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呀,评论两句和加个关注吧
1、1953年式步骑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的枪械型号多达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于当时兵工政策的失误而没有做到这一点;到朝鲜战争爆发时才发现每个军光是步枪就有近十种。于是在志愿军入朝前后,中国跟苏联签订了购买价值八千万卢布的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
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国内也开始建立兵工业;而此时苏联正在撤装莫辛-纳甘步枪/卡宾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了中国。国产M1944卡宾枪被定型为1953年式步骑枪,自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价格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至1960年停产。
莫辛-纳甘步枪/卡宾枪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度较高、坚固耐用。志愿军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就是一支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开始研发新的自动步枪。而53式步骑枪虽然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但是与其他国产武器装备(主要是特许生产的苏式武器和仿制的缴获美式武器)一同完成了建国初期解放军武器制式化的历史使命。在1959年镇压西藏叛乱时,装备制式化的解放军在面对装备杂乱的叛匪时(武器来自历史遗留和外国援助),便凸显出了装备上的优势。
==================================================
2、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特许生产的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最初由苏联提供零部件和设备,再由国内组装并生产一些配套的小零件;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完全国产化。53式步骑枪并不能独自完成解放军步枪制式化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大量装备,逐渐取代53式步骑枪和一大堆各式毛瑟步枪(日本三八式和美国M1903也算在里面了);
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的研制工作始于1941年,但因为德国的入侵,一直拖到1944年才重新开展,到1949年正式定型。因此,以战后的眼光来看,其设计存在许多落后之处,例如只能半自动射击、采用固定式弹仓(这一点还不如战时的SVT步枪)、采用固定在枪管下方的折叠式刺刀、采用传统的半握把式枪托等。
与原版SKS卡宾枪相比,中后期的56式半自动步枪采用三棱刺刀,并结合当时中国工业能力的状况,将一些锻压制成的零部件改用冲压工艺来生产,例如击发机座和弹仓。
提到中国特色的三棱刺刀,总免不了互联网上的各种吹逼谣言。事实上,三棱刺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明目张胆地用劣质钢材来生产又不至于容易折断,毕竟有三条加强筋。
但是由于解放军的装备思想、资源供应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这种在苏联红军只服役了几年的过时武器在中国勃发了第二春,在解放军中的装备时间长达近30年,至今仍在一些民兵单位保留有不少,而且其生产时间也比其他国家要长。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是56式半自动步枪第一次上战场,虽然此时56式冲锋枪(其实是自动步枪)也已经装备部队了,但是当时一个步兵班仅正副班长使用冲锋枪。不过在面对印度军队的李-恩菲尔德No.1 Mk.III*栓动式步枪时,56式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相当有优势。
1969年中苏交恶以后,国内大力加强民兵武装建设,常有民兵先于正规军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的情况发生,但他们装备的多是三线小厂和临时转产该枪的军工厂生产的。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由于越军普遍使用各型AK-47突击步枪(大部分是越南战争时期中国援助的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的火力显得相对脆弱;而山地丛林环境中交战距离比较近,56式半自动步枪射击精度较好的优点也不能充分发挥。幸好开战前国防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参战部队在投入战场前就紧急换装了大批56式冲锋枪,但仍保留少量56式半自动步枪用于较远距离上的精确射击,甚至连炊事员都是背着一个锅和一支56式冲锋枪进入战场的。所以尽管仍是制式武器,但在对越作战期间几乎是被参战部队所抛弃的。
3、1956年式冲锋枪
中国对AK-47突击步枪的仿制是建立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AK-47第三量产型的产品图纸、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成枪、部件等硬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早期的56式冲锋枪和AK-47第三量产型一样,采用铣削机匣;AK-47第一量产型采用冲压机匣,但由于当时苏联钢材延展性较差,因此后来改为铣削机匣。铣削机匣的缺点是比较笨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耗材多、成本高。
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上图)
当年负责研制56式冲锋枪的工程师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突击步枪。AKM突击步枪采用新型冲压铆接机匣,降低了枪身重量和制造成本,于是赵瑞之在回国后便进行将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后来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全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识别中国生产的冲压机匣与其他国家的冲压机匣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中国的冲压机匣的铆接方式与RPK轻机枪类似,而与AKM突击步枪不同。
早期型冲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铆接方式与AKM突击步枪相同。(上图)
后期型冲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铆接方式类似于RPK轻机枪。(上图)
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56式冲锋枪紧凑灵活、火力凶猛,但射程较近、精度较差。由于解放军的装备思想、资源供应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56式冲锋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仅作为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一种火力补充。而这也促使解放军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开始寻求一种兼具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的自动步枪。
除了标准的56式冲锋枪,解放军还装备了一些衍生型号。
56-1式冲锋枪,采用AKS-47的向下折叠式金属枪托。
56-2式冲锋枪,握把和枪托的设计被81式自动步枪采用,装备没多少就被81式自动步枪取代。
56C式短突击步枪,每支枪标配一个20发弹匣和三个30发弹匣,目前看来少量装备了随船水兵、海军陆战队、边防武警等人员。
4、1963年式自动步枪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国防科技界也不例外;结合上文提到的解放军寻求一种兼具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优点的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便应运而生了。
根据解放军的设想,新的自动步枪必须在突出步枪的作战效能(射击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进连发射击以加强火力,实际上是“步冲合一”的概念。与当今突击步枪概念不同的是,“步冲合一”特别强调步枪的性能,必须是在全面保持步枪一切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成能单发和连发的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新中国兵器工业真正独立地研究和设计的开端。研制人员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热情高、干劲大;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边干边学。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再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但是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研制队伍仍然在1963年完成了新型自动步枪的设计定型。
63式自动步枪的整体结构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其弹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质全型长枪托、瞄准装置等均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但是改进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主要结构,包括:
1、把活塞与枪机框分开,并且降低了自动机重心至枪管轴线的距离,提高了点射精度。
2、导气系统完全重新设计,首次在步枪上采用了气体调节器,增强了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3、发射机经过重新设计,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制造起来也比56式冲锋枪简单。
4、采用20发弹匣作为供弹具,结构类似于56式冲锋枪的弹匣,但是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并且优化了供弹路线。
总的来说,63式自动步枪达到了军方的要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性能:
1、总体上综合了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优点,突出了步枪的战术性能和要求,实现了连发射击,加强了步枪的火力。
2、射击精度良好,单发精度相当于56式半自动步枪,点射精度大大优于56式冲锋枪;射击时,操枪平稳、枪口不上跳。
3、机构动作可靠,能够在风沙、严寒、泅渡等特殊条件下可靠地射击,在国家靶场试验时通过严酷的考验,这在国产步枪上还是首次。
4、寿命达到15000发,而56式半自动步枪的寿命只有6000发;63式自动步枪既未增大重量,也未采用特殊材料,却提高寿命一倍多,主要是因为结构设计合理、动力参数配匹得当,把互相制约的可靠性、精度、寿命、重量几个性能通过统筹技术措施有机的统一起来了。
5、战斗和勤务性能方面,保持了刺刀的效果和较远的射程,新增的空仓挂机功能使操作便利;全枪结构简单、分解组合容易。
可见,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是一款性能优良的自动步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后,63式自动步枪的质量严重下滑。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背景下,一个一万人的工厂接到的生产任务达到年产数十万支63式自动步枪,“军工生产质量第一”这条原则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有效控制质量的规章制度被部分取消了。即使没有取消,也由于没有人管理、没有人执行而没有得到遵循。
另外,为了减少工时,部分设计在生产过程中被简化了,其中一些简化导致改枪性能严重下滑:
1、枪管与机匣的联接方式,从螺纹结构简化为压配合联接,只靠一颗直径4mm的销子来固定。结果联接不牢靠,对射击精度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枪管前移、销子变松的现象。
2、机匣由整体锻造工艺改为冲压铆接工艺。由于该枪机匣结构较复杂,改为冲铆工艺后,不但结构依旧复杂,而且刚度减弱、容易变形,射击精度也较差;铆接不牢靠,导致精度和寿命的严重降低。可以说,强行改变机匣工艺是63式自动步枪质量滑坡的最大因素。
3、部分零件的修改导致整枪零件不协调统一,严重影响性能和外观。
4、表面处理由黑色氧化改为电泳涂漆,但是技术未过关,严重影响防锈能力,外观也难看。
由于质量太差,63式自动步枪在装备部队后招致许多非议,最后在“还我半自动”的呼声中撤装。
部队始终是要求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符合战术要求的武器。而63式自动步枪又是典型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具体表现为:
1、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2、论证工作没有做好,战技指标不符合现代自动步枪的战术要求;装备部队后,士兵普遍感觉只是让半自动步枪能打连发而已,对新枪缺乏热情,这是撤装的重要原因。
3、任意简化生产工艺和质量保障不足,导致质量超级超级超级差;尤其是射击精度,甚至还不如56式半自动步枪。士兵称:“昨天刚射校好的枪,今天就打不上靶了。”这是撤装的直接原因。
4、由于设计上强调点射精度,因此压低了自动机的重心高度,导致枪机框宽度较大;包在机匣外侧的木质枪托厚度不足,导致枪托易断裂。
虽然63式自动步枪只存在了十多年,但其失败的经历对我国在武器计划的论证、研制、定型、生产、装备全过程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教训,使军品研制逐步定向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技术上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知识,尤其是在质量攻关中探索出了多方面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对越作战期间为了弥补56式冲锋枪数量上的不足,63式自动步枪在经过改进后又重新投产,改进后强度增加、精度提高,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媲美;但由于总体设计的落后过时,最终还是被81式自动步枪所取代。
5、1981年式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轻机枪虽然看名字像是一个枪族,但实际上这三者除了通用弹药外,相互之间基本没什么关系,算不上是真正的枪族。1979年中央下达研制任务,要求用一个发射7.62x39mm 56式步枪弹的班用枪族取代这三者。解放军已于1978年决定研制小口径自动步枪,但是中越边境冲突急需新型步兵枪械,于是1983年投产的81式自动步枪和81式轻机枪就以“过渡性武器”的身份投入了战场。在当时有谁会料到,这款“过渡性武器”竟装备了近十年。
81-1式自动步枪(上)与81式自动步枪(下),区别在于枪托。
由于定位是“应急用的过渡性武器”,因此在设计时大量采用成熟的设计,并没有太多考虑新枪的外观,这就造成了大众最普遍的一个误会——“81式自动步枪是AK的一个改版”。其实不然,个人认为81式自动步枪的结构更接近63式自动步枪,其与AK的主要区别包括:
1、81式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原理,而AK采用长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原理。由于活塞的运动行程较短、造成的震动较小,因此81式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更好。
2、81式自动步枪的弹匣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虽然AK也能使用81式的弹匣,但是无法挂机。
3、81式自动步枪的枪机运动行程为130mm,而AK为100mm;这导致在外观上81式自动步枪的弹匣到扳机的距离比较远、不紧凑不美观。
4、81式自动步枪的击发机构和AK一样是回转式击锤、挂钩式阻铁,但是结构更加简单,击锤、连发机、阻铁分别用三根完全相同的轴插在机匣上,三根轴再用一个卡片固定在机匣上不能窜出,卡片再由快慢机来固定。81式的手动保险/快慢机柄位于机匣左后侧,右手持枪时能用大拇指调节,而AK的手动保险/快慢机柄是位于机匣右侧中部的那个“大拨片”。
5、除了击发机构,81式自动步枪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机匣等部件的机构都比AK更加简单。
6、81式自动步枪的机械瞄具尤其是表尺和照门很有特色,与AK明显不同。
7、81式自动步枪的枪口装置兼作消焰器、制退器、降噪器、防跳器和枪榴弹发射器。
刚才也提到了,81式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更好。根据最初4年生产中抽枪进行精度验收的试验记录,127支81式自动步枪的总平均R50=3.942cm;56式半自动步枪,统计10年的抽枪精度试验记录,R50总平均=4.7cm;56式冲锋枪生产技术条件规定R50≤6cm,实际上还难以达到。综上所述,81式自动步枪单发射击精度高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而点射精度也高于56式冲锋枪。
81式自动步枪在研制时参考了现装备武器的优点和不足,更多地注意了人机工效。例如表尺照门、枪托尺寸和折叠方向、扳机握把、空仓挂机、分解结合等等,处处以简单方便、适合部队的要求为设计目标。而且枪族内部高达70%的零部件都实现了通用化,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不过,81式自动步枪忽略了结构的先进性,而新材料和新工艺也应用得不多,光学瞄准镜也未获采用(有研制);外观造型也没特色,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所有的不足几乎都是由“过渡性武器”这个定位造成的,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相对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具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
战例:老山作战期间,曾有士兵在一百多米距离上,用两支81式自动步枪压制敌方碉堡的枪眼,使其无法开火。这个案例在互联网上被某些人讹传成了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两支M1半自动步枪压制住了日军的一处机枪火力点,想想也是醉了。
虽然是“过渡性武器”,但是保有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不出意外地被进行现代化改装了。
番外:87式与87A式自动步枪
87式自动步枪(上图)
87式自动步枪是中国大陆第一款小口径自动步枪。如果说81式自动步枪是“过渡性武器”,那么87式自动步枪只能算是“试验套件”。在开发5.8mm步枪弹时,为了稳妥,决定先将5.8mm步枪弹套用到现成的81式枪族上进行试验,待到技术成熟后再开发全新的5.8mm口径枪与弹。
也就是说,87式自动步枪的结构、原理都源自81式自动步枪,那么网上有些人称其为“中国的小口径AK”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从外形上看,87式自动步枪和81式自动步枪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机匣形状是最明显的区别特征。87式自动步枪同样采用冲压铆接机匣,但是比81式自动步枪更紧凑。87式自动步枪的塑料护木更长,更加便于握持。折叠式枪托采用一个轻质金属管作为骨架、外面包有塑料。由于此时在材料技术上有所进步,因此增加了塑料的运用,护木、小握把、弹匣都采用塑料制成,重量比81式自动步枪更轻。
除了枪支本身的优化外,小口径步枪弹的优势也很明显。比起7.62x39mm 56式步枪弹,5.8mm步枪弹的弹道低伸、直射距离增加;87式自动步枪对高度为50cm的目标的直射距离达到了400米,比81式自动步枪增加了100米。此外,5.8mm步枪弹的飞行速度更高,受横风影响更小,对于活动目标的命中误差也相对更小。
87A式自动步枪(上图)
1987年9月,为了迎接198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上级部门要求在保持87式自动步枪的性能和内部结构不变的条件下使其外形与81式自动步枪有较大的变化。
1987年11月,试制工厂拿出了三支样枪,主要有以下创新之处:
1、外形既不同于苏式步枪也不同于欧美步枪,有中国特色。
2、材料有所突破,护木、枪托、弹匣、握把均为塑料件,手感舒适。
3、金属表面改用黑色磷化处理,防锈性能好、抗磨能力强,这是第一次在钢件表面处理摆脱了发蓝氧化的老套路。
4、新型刺刀除了具有刺刀功能外,还具有匕首、钢锯、钢丝剪、螺钉起子、罐头刀等功能;而81式自动步枪的刺刀仅仅具有刺刀和匕首功能而已。
1989年春天,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新枪被定型为87A式突击步枪,并被试验性地装备部队,但是数量不多,而且最终被95式突击步枪所取代。87A式自动步枪赶在预想的1989年国庆阅兵之前定型了,并且和87式自动步枪一起完成了验证新型5.8mm步枪弹的任务。
6、QBZ95自动步枪
根据部队反映,87式枪族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军方在1989年提出研制新一代小口径自动武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1995年,枪族中的步枪(QBZ95)和轻机枪(QJB95)定型;后来又定型了短突击步(QBZ95B)。
95式自动步枪一经露面就受到了许多非议,甚至还有网友将95式步枪经常受到非议的几点编成了顺口溜:“高基线,易打脸,塑料弹匣一捏扁;抛壳窗,声音响,油烟熏得泪两行。”那么我就结合这个顺口溜,来尽可能客观地分析一下这几点:
大家可以参考 列治文猎人 老先生的文章:猎手激情再议95(97)式枪射击和拆卸[55精图]
1、瞄准基线的问题。95式自动步枪采用无托式布局,枪管轴线与抵肩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抑制枪口上跳、提高点射精度。但是与传统的结构布局相比,直枪托布局和无托式布局等于相对地提高了抵肩位置,若想保持舒适的贴腮和瞄准动作,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高度就需要相应地提高,否则射手就得用鼻孔来瞄准了(笑),例如95式自动步枪的瞄准基线高度为90mm。在使用机械瞄具时这个高度是合适的,但由于瞄准镜只能安装在固定式提把上,因此95式自动步枪在使用瞄准镜时确实存在瞄准基线过高以致无法正常贴腮瞄准的缺点。不过有些人所谓瞄准基线过高会增加暴露面积实在是想当然,反倒是传统步枪的下置弹匣的长度会增加射手暴露面积。
QBZ95、FAMAS-F1、HK G36三种自动步枪的瞄准基线高度比较。
为了解决安装瞄准镜后瞄准基线过高的问题,北京警方为配备Aimpoint反射式红点瞄准镜的95式自动步枪安装了加高的贴腮板。贴腮板是Aimpoint的代理商提供的工程样品,因此未涂成黑色。
Stg.44突击步枪的长弹匣教你怎么增加暴露面积,半个胸口够不够大?
2、弹壳打脸的问题。首先,解放军强制要求士兵使用右手持枪,因此所谓“左手持枪时弹壳会打脸”的现象基本不会出现;虽然这在巷战中会丧失一部分灵活性,例如美国陆军M16步枪的手册中就明确要求士兵掌握左右手切换射击。其次,95式自动步枪的抛壳方向是向右前方抛壳,而非水平方向,虽然偶尔会发生抛壳方向不稳定。
列治文猎人 在某靶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弹壳是朝右前方抛出的。
3、所谓塑料。95式自动步枪的上护木、下护木、上机匣和弹匣采用当时新研发的工程塑料,能经过国家靶场的测试足以说明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而问题在于塑料件容易磨白。若要满足-45℃低温环境下使用的可靠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容易磨白的问题是因为塑料强度不足,这会严重影响美观(换言之对性能影响不大)。
4、所谓抛壳窗声音响。枪声主要来自枪口处,火焰燃气高速喷出枪口造成噪声;而枪机运作的噪声在枪声面前几乎可以忽视,所谓”无托步枪使用时耳边造成较大”实属臆测。
5、所谓油烟熏眼。根据 列治文猎人 的描述:“我在某射击场射击现役95式枪时,在打连发的过程中并不见传言中说的烟雾遮蔽视线,不排除早期生产的子弹有瑕疵而造成某个时期存在该现象,至少现产品子弹不见此情景出现,我特意把曝光调暗以求捕捉到烟雾镜头,结果不成功,没想象中的烟雾散不开现象存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解放军在装备95式自动步枪后提出的该枪不足之处:
1、受研发时期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扩展功能方式采用结构简单的燕尾槽连接座式,附件的种类有限,无法满足部队对于功能多样的需求。
2、机械瞄具通过填涂放射性同位素钜147来达到夜间瞄准的功能,但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的问题,而且钜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第二代微光瞄准镜因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米的夜视距离也明显不足。
3、使用光学瞄准镜时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是因为95式自动步枪在研制时被要求“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所以在安装光学瞄准镜后会出现瞄准基线太高导致无法舒适贴腮瞄准的缺点。
4、DBP87与DBP95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发射药燃烧不完全,在发射2000发弹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而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较好的外弹道性能,5.8mm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
5、5.8mm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长期贮存容易出现锈蚀,为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6、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
另外,我个人认为95式自动步枪还存在如下不足:
1、95式自动步枪的快慢机位于后方、操作不够便利。
2、95式自动步枪没有空仓挂机功能,与81式自动步枪相比,这是一处退步。
3、95式自动步枪的瞄具设置不合理,为了让射手在100米射击考核中容易打出好成绩,觇孔大小的设置不符合实战需要,不便于射击活动中目标或是在昏暗环境下进行瞄准。
至于95式自动步枪的优点,我总结了一下:
1、容易操作、上手简单,新兵也能打出还算不错的成绩。
2、采用无托结构后,全枪长度仅746mm而枪管长度达463mm;短小紧凑,出枪快。
3、在极端环境下可靠性较高(这是中国特色)。
4、小口径步枪弹后坐力较小、弹道较平直、飞行速度较快、侵彻力较大、翻滚效应的毁伤能力较大;重量较轻、弹药基数较大、较节省原材料。
比起枪的缺点,更大的问题是仍有部队使用81式步枪的训练方式来训练使用95式步枪。但这是前几年的情况,现在应该好多了。
QBZ95B短突击步枪(上图)
安装QLG91B枪挂式发射器的QBZ95自动步枪(上图)公开资料称,91式发射器只配备非致命的防暴弹;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7、QBZ03自动步枪
在1989年决定设计新型小口径自动步枪时,就已经有了无托和有托两种方案;95式自动步枪较早定型,但在初期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有观点认为应该给部队提供两种方案进行选择,所以传统有托结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一直在进行研制,被称为QBZ95A。
QBZ95A的特征是照门位于机匣中部(上图)
研究过程中发现,95式自动步枪的结构不能照搬到传统有托结构的步枪上,于是研发人员放弃了两种步枪关键部件互相通用的要求、生产研究了一种新枪;并在2003年12月正式定型时放弃95A式的名字、改称QBZ03即“03式自动步枪”。如果说81式自动步枪是作为56式与95式之间的“过渡性武器”,那么03式自动步枪就是新型小口径自动步枪的一个“备选方案”,我个人更喜欢管它那种身份叫“备胎”;如果95式自动步枪的项目搞砸了,那么03式自动步枪就可以上位了。
QBZ03自动步枪(上图)可以和95A的图比较一下照门的位置
目前03式自动步枪的性能公开得并不多,再加上许多网友对其传统布局感到熟悉、并没有“无托邪教”那样的陌生感,于是许多网友纷纷表示03式自动步枪才是正道……真的吗?并不。
1、03式自动步枪的机匣工艺性较差、生产较费劲。
2、03式自动步枪没有形成枪族,这是个很大的不足。
3、03式自动步枪的枪管长度较短(和95式自动步枪相比)。
如果要说优点的话,03式自动步枪的消焰器比95式步枪更合适。上文在介绍95式步枪时提到,5.8mm普通弹的枪口压力过高,因此噪声和火光难以抑制;如果采用膨胀式装置,那么直径必定会过大而无法发射枪榴弹。95式步枪的消焰器看似鸟笼式,实际上是细长的喇叭式,外面又增设了几条加强筋;而03式步枪的消焰器则是简单的喇叭式消焰器。95式步枪的消焰器是精铸成形的,而国产铸件质量不高;与其给铸件铰孔,不如像03式步枪的消焰器那样直接车出来;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保障质量。何况95式步枪消焰器的几条加强筋还容易碰坏。
03式自动步枪的喇叭式消焰器(上图)
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较长,利于瞄准;安装瞄准镜后的瞄准基线高度较低,贴腮较舒适。还有就是03式自动步枪可以安心地用左手射击,但在强制使用右手持枪的解放军里这个优势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再一个就是03式自动步枪更适合原本装备81式自动步枪的部队(尤其是老兵)的操作习惯,但是个人认为这并不算什么优点。
综上所述,03式自动步枪与95式自动步枪之间存在的最大争议就是各国专家们已经争议了几十年的“有托还是无托”之争,我也不指望我自己的这个答案能为这个争议盖棺定论…
结构上,03式自动步枪也采用了现成的技术;除了发射机保留在下机匣,基本就是把87式自动步枪的机匣给上下颠倒了。
刚才也说了,03式步枪和95式步枪都是解放军的“备胎”。然而95式自动步枪经过至少两次大改进,达到了解放军的要求;再加上95式枪族已经成熟,03式自动步枪就别想上位了。第一批次生产完毕后,03式自动步枪的生产线就没再开过。不过,武警(包括边防)多换装03式自动步枪,或许是因为81式自动步枪的操作习惯。
番外:QBU88狙击步枪
不来不想写它的,但是既然有人要看……
直接把它的缺陷总结一下:
1、5.8mm子弹的飞行稳定性不如中口径子弹,因此在中远距离上精度不稳定。88式狙击步枪在近距离上能够做到射击精度略高于85式狙击步枪,但是在中远距离上就不够稳定了。
2、两脚架安装在枪管上,给枪管带来的震动会降低射击精度;不过,88式狙击步枪本来就没有使用浮置式枪管,所以脚架震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许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3、两脚架强度不足,部队习惯轻机枪脚架的使用方法、大力锄进地面容易使脚架断裂。
4、发射普通的重弹,而非专用的狙击弹。枪的射击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射的弹药;发射普通的重弹时,88式狙击步枪100米散布约为3 MOA;若发射专用的狙击弹,100米散布可以压到1.5 MOA。
武警某部自购了安装在护木上的新型两脚架(上图)
88式狙击步枪的精度不突出,100米距离上10发弹全数散布半径接近于普通胸环靶10环的直径,精度的验收标准甚至低于CQ步枪(国产M16A1步枪)。毕竟当年研制该枪时,军方要求的精度指标就是这么低,而88式狙击步枪就是“一篇合格的命题作文”。
至于网友喜闻乐见的“反人质霰弹枪”诨号,你拿一支设计用来在600米距离打躯干的步枪在100米距离上打脑干,是不是不太公平呢?所以现在又有了CS/LR4等精度较高的狙击步枪。
我个人对88式狙击步枪的评价就是“部队觉得够用”。我恨的不是88式狙击步枪本身的精度不如西方国家的同类武器,我恨的是有些媒体吹牛逼一般的宣传,简直捧杀。
当然,88式狙击步枪也有它的优点,这里的“优点”是相比85式狙击步枪:
1、上手简单,新兵也能打出还算不错的成绩。
2、重量较轻,携行灵活;后坐力较低,射手不易疲劳。
3、设计时考虑到了人机工效(人体工程学),例如抵肩处到扳机的距离较合适、不对称的护木形状适合解放军的右手持枪携行动作。
4、近距离射击精度较高。
另外,有些人认为解放军使用88式狙击步枪的射手不算“狙击手”,算是“精确射手”;而88式狙击步枪也不是“真正的狙击步枪”,而是“精确射手步枪”。
88式狙击步枪在解放军的配置是一个连三支、放在1、4、7班里,跟随步兵班并为其提供比步枪更精确的延伸火力支援。这的确与西方国家二人一组的狙击小组模式有所不同,而与苏联/俄罗斯更加相似。当年美国人不承认苏联/俄罗斯这套,但是到了中东,美军又不得不为步兵班配备班组狙击手;为了面子,他们就创造了“精确射手”这个文字游戏。
有些网友啊,对西方那一套理论比较熟悉,但是他们还需要学习一个。
随着95-1式自动步枪的推出,官方也在改进88式狙击步枪。
新型瞄准镜的分划,300米至800米向右倾斜,这是考虑到了马格努斯定理导致的弹头偏向。
2012年北京警用装备展,208所展出的88式狙击步枪消声器。
8、QBZ95-1自动步枪
在95式步枪战胜03式步枪、基本一统解放军步枪后,进一步的改进也随之开展。与95式自动步枪相比,95-1式自动步枪有以下改变:
1、整个95-1式枪族改为发射DBP10普通弹。在此之前,QBZ95自动步枪和QJB95轻机枪发射的是DBP87/DBP95普通弹;QBU88狙击步枪和QJY88通用机枪发射的是DVP88重弹。而DBP10普通弹可以给自动步枪、短突击步枪、轻机枪、狙击步枪和通用机枪使用,使班组内弹药完全通用,据称DBP10普通弹的射击精度也更高。
采用博尔丹式底火的覆铜钢壳10式普通弹(上)采用博克赛式底火的涂漆钢壳10式普通弹(下)
2、手动保险/快慢机柄移至握把左侧上方,便于使用持枪的右手拇指操作。据试用过的人透露,右手不离开握把时,拨到连发位置较容易,但是拨到单发位置较吃力;可见,95-1式自动步枪的这一项改进也只是在应付“命题作文”而已。【PS:经评论区提醒,考虑到人手的结构,快慢机的这个问题可能本来就不好解决。】
3、根据实战需要,改进了机械瞄具的觇孔大小。上文提到,95式自动步枪为了适应射击考核,觇孔太小而不适合射击运动目标或在昏暗环境下瞄准;95-1式自动步枪专门增设了一个用来考核的觇孔,其余的觇孔又调整了大小,这样无论实战还是考核都有了适合的瞄具。
4、弹匣托弹板增设了空仓挂机的功能(95式步枪的弹匣也能给95-1式步枪使用但没有空仓挂机功能),弹匣卡笋后方增设了空仓挂机释放钮;针对塑料弹匣容易磨白的美观问题,弹匣底板改用金属材料制造。
5、抛壳口后沿被向前缩进5mm,使抛壳方向稳定在右前方45°。
6、去掉的扳机护圈前方的小握把。有些使用者认为小握把有助于稳定据枪,但据说海军陆战队认为小握把不便于安装枪挂式榴弹发射器。
7、采用新型的35mm枪挂式榴弹发射器。装填方式借鉴了俄罗斯GP-25榴弹发射器,采用前装式,并且配备杀伤弹;扳机借鉴了FN EGLM榴弹发射器,向后延长、可与步枪共用握把。新榴弹发射器也可安装在QBZ95B-1短突击步枪上。
8、握把前移并减小夹角,使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与步枪共用握把,同时扩大了弹匣前方的空间。
9、瞄准基线降低了5mm,使用光学瞄准镜时姿势更舒适;拉机柄高度增加了3mm,便于操作。瞄准镜安装方式改为侧锁结构,更加稳固;推出了新型白光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
加装榴弹发射器、榴弹瞄具、白光瞄准镜的QBZ95B-1短突击步枪。
10、铝合金部件采用陶瓷化新工艺,提高了表面抗老化和耐磨性;钢制部件采用改进黑色磷化和PQP处理,提高防腐性能。研制出WS SL-1045改性尼龙66、WS SL-1046改性尼龙610和TPAC HPN 3502A等新材料,提高了塑料件的强度、韧性和表面硬度,改善了易磨毛发白和易留划痕等问题,耐久性更高、寿命更长。95式步枪的一些棱角改为圆滑形状,防止与衣物或杂物钩挂。
11、改进护木结构,增大枪管至下护木的热辐射距离;防滑槽数量增加,并将直槽改为斜槽;原两侧各六个小散热孔改为两侧各五个大散热孔,改善散热。解决了95式步枪护木烫手的问题。
12、将压缩弹药式杠杆缓冲器改为扭转弹簧式杠杆缓冲器,使枪机后坐和复进的运动更加平稳。复进簧改为更耐用的三股簧。
13、两点式背带改为功能更多样的三点式背带。准星座两侧增设类似于韦弗式导轨的战术附件导轨,不与皮卡汀尼导轨或韦弗式导轨通用,可以安装专用的战术灯或激光指示器。
有文章称,2013年在澳大利亚举办的轻武器技能比赛期间,95-1式自动步枪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看作者的描述,95-1式自动步枪与西方国家同类武器相比真是一文不值。我个人对那篇文章持怀疑态度。
95-1式自动步枪的一些改进在我看来只是“治标不治本”,更像是应付部队反馈的“命题作文”。而且装备时间不够长、外界可以得到的反馈也不够多。我甚至怀疑它也只是一个“过渡型号”,未来可能会有“QBZ95-2”甚至更多改进型号。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会再有QBZ03-1(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