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程浩
暑期,你打算带娃去哪儿放松?
如果从昆明出发去大理、丽江,不妨中途停留一两日,去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灵官社区的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打卡”,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
基地前的稻田。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这里有碧绿的稻田,微风吹来,泛起层层碧波;这里有稻田咖啡馆,你可以和友人三两对坐,品着咖啡、吃着甜点,享受愉悦假期;这里有绣球主题民宿,你可以感受温馨舒适的乡村时光;这里有以野生菌为主题的餐厅,菜品之丰富,味道之鲜美,定会让你称奇;如果只吃不过瘾,基地旁的大片山林,可以让你沉浸式体验“野生菌自由”……
“我们这儿还能体验农耕劳作、旅拍,还展示了本地的野生菌加工产品和部分乡镇的农特产品……”基地负责人马俊把记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更重要的是,这里离杭瑞高速南华出口、南华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省去了你奔波劳累之苦。
基地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可能有人还想更多了解一下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
“这块地之前是闲置的。”马俊说,2023年,在楚雄州委组织部支持下,南华县按照“田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引入企业盘活闲置土地,打造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旨在将其打造为南华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基地打造过程中,村集体、村民利益如何兼顾?“灵官社区提供场地的同时,投入60万元村集体资金到项目中,每年获得基地分红30万元;村民们既可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到基地务工,获得双份收入。”马俊说。
基地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2023年12月基地开工建设,今年6月开园。“一个多月来,约有两万游客造访基地,民宿平均入住率达到60%。”马俊说,更让自己意外的是,约两万游客中,60%不是来自南华本地,“楚雄州其他地方 、昆明的游客多,也有不少外省游客去大理、丽江玩,途中来基地停留的”。
农文旅项目要想实现流量和留量双赢,需要在保障项目品质基础上,打破游客“看完就走”的惯性思维,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有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时代在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宣传手段和渠道,再好的品质也会被湮没。因此,对农文旅项目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马俊说。
基地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带着这些思考,马俊和团队在保证基地品质的同时,通过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邀请本地乐队、举办沙龙活动等方式,扩大基地知名度。县里也将基地作为重点推介的农文旅融合示范点,与其他农文旅项目串点成线进行推介,旨在构建起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矩阵。
当然,要吸引更多客流,核心还是品质提升。“我们正开展‘我在灵官有块田’稻田认领活动,提升游客参与度;还在开发秋葉田系列产品,让游客来了有可带走的东西;稻谷收了以后打算种小麦,让游客来年体验风吹麦浪的感觉……”马俊一股脑儿说了很多。
一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还在等什么,带着家人来稻田边散步或骑行,呼吸清新的稻香,享受夏日的温柔与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