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话题。
关于家庭叙事的各类小说、故事、电视剧层出不穷,但将视角瞄准隔辈祖孙的不多。
前段时间,有一部电影却将视角对准了一对爷孙。
它讲述了年近八旬的爷爷和初中生的孙子,结伴离家出走去往北京的一段旅程,借此展现当下社会中式家庭的现状,三代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
这部电影就是《川流不“熄”》。
早在2021年,《川流不“熄”》就已经亮相大阪国际电影节,但直到今年5月26日,它才在各大电影院悄悄上映。
错开了节假日,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甚至连电影院的排片也不是很多。
恰是如此,我更想为它说几句话。
这是一部有生命力的电影,值得我们坐下来,带上孩子、伴侣,一起慢慢观看,欣赏其中关于家庭、亲情、人生的浓浓温情。
01、家,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挂怀
“家”在中国人心里,永远是无比厚重的一隅,它包含着太多的东西,爱、责任、希望、梦想。
电影《川流不“熄”》,呈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家庭现状。
爷爷张大川,是一个脾气又冲又倔的老头,总怀念年轻的岁月,自信而又顽固,实际上却无比渴望家人的陪伴和关怀。
上初二的孙子张小松,正值躁动的青春期,内心充满了梦想和冲动,根本无心学习,以致于成绩一落千丈。
夹在中间的儿子儿媳,为了生活和工作不得不劳碌奔波,很多时候根本顾不上家里的老和小。
明明生活在一起,但是三代人之间却颇为疏远、陌生。
即使一家人好不容易坐下来吃一顿饭,祖孙三代四个人之间,也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先是儿子看见父亲(张大川)一桌子菜不吃,偏要拿出一罐辣椒,关心他身体让其少吃。
没想到却引来父亲的埋怨,怪他对孩子不管不问,老师次次叫家长都是让老人去。
谈话的重心转移到了孙子的学习成绩上,孙子也因此赌气回了房间。
紧接着,儿子又接到客户电话,儿媳也紧急要去医院,留下老人单独在餐桌上,落寞地吃着晚饭。
第二天,父亲早早起来做好了早餐,却没想到儿子儿媳根本不领情,他好心端着食物追出门,可子女已经渐行渐远。
最终,只余老人一个人守在原地,留下一个无奈、孤独、心酸的身影。
片中的这一幕幕场景,呈现的是现实里中式家庭的相处模式。
也正是万千中国家庭的真实一面。
尽管生活在一起,但是为了学业、工作和事业,家庭成员之间总是缺乏沟通和关爱,彼此都存在隔阂。
没想到的,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却意外打破了这个家庭冷清疏离的现状。
有一天,爷爷张大川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得知自己的老战友去世了。
这不禁让他端详着和战友的合影,思绪一时间回到了过去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
没多犹豫,他决定独自去北京,参加战友的葬礼,送他最后一程。
不曾想,孙子张小松知道了爷爷的计划,软磨硬泡让他带着自己一起出发。
经过一番争执,爷孙俩人简单收拾了点行李,连手机都没带便匆匆上路,只有小松在家里留了一张纸条。
旅途开始了,而一家人之间的改变也开始了。
前面是三代人之间互不理解,到后面慢慢理解了各自的不易,两个家庭、三代人都得到了治愈,彼此之间达成了和解。
这个变化的内核,源于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无形中影响着一切。
02、美,源于旅途间的情景融合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需要好的叙事之外,也需要好的风景、好的音乐、好的演员。
三者融合才能给人“美的享受”,这恰恰在《川流不“熄”》中有充分展现。
爷孙俩出发后,先是坐火车到达天津小姨家。
在这里,张大川原本准备跟女儿借车开去北京,却因为看不懂导航,又顽固抱着过时的地图,结果开错了方向,还上演了一幕啼笑皆非的撞车事件,被交警给拦了下来。
最终,两人不得不坐大巴出发,可又在路途中遇到大巴抛锚事件,爷孙俩索性下车步行。
然而,阴差阳错之间,爷孙俩已经把观众带到了美轮美奂的大自然里。
青翠碧绿的山坡,路边盛开的黄花,在风里哗啦作响的杨柳,长势喜人的瓜田......
配合影片明媚的色调处理,以及独具匠心的镜头运用,让人充分感受到美好景致与欢乐剧情的完美相融。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远离喧嚣的城市,进入宁静广阔的乡村,让生活一下子慢下来,何尝又不是让时间“静”下来。
只有时间静下来,才会让人愿意去思考生活,去思考人生。
这对片中的主角是如此,对片外的观众也是如此。
03、音乐
影片中的配乐,也设计得非常巧妙,伴随着故事进程而来。
因此,整体感觉便是前半段欢乐,后半段感人,从落寞到欢快,从冲突到理解,从悲凉到治愈,无形之中进一步渲染了片中的氛围。
电影的宣传曲也很有讲究,一首由久石让谱曲、刘德华填词并演唱的《慢慢》,恰到好处传达了影片的核心——亲情。
“黑发 慢慢 慢慢 慢慢 白了”
“回忆 慢慢 慢慢 慢慢 忘了”
一声“慢慢”讲透了人生暮年的无奈,回忆淡忘的悲凉,又蕴含着家人相处的点滴,不断冲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04、演员
爷爷张大川,无疑是这部影片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不离开演员杨新鸣的深厚功底。
光听名字便知道不会是什么明星,没有热点,也不带流量。
如果不提他参演的作品,可能根本想不起他的样貌,而这也是大多数实力派演员的真实现状。
他是电影《无人区》里的加油站老板,是《我不是药神》里的刘牧师,是《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的魏相惠施。
片中,杨新鸣的演艺随和自然,抓住了人物每个时刻的情绪变化,恰到好处地展示张大川“老小孩”的性格特点。
其他几位演员的表现也很出彩,充分做到了情感内敛,情绪外放,非常具有感染力。
电影本身所讲的是爷孙俩去北京参加追悼会的旅途,实际上也是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重拾亲情的旅途。
作为长辈,要接受儿孙的成长、忙碌和远行;
作为儿孙,要明白老人的迟暮、孤独和死亡;
作为夫妻,要理解彼此对家庭的付出和承担。
正如电影末尾,张大川在墓地悼念战友时所讲的一句话: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一家人之间的互相惦记、关怀,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5、情,是三代人最终和解之基
影片里有一个镜头,张大川到达北京,走进战友生前居住的房间,问起战友去世之前的生活和状态。
听完后他情绪激动而又无奈、悲凉地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只有在过得不顺心的时候,才会总会议过往。”
这是对战友的感叹,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他又何尝过得顺心,表面子孙都在身边,但实际上儿子儿媳忙于工作常年忽略自己,孙子也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张大川的内心孤独、落寞得很。
这是三代人之间的矛盾,无不暗示着观众,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家人。
电影将视角瞄准在张大川和张小松身上,两人代表的是当下社会和家庭里的不同话题。
故事的时间背景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正值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变迁的时代。
作为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张大川身上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他希望国家强盛,但发展的背后却是自己不断老去,逐步跟不上时代潮流。可他并不想接受自己已经年老,因此总是显得格外念旧、顽固、倔强,此行北京之旅实际上也是他与自身的和解之旅。
作为青少年的张小松,他是未来的希望,有着远大的梦想。
但现实里父母和爷爷并不太理解他的思想,一方面对他有关怀,另一方面却总总关怀不到点子上,此次旅程也是为了寻找自我。
所幸一通北京之行,祖孙之间、父子之间渐渐都懂了对方的内心。
影片里有很多细节,无不展现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与羁绊。
爷爷去学校见孙子的老师,回去的路上一边埋怨孙子不好好学习,一边又叮嘱孙子走路稳重点,担心他掉进路边河里。
儿子回家突然发现父亲和孩子"离家出走",去翻找两人的房间,这才发觉很久没有关心家中的一老一小,很久没有陪他们一起出去玩。
女婿赶来陪岳父吃饭,这才反思自身忙于工作,很久没有好好陪伴女儿和妻子一起吃饭、睡觉、玩耍,以至于留下了不小的隔阂。
而旅途上的爷孙两人,也是一边争吵一边和解。
比如孙子起初不理解爷爷为什么不敢坐飞机,后来知道了是战场上留下的后遗症,又深深佩服爷爷以前的所作所为。
比如爷爷埋怨孙子愚笨,学开车半天都不会,等到走错路撞车后,发现孙子对手机导航熟练无比,又觉得孙子跟自己一样聪明。
在这种相爱相杀之间,祖孙、父子、夫妻不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从原来的渐行渐远,到结尾的互相理解。
三代人的情感,用这种既微妙又含蓄的方式来展现,说不出口却时时挂怀。
电影的最后,用一张全家福定格,正应了主题曲的那句歌词:无缘无分,走不进这个家。
总体而言,《川流不“熄”》的故事并不沉重,反而相当轻松、治愈。
值得带上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细细体会,关于家庭、关于人生、关于死亡,每一个角度,你都会从中获得一些触及内心的感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