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北京城下。
在进行了十几天的无效攻击以后,后金军队接到了皇太极的命令,撤出南海子(后来的北京南苑),继续在京城周围掠夺物资。
驻守城外的袁崇焕得知后金军队调动,立刻命令全军戒备,准备尾随追击。
就在这时,城内传出来一道圣旨,着袁崇焕及副手祖大寿立刻进京面圣。
袁祖二人立刻放下眼前军务,换上朝服,坐着城头放下的吊篮进入城内。
袁崇焕打死也不会想到,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指挥战斗。
当日,就在崇祯面前,袁崇焕被锦衣卫拔掉朝服,带上枷锁,押往南镇抚司诏狱。
傍晚,祖大寿在被崇祯一番恩威并施以后,又坐着吊篮回到军营,是夜,营中将士皆放声大哭。
三天以后,辽军在祖大寿的带领下,决定放弃守卫京城,一万七千多人拔营,回山海关去了。
十二月十七日,永定门之战爆发,勤王军队在满桂的指挥下全军溃败,满桂战死。
次年正月,皇太极在京畿周围大掠一番之后,全体撤军。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随着孙承宗的年迈,大明再无守边之能将。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
袁崇焕被下狱,发生在大明王朝北京第三次保卫战期间,此战皇太极率十万后金军队,绕过袁崇焕驻守的山海关,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京师。
袁崇焕带着他一手打造的辽军,从山海关南下,一路围追堵截,最终在京城下将皇太极堵住,双方在城下连续交战十余日,抛开具体过程不说,后金军队始终没有机会发起攻城战。
不过,跟皇太极的赏罚分明不同的是,辽军虽然连续击退了后金军队的进攻,甚至大创敌军,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显然不只有后金军队。
跟79年前俺答汗入侵的那次京师保卫战相似,辽军从山海关疾驰入京,所带粮草均不足,于是,在文献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奇怪的一幕。
白天袁崇焕指挥战斗,晚上爬上京城去求粮草。好不容易求来了粮草,辽军的军饷却迟迟未能下发。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政治委员,军中的思想工作全凭将领们用嗓门吼,但是士兵们打仗,本质上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尤其是眼下,搞不好明天都马革裹尸,然后拖欠的军饷却总是看不到头。
袁大帅倒是挺赏罚分明,比如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左安门战役中,辽军将领于永绶、郑一麟营,炮药失火,但仍然死战不退,最终击退后金军。
袁崇焕当即给赏,每人二十两白银。
只是,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
缺饷,是此时明军面临的主要问题,后来甚至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三屯营争夺战中,由于军中实在缺饷,军中将领用私房钱凑了一百余两白银,然后分到每个士兵手中的只有三十文。
三十文,就要他们去卖命,怎么不去死呢?
缺钱,就得去要,但是袁崇焕每次去“仪饷”,得到的答复都是不置可否,崇祯的意思也很直接:敌军啥时候退?
除了缺饷,第二大问题是修整。
打仗么,伤亡是在所难免的。战死的就不说了, 但是受伤的人却迟迟得不到休息,原因是,城内传出话来,大军只能在城外驻扎,不得入城。
伤员都不行。
十一月二十四日,袁崇焕和祖大寿再次面见崇祯,崇祯一顿安抚,又是给对方换衣服,又是赐膳,袁崇焕一看崇祯心情还不错,于是又旧事重提:
“皇上,大家都很辛苦了,不如让我们进城休息一下?”
“不行”
“哪怕三千人也行?”
“三十人都不行!”(即三十人亦不可!)
第二天,袁崇焕又来了, 这一次他拿隔壁的满桂举例子(满桂被允许进入外城休息),崇祯依旧不许。
事情到这里,已经完全不对味了,说明崇祯内心里已经不再相信袁崇焕和他的军队。
这事说来话长。
袁崇焕,1584年出生,广东东莞人,35岁那年中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但是这位老兄实在是坐不住,三年以后进京汇报工作的时候,悄咪咪一个人跑到山海关前线调研,回来主动申请要到前线工作,并且放出了““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的豪言。
此时前线广宁刚刚失守,朝野震惊,一部分大臣甚至争相将自家眷属朝南方送。
崇祯很意外,也很开心,赏了他一个山海关监军,就让他上前线去了。
袁大帅的悲剧,其实从这件事中就已经看到了端倪。
后来他在前线屡立战功,官做的也越来越大,甚至一路做到了督师,全权负责对后金作战事宜。
也是在此期间,他擅自处理了大明另一个武将毛文龙,给日后的自己增加了一项罪名。
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军饷。
前有万历三大征,现在外有后金,内有流民,大明的财政一天比一天烂,能够给到前线的军饷也就一拖再拖。
于是袁崇焕就提了一个建议,屯田。
屯田这事,曹操干过,诸葛亮也干过,就是让士兵一边种地一边打仗,就地解决吃饭问题。
有了粮食,朝廷发的粮草就可以减半折算成军饷发给士兵,这样军饷的问题也缓解了。
这个设计比较理想,虽然前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后来基本还是荒废,原因很简单,旁边蹲着一个天天打你主意的后金,这地怎么种?
因为缺钱,袁大帅就打起了后金人的主意。
这个主意就是“议和”,也是袁崇焕被杀的一个重要罪名。
宁锦之战以后,努尔哈赤病死,袁大帅打着吊丧的名义,跟后金开始接触,实际上是以“议和”的名义给明军换取喘息时间。
以上主张在袁崇焕的指导理念中,被归纳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守城为主,以突袭作为后招,以议和作为迷惑之计。
但是大明的朝廷不这么认为,比如最后一条就很难接受,北虏(大明对后金的称呼)都打到沈阳了,你怎么能跟敌人议和呢?
崇祯也没法接受,你不是说“五年复辽”么,按照你这个打法,我大明啥时候才能收复东北?
当然了,鉴于袁崇焕同志目前将宁远防线打理的有理有条,这些事,都可以暂时摁下。
只是,1629年,这不是北虏直接打到京师城下了么?
所以,如果你袁崇焕再不能有所表现,那就不要怪我们翻旧账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次的后金入侵,史称“己巳之变”。
对了,还要说一下开篇提到的那个南海子。
南海子,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庄园,因有永定河流经,所以水草丰美,因此经常被用来作为皇家狩猎游乐之地。
不仅如此,这地方还经常被授予皇亲贵族作为园林。
但是很不幸,在“己巳之变”中,被皇太极盯上了。
毕竟,人家远道而来,大军也要喂马引水,也需要补充粮草。
打北京城他们不慌,但是霸占了人家的私人庄园,这帮子皇亲国戚马上坐不住了。
于是,鉴于袁大帅在北京城下的表现(迟滞不前、纵敌劫掠、坚请入城),以及过去的一系列旧账(“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就在皇太极撤军之后的八个月,公元1630年的八月十六日,袁大帅被宣布凌迟处死。
在正式宣判前,内阁首辅成基命再次替袁崇焕求情:
“边臣劳苦,处边臣不可太甚,异日无慷慨赴关者矣。”
崇祯皇帝一脸阴沉的问他:
“汝谓应如何处之!”
成基命脊背顿时发凉,马上回答:“臣不过为边臣起见,恩威出自陛下。若臣敢谓应如何处之,是为袁崇焕作说客矣。”
是日,袁崇焕被押赴西市行刑,惨叫声不绝于耳。
事后,京师的百姓争相购买其割下来的肉,每块肉卖一钱银,很快售罄。
成基命一语中的,此后大明的前沿阵地,只有投降的洪承畴,再无死脑筋的袁崇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