。但是部分医院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从郝主任的分析不难看出,医院管理部门在应对医患沟通问题时应身先士卒,不能让医疗纠纷申诉窗口形同虚设。给患者一个发泄的出口,才能有效的规避针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伤害事件。
显然,很多医院管理部门都没有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也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让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能够未雨绸缪般得到保障。最终,患者的怨气都撒在了一线医护人员身上,悲剧频发。
李晟医生事件后,知名医疗界大V@烧伤超人阿宝 尖锐指出:针对涉医暴力犯罪,有关部门应该做的,是立即压实医院管理责任,针对性加强医院安检和安保工作!
此次,李晟医生被杀事件,有传言称,凶手曾因对手术不满意闹过事,目前该说法未经证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事发时医院并未实施安检措施。
安检,仍是预防暴力伤医最有效的手段
2020年,广州“中山三院持刀伤医事件”后,央视新闻评论道:“一万句道德谴责,可能都比不上一个具体的、实在的对医生的安保措施”“一万句激烈的道德谴责,比不上给医院配置几个身强力壮的保安……”
面对伤医、杀医事件一次次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的重创,中国医院却仍迟迟没有全面进入安检时代。
2020年7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要求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落地实施一年后,成效显著:北京市三级医院实现安检全覆盖,262家医院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北京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稳步下降,其中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5%。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安检在医院落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曾提出两个重点:
1.公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
2.医院的经营者和法人代表要负起责任。
也就是说,必须将暴力伤医等同于普通治安、刑事案件看待与处理,由警方和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必须由政府强力部门为医疗机构、人员提供坚实的“保护伞”。
关于第二点,目前已有多地卫健委要求将医院安检工作落入医院考核,甚至落入医院领导的绩效考核。
毕竟,院领导的命重要,临床医护人员的命同样重要!
如果医院实施安检,捅向李晟医生的那把刀或许就不会落下。
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孙宏涛教授曾对医脉通如是说:大家都知道伤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医疗体制的问题,但真正要从根本上来治,短期内是做不到的。而医护人员面临的伤害与威胁是随时都存在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体制的变革、整个医疗环境的改变、患者素质的提高,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等待的过程中,或许会有更多的医护人员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在从根源上推动解决医疗体制问题的过程中,要先想一些折中的办法,比如安检,这是目前能想到的基于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办法。
如今,李晟医生的一条生命,还不足以对全国所有的医院起到警醒作用吗?
7月21日上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领导在看望慰问李晟医生所在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人员时强调: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联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强化警医联动,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7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同公安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各地要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强化警医联动,保护医患安全。
请不要让“零容忍”成为一句空谈
李晟医生去世后,国家卫健委发声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此外,国家医保局、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也纷纷发文,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国家医保局首次就杀医伤医事件发布公告。
不过,当零容忍的口号再次喊出后,舆论强烈呼吁将零容忍的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因为零容忍的背后应该要有强硬的措施支撑才能真正立得住。
针对暴力伤医者,这里,我们不妨听听大家的声音:
“建议直系亲属三代内不得参保”
“建议不能考公”
“建议设立医疗黑名单”
“建议追究医院管理责任”
此次国家医保局首次发声,或许可以考虑探索对实施暴力伤医者采取扣减医保待遇的惩戒措施!
因为在鲜血淋漓的现实面前,我们知道一万次的强烈谴责,抵不过一次的措施落地。
2020年1月20日,陶勇医生被砍重伤,作为伤医事件的亲历者,他曾发起医院设立安检的倡议,2020年6月5日,北京市人大表决通过《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北京市二级医院落地实行安检。
上一次,北京市医院安检落地是陶勇医生用差点丢掉的生命“换”来的,而这次,李晟医生牺牲的性命,不知会“换”来怎样的改变?
但你们可曾明白,培养一位医生有多难?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论文基金=14年的小主治+5年+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19年的副主任医师+5年+国家自然+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順利=24年的主任医师
而毁掉一个医生有多容易?
上文98个字,熬过24年苦寒光阴的医生+患者咣咣两锤子=死了
有医生发文称,李晟医生的珍贵级别堪比熊猫。他是全院独一无二、以主治医生身份担任治疗组长的人,全院近乎一半的冠脉手术都出自他的双手。而他之所以没有晋升副高,是因为全力抢救病人,而错过了最后一次硕士毕业考试。
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怎么擅长精打细算的中国人,在这件事上失了精明?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李晟医生的离开,无疑是众多患者的损失。从本质上看,捅向医生的刀,刺伤的最终是患者。
当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发生,医生群体为了自保,很容易衍生出风险最小的“防御性医疗”,这对患者来说不是好事。另外更不可忽视的是,当医生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将来还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但是人,不可能不生病吧?
因此,从各个层面上看,“零容忍”都不该也不能成为一句空谈。
最后:
据今天最新消息,李晟医生被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们该悼念、追思这位优秀的医生,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离去该带来思考与改变。
希望这次不再是当下愤慨,一段时间后就如石落湖中,微微泛起涟漪便恢复平静,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责编|亦一 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万年老主治“破天荒”成为科主任,还取得高级职称,到底发生了什么?|医院生存录
李晟医生去世,国家卫健委发声:零容忍!浙江卫健委主任慰问医护:切实落实安检措施……
全球第7例被“治愈”艾滋病人:干细胞移植后病毒缓解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