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这是身兼数职而永远以家为重的蔡颖卿最喜欢的谚语。
二十年来,她奉行不渝:努力地在充满变动的环境里让家安定下来,在旅馆里设法开饭,坚持让孩子每天在晚餐桌上跟家人相聚……
真正的幸福在随手可得的家常琐事里,忽略了在生活中耕耘,其他的追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一本用妈妈最本初的爱与心完成的教养书
翻开书页,浅粉的色调仿佛在告诉我们,它要讲的是妈妈和两个宝贝公主女儿的故事,她们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世界是粉嫩的,人生是甜蜜的。
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夹着许多稚拙可爱的铅笔素描画,画的作者正是妈妈的大女儿翁书旗。
身兼数职而永远以家为重的蔡颖卿(即本书作者)最喜欢这句印度谚语:
“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于是,在养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与做个“尽心尽力的父母”之间,她与丈夫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
二十年来,她始终奉行不渝,教出一对人人想拥有的聪慧努力的女儿。
书里有一章讲到女儿乐旗申请耶鲁被拒绝,情绪跌入低谷,她的妈妈写了封长信给她,鼓励她,安慰她,在信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希望你永远记住,爸妈心里有一个大大柔软的枕头,羽绒当中满是善意与爱,你若有伤心或沮丧就靠过来,我们会用这些安慰包围你,因为我们不愿可爱的女儿有怒气。
恭喜你,少了耶鲁,你仍是最棒的孩子!
坚定,是对子女偶尔犯错,最宝贵的品质
作者的大女儿乐旂是个非常优秀出色的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期许很高,对于一般的父母而言,这样的孩子,不需要任何的纠正了吧?
然而,在两件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上面,蔡颖卿作为妈妈,表现出来相当坚定的立场,帮助孩子培养品格。
第一件事,是一天晚上饭后,乐旂因为要完成一份项目报告,任务较重,所以向妈妈提出请求,“可不可以不洗碗?”希望节约一点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妈妈的回答是:“不差这一二十分钟,大家一起做好事情再去完成你的报告吧!”乐旂也在答了“噢!好。”
之后去劳动了,然而这件事引发了妈妈的深深思索。
保持和生活的密切接触,是妈妈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在这件事上,妈妈的坚持,让孩子明白了常规是必须遵守的,不能因为学习,而抛弃家务,因为“不差这一二十分钟”。
可想而知,如果开了这个头,以后还有更忙的事情,还有更充分理由的请求,那样的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家庭劳动,应该是家庭成员同心协力一起参加的一项共同活动,其中融入了家庭的氛围,让整个家的成员都很有归属感和重要性,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且不可逃避的。
父母坚定的原则和温柔的抚慰,可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教导女儿,让她成为跟自己一样的自信乐观而且宽厚的人。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景长大的
作为母亲,蔡颖卿在养育两个女儿的同时,先后经营了8间餐厅,装修设计了30个空间,出版了17本畅销书,还主理了一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生活理念的教养生活空间。
而二个女儿,在十年间随父母经历了四次迁徙,每一次都伴随着动荡的生活、劳顿的周折和艰难的适应。
作为读者,我在看札记的过程中,常常会感慨女儿们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业成绩的优异,更主要的是开朗的性格、勇敢的创造、和善的待人处事风格以及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掩卷而思,是什么造就了一家人的“优秀”?难道真的是优秀的基因遗传?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比较基因,“家庭文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教育,不过就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就像日本人常说的那样: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景长大的”。“看”代表着父母先要做到榜样,然后孩子才会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
相较“看”,“听”其实效果不良,因为“期待”没有办法用耳提面命来达成,只有父母努力去做,才会有影响孩子的“背影”。
在这本书中,蔡颖卿从来没有传授过任何一种育儿方法,谈论过任何一种育儿理念,但是润物无声的影响,远比滔滔不绝的理念要有用的多。
如同作者说的:
我要自己先享受阅读,然后才能传递当中的喜悦给孩子。
家事再多,也不能牺牲自我充实的机会。
而在鼓励孩子凡事要多尝试,面对困难要再接再厉之前,也请先检视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去做了。
不要光怨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人家的听话,要想教出好孩子,别忘记自己先努力去当个好大人。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