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数字罗塞塔计划-
伏尼契手稿,一部中世纪的神秘著作,以其非传统的手写字体、精致的插图和完全无法解读的字符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一桩跨越几个世纪的未解之谜。伏尼契手稿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奇异的符号和图案,这些字符既不属于任何已知的语言文字,也不符合任何已知的书写系统。数百年来,尽管无数学者尝试解读,但其真实内容仍不得而知。这部手稿不仅挑战了传统语言学和密码学的边界,也激发了公众对于未知世界的无尽想象。有人猜测它是一部记载了神秘的仪式和咒语的魔法书;有人则认为它是一部描述了未知的疾病和疗法的医学著作;还有人甚至将其视为外星人的通信,或是时间旅行者的留言。每一种猜测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份手稿的全部内容。
01、尘封的神秘手稿
伏尼契手稿高22.5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手稿由牛皮纸页组成,现存版本约有232页,多数为对开页,其中还包括三对开页、四对开页和六对开页折页。手稿折页数量较多,且折页不一定一致,因此很难进行整理。据估计,原始版本大约有14页对开纸丢失,但实际数量尚不清楚。并且,大量证据表明,手稿中的许多对开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新排列过,因此,手稿现在的页面顺序与原作者的意图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
关于手稿所有权的信息在时间轴上仍存在空白,历史学家最早只能追溯到17世纪,在手稿对开页1R的紫外线检查中发现了波希米亚药剂师雅各布斯·德·特佩内克(Jacobus de Tepenec)的签名。但之后的两百年时间里手稿基本处于下落不明的阶段,直到1912年,它才在意大利罗马的耶稣会大学图书馆地下室中重见天日。后因耶稣会资金短缺,手稿随其他藏书一起被拍卖。波兰裔美国人书商威尔弗雷德·伏尼契(Wilfrid Voynich)购买了手稿并将其带到美国。从那时起,在伏尼契本人的资助和鼓励下,人们开始了破译这本书的探索,手稿也因此得名伏尼契手稿。后来,手稿的最后一位私人拥有者由于无法找到买家,在1969年将其捐赠给了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2004年,耶鲁大学将手稿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展示。
02、奇文异字:未知的密码
伏尼契手稿中的文字系统至今无人能识。这些文字与现代语言找不到紧密的联系,也不能与已知的密码体系对应起来,似乎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符号系统。手稿中共包含约17万个文字符号,分为约20至30种不同的字母系统。这些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形成了数万个不同长度的“词汇”。
与文字相对应的是手稿中精美的插画,描绘了各种奇异的植物、天体、女性沐浴等场景。除了文字和插画外,手稿中还包含大量的标注和符号。这些标注和符号可能是对文字或插画的解释或补充,也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密码或信息。因为到目前为止,手稿内的文字尚未被破译,根据插图的主题,手稿中的内容可被分为六个部分:
(1)草本插图
包含113种不明植物的图画;
(2)天文插图
天文和占星图,包括带有放射状圆圈、太阳和月亮的星象图,鱼(双鱼座)、牛(金牛座)和弓箭手(射手座)等黄道十二宫符号;
(3)生物插图
包含无数女性裸体的图画,大多数腹部肿胀,浸入相互连接的管道状或胶囊状的容器中;
(4)宇宙学插图
精心制作的九幅宇宙学徽章,绘制在多个对开折页上;
(5)制药插图
100多种不同种类的药草和根茎的药物画,一旁还附有许多红色、蓝色或绿色的罐子或容器;
(6)星形符号
连续几页的文字,左侧空白处有星形花朵标记每个条目。
03、跨世纪的解码之旅
由于伏尼契手稿使用的文字及语言无人能识别,自被发现以来,无数专家学者都试图解读手稿的内容。然而,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伏尼契手稿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著名谜团。由于其真面目和来源仍是个谜,有人甚至怀疑手稿是否有内容可供破解,或者它可能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关于《伏尼契手稿》的内容,目前学者们主要接受三种假说——骗局假说、自然语言假说和密码假说。
骗局假说
简单地说,整部手稿是作为一个玩笑或为了欺骗公众而创作的。手稿中的插图和文字虽然看似复杂且充满异域风情,但实际上可能并无实际含义,而是写作者为了制造谜团而随意编排的。有人认为这种假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手稿为何历经数百年仍未能被完全解读的原因。
自然语言假说
根据自然语言假说,伏尼契手稿使用的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可能是某种已知语言的变种,或是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由于手稿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这种语言难以被现代学者所识别。
密码假说
密码假说是目前最为流行且备受关注的一种理论。其认为,伏尼契手稿中的关键信息被巧妙地隐藏在复杂的密码和符号之中。这些密码可能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算法或规则,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密方法,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根据亚利桑那大学的碳年代测定和分析,伏尼契手稿据信创作于15世纪初。此外,麦克龙研究所对伏尼契手稿的材料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所有用于文字或绘图的油墨都被鉴定为铁胆油墨,且整个文件中使用的书写墨水和绘图墨水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初步断定这些文字和图画很可能是同时创作的。且鉴于手稿文字是围绕着插图书写,可知先有插图再有“说明文字”。而整份手稿内容字迹工整,没有修改痕迹。已故的彼得森神父为了解手稿的总体创作情况和估计年代,曾复制过这本手稿,光是无插图的复制工作就耗时长约四年。手稿内容的精细程度和制作难度都似乎表明其存在意义,而非简单地胡编乱造。
另外,统计分析发现,文稿中词汇的出现频率符合齐夫定律,这一发现暗示伏尼契手稿的文字系统与自然语言类似,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语言结构,尽管其具体的语言意义尚未被破解。(注:齐夫定律指出,在自然语言的语料库里,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频率最高的单词出现的频率大约是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的2倍,而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是出现频率第四位的单词的2倍。)
(Stop words停用词是指在文本处理过程中被忽略或删除的常见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是频繁出现的功能词或无实际意义的词语,例如介词、连词、冠词、代词等)
据此看来,伏尼契手稿是随意伪造的假说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可信度了。所以才有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学者或感兴趣的公众致力于破解这些密码,希望能够揭示出手稿背后隐藏的真相和秘密。也有不少学者声称自己成功破译了部分手稿内容,然而,大多数解读结果仍然缺少更可靠的论据或是存在片面性而受到争议和质疑。对此,笔者也选取了一些解读图仅供参考,其解读内容不一定准确。
04、结 语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专家学者为揭开伏尼契手稿的秘密不停地探索,虽然至今仍未有定论,但或许这正是其魅力所在。伏尼契手稿的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密码学理论,也为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密码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一些学者也在尝试利用统计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对手稿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规律或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揭开伏尼契手稿背后的真相,还原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后记:
AI破解伏尼契手稿了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AI来解读“天书”级别的手稿内容也成了热门选择。2018年以来,网上有很多报道宣称有专家借助AI技术已经成功破解伏尼契手稿,并翻译出手稿的第一句“他向牧师、家人、我、人民提出建议”。
究其依据来源,基本上都来自上述两位作者发表于2016年的论文——《Decoding Anagrammed Texts Written in an Unknown Language and Script》(《解码用未知语言和文字编写的字谜文本》)。
但很多学者认为,这篇论文其实充斥着许多不严谨的验证,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首先,论文中的算法都是在现代语言基础上训练的,15世纪的希伯来语与现在的语法、拼写和词汇有很多不同。其次,论文中只是通过算法得出希伯来语是得分最高的匹配语言,但还有其他高匹配度的语言,其并没有对所有语言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再次,论文在破解翻译时借用了以往的研究假设,即假设每个单词中的字母都是打乱的,但这并不是既定事实,验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大打折扣。最后,对于翻译出的内容,其原本单词并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句子,而是在团队自行更正几次拼写后,最后用谷歌翻译得出。所以,这种没有咨询语言专家,而是借助“经常从胡言乱语中尽量提取有意义内容的翻译方法”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得到业内学者的认可。
看来,哪怕是强如硅基的AI技术,破解天书也还需要假以时日!
数字罗塞塔计划#文明印记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数字罗塞塔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