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呢?
来源 | 中国教师,有删减
作者 | 何捷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洞察了人性之后,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被赞美”“被尊重”,是人内心的根本企图与倾向。在教师群体中,成为“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也是热度不减的研讨话题。
01
教育家维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表述:“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从以上表述中可以提取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交往。优秀教师应该善于与人平等交往,且乐于与学生打交道,并在交往中展露出平易近人的状态。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不仅是交往这样简单,还要考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言行举止是否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
关键词2: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回归到“人”的层面就能认识到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喜欢,核心的要点就是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被老师理解”,更进一步可以是“老师愿意主动去理解学生”。理解的双方都觉得彼此是能够交流、交心,可以继续深交的朋友。这是“喜欢”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3:融入。更准确地说,这是“被喜欢”后的结果。学生接受并喜欢教师,教师就融入了学生的群体。当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时,教师能更加从容自在地与之交往,更理解学生,这份“喜爱”也能不断升温。
苏霍姆林斯基还给出了准确的标准,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第一,热爱学生,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第二,精通所教科目,并热爱这门学科;第三,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第四,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教育家心中好老师的模板是清晰可见的。
02
教师维度
作为教师,又会如何看待?这需要倾听教师的心声,不能以外界的言说取而代之。笔者围绕此话题做了随机采访,得到了来自教师一方最为鲜活、真实的答案。
河南洛阳丁老师: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是能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的教师,这种理解和欣赏不局限于学习上;其次是能够上好课的教师,这里的上好课是指学生不觉得这门课枯燥,对这门课感兴趣。
江西南昌陈老师:首先是公平公正,不管对待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公平,而不是“双标”。其次是保持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后是综合的专业素养。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是幽默风趣、博览群书、知识融会贯通的复合型教师。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一棵棵成长中的小树,当遇到一位熠熠生辉的教师,怎么会不喜欢呢?
福建福州陈老师:学生害怕的不是严格的教师,学生是害怕只有严格、没有方法的教师。学生喜欢有魅力的教师,而这样的魅力不是泛泛而谈,是有思路、有方法、有爱心、有耐心,是能针对学生不理解和错误的地方给出细致且有方法的指导,并能给出恰当的、有明确方向的鼓励性指导。
湖南岳阳李老师: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是温和宽厚的。不管教师的出发点有多好,严厉是学生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二者之间需要调和,需要把握一个“度”。其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你喜欢他,他才会喜欢你。即便是对调皮的、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只要教师给予一点真诚的鼓励,他会备感温暖。另外,还要有一颗童心。忘记自己的年龄,真心地对学生所说所做的表现出喜欢,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爱。
广东广州黄老师:学生喜欢“活教材”型的教师。就是能够很好地基于教材,又能在生活中处处汲取素材,提供给学生。学生还喜欢“有创意”的教师。就是尊重学生的想法,设置创意的课堂,如活用教材插图,写创意百字小片段,等等。
综合以上教师的留言,可以提炼出三个特性。
第一,务实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被学生喜爱,教师必须提升专业素养,且要落实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关注与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自律性。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能从道德层面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为人的共性,可以在提升道德水平的层面上实现和谐统一。
第三,灵动性。要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就要像个孩子,拥有童心,感受童真。和学生在一起的终极追求是“成为孩子”,返璞归真,融入儿童世界时,欢喜也就随之生发。
03
学生维度
笔者委托一线教师面向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回复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脾气好;第二,上课有趣;第三,能和“我们”一起玩。这是来自学生最朴素、纯真、直接的表达,并且与教育家和教师的认知高度匹配。
例如,脾气好是学生喜爱教师的前提。脾气好自然带来交往中的安全感,脾气好也影响着师生关系维持的时间长短。又如,上课有趣是学生喜爱教师的关键原因。因为“上你的课,所以喜欢你”,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教师得到学生的喜欢,是因为其具有的专业精神,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真正起到作用,成为学生的“贵人”。
04
结语
纵观三个维度,合并“同类项”,可以获得“受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共同之处。总结为三个要义。
要义一:发自内心的“有情有爱”。要“被喜欢”,首先要“表达喜欢”。付出真情实感,真正去关爱学生,才有资格享受来自学生的爱。这点在教育家维度中得到强提醒。
要义二:源自专业的“有法有料”。学生喜爱教师,必对其执教的学科有所沉迷。教师的教学有料,指导有法,可以让自己被学生的喜爱有别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因此,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是教师保持长期被学生喜爱的动力源。
要义三:归于本性的“有德有义”。所谓的“德”,指教师自身的修养;所谓的“义”,指与他人交往中的准则,这二者是被爱的稳定气质,是与时间同行的长期修为。只有将其化为做人的本性一同去研修,才能发现“受学生喜欢”的真谛,得到学生长远的喜爱。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