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郭沫若(左)与梅兰芳合影 “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摄影师,冯绍库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之中成为了梅兰芳生前最后一次演出的影像记录者。
如今,这位老者想把当年的照片捐赠给梅兰芳纪念馆。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一位摄影师与一位艺术大师的故事,还在继续。
1961年拍摄
定格梅兰芳舞台生涯绝唱
1961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的礼堂内座无虚席,一场重要的演出在中关村“四不要”礼堂拉开序幕。还有两个月,京剧大师梅兰芳就67岁了。据冯绍库回忆,那天梅兰芳剧团来院慰问,演出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这次演出主要招待中国科学院京区副研究员以上科学家,当时院直属有40多个研究所,各单位分到的票数极为有限。那时没有人想到,这场演出成为了梅兰芳先生舞台生涯的绝唱。
舞台上的灯光渐渐亮起,梅兰芳出场了。冯绍库静静地站在舞台一侧,用他手中的相机,随时准备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冯绍库是当时欧美同学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摄影师,也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专职摄影师。他深知这次拍摄意义非凡,演出当天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力求捕捉到最真实、最生动的瞬间。
“人们在当时能看到梅兰芳演出很不容易,是一种享受。科学家们反响强烈、掌声不断,盛赞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冯绍库紧紧握住相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尤其注意捕捉梅兰芳先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试图通过镜头传达出那份深沉的艺术情感和精湛的技艺。
“演出结束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梅兰芳在舞台上对我说,摄影同志,请您给我和郭老单独拍一张照片,我瞬间为中国大文豪郭沫若和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拍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合影。”
冯绍库介绍,合照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身着戏装的梅兰芳笑容满面,看不出丝毫疲惫。谁也未曾料到,两个月之后,梅兰芳先生不幸因病逝世,在中国科学院的演出竟成了他舞台艺术生涯的绝唱。郭沫若与梅兰芳的合影也成了冯绍库摄影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张照片中,梅兰芳先生与郭沫若先生并肩而立,面带微笑。副院长张劲夫、秘书长杜润生及科学家华罗庚等也一同接见梅兰芳先生及剧团全体人员并合影留念,冯绍库也一并将其永久地定格在了相片中。
珍贵照片
想捐给梅兰芳纪念馆
冯绍库说,演出后第二天,科学报主编陈啸源让他赶快对照片进行冲洗、放大、着色,然后一起将照片送去郭沫若家,由郭沫若的生活秘书王亭芳安排,“这张合影就是大家看到的那张在展览会、纪念馆和各种报纸杂志上等公开场合展示的那张,我这里还保存有大部分当场演出的剧照、合影和底板。”
冯绍库说,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合影,更是梅兰芳与郭沫若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在梅兰芳的晚年生活中,郭沫若一直是他重要的朋友和支持者。梅兰芳去世后,郭沫若还发表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榻畔的一刹那》一文以表悲痛。
“不仅有梅兰芳先生和郭沫若、张劲夫、华罗庚几位先生的合照,还有其他艺术家的剧照,现在看来这些照片都是很重要的,有几张非常珍贵的舞台剧照也都很清楚,我现在年龄大了,想把这些照片奉献出来,捐给梅兰芳纪念馆。”冯绍库说。
大师绝唱
使小礼堂成为大宇宙
梅兰芳的最后一次演出,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戏曲表演,更是他一生艺术追求的集中展现。梅兰芳先生的一生是追求艺术、传承文化的一生。郭沫若《在梅兰芳同志长眠榻畔的一刹那》一文中表达了对中科院礼堂里这场《穆桂英挂帅》由衷的赞美,“你把穆桂英真正演活了……中关村科学院的礼堂实在太小了,但有你在台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礼堂成为了无限大的宇宙。在那儿真是充满了光辉,充满了愉乐,充满了肃静,充满了自豪,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美。”
《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首部新编大戏,也是他人生最后一部新编戏。该戏公演于1959年5月25日,梅先生将其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之作。戏中,他扮演穆桂英,融合青衣和刀马旦这两个行当,动静结合,将穆桂英果敢豪迈又端庄沉稳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北京引起轰动,形成了“满城争看穆桂英”的演出盛况。
文/本报记者满羿实习生王佳懿摄影/冯绍库
相关
胡文阁:梅兰芳是指引我的明灯
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共话“梅派”艺术百年发展与非遗传承故事的对谈活动——“老唱片里的梅派传承”昨日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北京京剧院、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特邀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梅派”名家胡文阁先生以及中国唱片集团融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卢映雪女士担任对谈嘉宾。
活动中,两位嘉宾结合老唱片、老照片,生动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人生,讲述了“梅派”艺术百年发展与非遗传承故事。
作为“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先生回顾了其拜师于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先生门下刻苦学艺、传承“梅派”艺术的故事。当谈及“你心中的梅兰芳是什么样的存在”时,胡文阁说:“正因为有了梅大师,才有了今天的我。梅兰芳大师是指引我的明灯。”
胡文阁还提到与梅兰芳大师的缘分:“小时候第一次了解梅兰芳是在街道上的报纸上看到的。包括在进入戏曲学习的过程中,第一课学习到的内容也是梅大师的戏曲艺术。”这些入门过程中对梅兰芳的学习与接触,对胡文阁先生的戏曲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胡文阁还为现场读者表演了“梅派”经典唱段《贵妃醉酒》的部分选段。他在表演前介绍,在最初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形象是通俗化的。但在某次演出中,由于道具失误导致在上场前没有准备扇子,梅兰芳先生随机应变,借用观众的折扇完成了表演,并在运用折扇的过程中找到了对人物的新感觉,在舞台事故中创新,造就经典。演出结束后,梅大师也并未责怪道具组,反而笑道“人人都有失误”,由此也展现出了一代戏曲大师为人和善的高尚品质。
现场还以唱片播放的形式,展现了梅兰芳大师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录制的老唱片经典原声,让读者穿越回到百年前京剧辉煌鼎盛的时期,一览梅兰芳大师艺术风采。
2024年“非遗讲座月”收官活动不仅是对梅兰芳先生及其创立的“梅派”艺术的一次深情回顾,也是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活动中谈及的多个话题,如“当代京剧还是主流文化吗”“年轻人如何欣赏京剧艺术”“梅派如何传承和发扬”等,从多个维度启发公众思考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以及全社会如何以各自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文/本报记者王磊实习生朵兰娜
统筹/满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