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1370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一),登基三年的朱元璋分封功臣,其中六位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二十八位侯爵: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子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安南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豫章侯胡羙、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伯爵两位:诚意伯刘伯温,忠勤伯汪广洋。
这三十六人里,构成了明朝初年第一批权贵阶层,因为其中大部分都出身于淮西地区,又被称为是淮西勋贵。在这些人里,文官仅三人,韩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伯温和忠勤伯汪广洋。在这三十六个人里,得以善终的仅有五个人。应该说在被杀的这些淮西勋贵里有该死的,如永嘉侯朱亮祖,德庆侯廖永忠。但大多数被冤杀的,但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的儿女亲家,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省左丞相兼管御史台、参军国重事的百官之之首韩国公李善长被杀一点都不冤枉。
李善长,字百室,祖籍濠州定远,李善长比朱元璋大14岁。两人的初次相遇,是在1353年。这一年,朱元璋的25岁。从此之后,李善长就开始忠心辅佐朱元璋打天下,被老朱称为“吾之萧何”。
应该说,朱元璋真正开始对淮西功臣大开杀戒的从洪武二十三年,此时距离朱元璋驾崩只有七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太孙朱允炆幼小,为了太孙平稳接班,朱元璋才把功勋集团屠戮殆尽。
开国君臣,没有谁天生就是做皇帝,都是乱世厮杀出来的虎狼,谁还真信得过谁,你能当皇帝不过是你的股份最大。
朱元璋诛杀李善长满门,很大原因在于怕李善长成为第二个司马懿,虽然李善长从来没有掌权。而李善长能在老朱麾下做到百官之首,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知道功高盖主问题,急流勇退就是第一要务。就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四年(1372年),李善长就向朱元璋打了辞职报告,说自己已经58岁了,年纪大了,应付不了中书省繁杂的政务(宰相),请恩准自己回乡归隐田园。报告打上去,朱元璋也同意了。
可李善长并没有真退,或者说,他退的并不彻底。因为,他利用自己的影响,推荐了一个接班人:胡惟庸为中书省左丞相,可以说,胡惟庸就是他的代理人,如果当时李善长真的彻底,完全归隐的话,朱元璋还未必杀他。正是李善长这种要退不退,要留不留的样式和态度让朱元璋十分不满,贪恋权位这是李善长第一个被杀的原因。
再就是中书省左丞相,历来应该是皇帝亲自任命。李善长却直接让胡惟庸继任。这简直就是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李善长这么做,就是想遥控中书省,进而想控制朱元璋。但老朱是什么人,血海里杀出来朱元璋自己看出了李善长的伎俩。但朱元璋并没有阻止,他也需要胡惟庸来给处理政务,也需要胡惟庸继续表演,看看淮西勋贵集团里还有哪些人跳出来,哪些人是李善长的人,朱元璋在忍,也再寻找机会。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直接废除宰相制度。种方式简单,粗暴,但有效也就是说,朱元璋不仅不需要胡惟庸,是直接将宰相扫进了垃圾堆。朱元璋明白,要彻底扳倒宰相制,光拿掉胡惟庸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彻底废除李善长的念想。
胡惟庸案结案时,只牵连了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衙门的现任官,这些人基本是胡惟庸自己提拔的,跟李善长的关系不是很深。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又让李善长出山执掌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这是在安慰李善长,意思就是胡惟庸是胡惟庸,你李善长 是李善长,区别对待。但实际原因就是,只要你李善长出来干事,总有把柄可抓。与此同时。朱元璋开始培养新的政治集团对抗淮西功勋集团,如凉国公蓝玉,颖国公傅友德。
但像李善长这样政治根基深厚,人脉关系盘根错节的政治集团首脑,绝非一朝一夕可以铲除的,况且他的儿子都尚公主,对于朱元璋这种杀戮功臣如同割草、灭门绝户视若等闲的雄才之主来说,杀李善长容易,但消除他的政治影响实在是太难,应该说,李善长对于面临的政治危机他是一清二楚,因此他开始积极寻求自保。李善长首先就是大张旗鼓地向朱元璋的发小,信国公汤和借300名军士给自己修房子。
《明太祖实录》载:又从掌都督府事、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营第宅。
李善长知道汤和一定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汇报给朱元璋。这也是李善长所希望的。李善长要让朱元璋的知道是,他在“自污”。想以自证自己胸无大志,向朱元璋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在此情况下,一个都快八十的老头子又能活几天。最次不过是削职为民。儿子是驸马,日后的家族也必然繁盛。
可惜,任凭李善长把什么都预料到了,还是低估了老朱人性,李善长的自污,朱元璋当然看得懂。但对朱元璋无效,他不认为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朱元璋看来。李善长就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领袖。只要他一死。李善长振臂一呼,必然是群起响应。大明天下的户口本必然换成姓李的。即便你不肯。有人将黄袍披在你身上,你难到不想当赵匡胤,你可以没有这个意识。但你具备这个能力就是朱元璋的最大威胁。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不留后患,不仅是你,整个淮西勋贵们都得去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朱元璋把李善长的亲戚丁斌捉拿下狱,从丁斌的嘴里,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供词。据丁斌招供称:胡惟庸图谋造反的时候,为了劝动李善长,特意让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去游说。李善长态度坚决,对此表示反对。
后来,胡惟庸又让杨文裕给李善长开了价码,说事成之后,封李善长为淮西王,李善长对此表示:“我老了,我死了以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是胡惟庸已死,朱元璋让他怎么说就怎么说。朱元璋要的就是一个所谓的证据而已。这通同谋反的铁证。至于说免死铁券,最终解释权归我老朱所有。
对于李善长而言,权力问题才是核心原因:李善长希望能当唐宋之前那种皇帝和贵族共治时期的开国勋贵,像萧何,房玄龄,长孙无忌。但毕竟时代不同了,明清是君主专制已经到达顶点时代,皇帝不想和任何武勋贵族或士大夫共治天下。再就是李善长首鼠两端,没有彻底退干净。当然,如果李善长要是早死两年,那必须是房杜的待遇,老朱怎么得停朝至少三日,朱标扶灵。可惜,历史恰恰没有如果。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旦强势君主去世,权力出现真空,不论哪个貌似忠良之臣,都一样的根本靠不住。人心历来最不靠谱,能效忠老主,未必效忠少主。司马懿可以效忠曹魏三代,而一旦有机会,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篡位。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是人性使然。要知道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0岁了,而且他2年后就死了。如果司马懿在此之前去世了。他何尝不是曹魏的诸葛亮。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他不敢冒这个险,他必须把一切危机消灭在萌芽里。
最后,朱元璋能瞧在过往老交情,以及女儿临安公主苦苦哀求的份上,没杀女婿李琪和两个亲外孙李芳、给李善长留了一脉香火,对朱元璋来说,真是难得破例的“仁慈”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