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蒋经国娶了一个俄罗斯太太,名“方良”,与她的原名“芬娜”谐音。芬娜和蒋经国是在1933年苏联思维德洛夫斯克的“乌拉尔马许重型机械厂”认识的。
当时的芬娜还是17岁的花季少女,父母双亡,有一个姐姐相依为命。姐姐嫁人后,她就只身到机械厂工作养活自己。
如果她当初没有选择这里,她的命运就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她很可能和自己的姐姐一样,找一个当地的普通人,结婚生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寒冷的西伯利亚。
芬娜长得高挑美丽,是公认的“厂花”。据说她是在一个加班的夜晚赶回宿舍的路上,被大汉拦住欲非礼,然后被蒋经国“英雄救美”的。
但这一说法没听当事人提起过,不知是不是谣传,总之两人很快确立了关系。
蒋经国在苏联的日子很辛苦,他在回忆录《我在苏联的日子》中写道:
“我在苏联度过了十二年,经历了我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当年我们经历的痛苦并非梦境,而是最残酷、最惨痛的现实”。
所以那时候芬娜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蒋经国的至暗时刻。
蒋经国在回忆录中简短地提到芬娜和自己:
“我在乌拉重型机器厂那几年里面,芬娜是我惟一的朋友,她是个孤女。一九三三年我认识她时,她刚从工人技术学校毕业。在工厂内,她是我的部属,她最了解我的处境,我每逢遇到困难,她总会表示同情及加以援手。”
芬娜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喜欢唱歌、跳舞、游泳、打球。
在BTV卫视推出的纪录片《档案》中,节目组采访了芬娜昔日在苏联的好友玛莎,她对芬娜的描述是
“长着一双像是东方人的眼睛” “很开朗,总是仰着头走路” “在工厂中有很多追求者”
就是这么一个阳光少女,在嫁入蒋家,尤其是随夫回国以后,变得越来越沉默。后来更是很少公开露面,深居简出,被外界称为蒋家最神秘的“第一夫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她回国后的日子说起——首先面临的,是公公的冷落。
根据蒋介石的日记记载,他起初是反对儿子娶一个洋人儿媳妇的,但他又怕公开反对会给儿子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就干脆不管了,随他。
1937年4月初,蒋经国带着芬娜和1岁的长子孝文回国,27日,蒋介石在奉化溪口丰镐房大宅接见了蒋经国夫妇。
芬娜已按未曾谋面的公公要求,换上了中式旗袍。她挽着丈夫的手,别扭地走到公公面前。蒋经国跪下给蒋介石叩头,而芬娜则傻站在一旁。
蒋介石的脸色很难看,哪有媳妇见公公不叩头的?后来还是经过蒋经国的劝说,紧张的气氛才缓和下来。
紧接着,蒋经国又带芬娜去拜见自己的生母毛福梅。不同于“后妈”宋美龄的疏离感,毛福梅显得亲切多了,她非常满意儿媳妇,还告诉别人,芬娜是她见过最漂亮的女人。
按照当地的习俗,蒋经国夫妇又在毛福梅的主持下,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中式婚礼。
他们穿着中式礼服,依次举行了献茶、拜堂等仪式,还让新娘献上“围巾布褴”。蒋家大厨还炒了“谷花胖”,浓烟熏得新娘闭目难忍,亲友则在旁拍手大笑……就这么闹腾了五六天才消停。
从那以后,芬娜就改名为“方良”了,取“方正贤良”之意。资料中有说是蒋介石改的,也有说是毛福梅改的,还有说是蒋经国改的。不知哪个说法可取。
总之,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又改了中国名后,蒋方良好像被换了人生。
各种繁复的礼节就不说了,饮食和气候她也很不习惯。她想念故乡常年的寒冷,想念黑面包和奶酪。但她仍然在努力学习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媳妇,准确地说,应该是蒋家媳妇。
她穿起了旗袍,拿起了筷子,并学习讲中国话。为此,毛福梅还特意聘了一位姓董的女教师教儿媳普通话和溪口话。
这一切困难对蒋方良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她爱丈夫。
1939年,是蒋经国开展鸿鹄之志的一年。他到江西担任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蒋方良也随丈夫一起赴赣,任保育院院长。
当时在赣州工作的女干部,也是经常同蒋方良接近的。其中包括一名叫章亚若的年轻女人,她是蒋经国的秘书,受蒋经国之托,教蒋方良中文。
章亚若多才多艺,还会唱京戏,蒋方良要她教自己唱。
她万万想不到,这个女人和丈夫之间有问题。等她有点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如胶似漆了。但她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外国女人,能怎样呢?只能选择隐忍。
有一次,她随蒋经国到重庆,经过衡阳的时候,去探望了一位苏联女友。两人在异乡重逢很是激动,于是女友邀请方良在衡阳住几天。蒋经国和司机就住在招待所等待。
次日清晨,蒋对司机说
:“我到桂林有事,后天回来,不要告诉夫人,这两千块钱,你送去给夫人使用。”
待蒋走后,司机就到蒋方良处,把钱给了她。
“专员到哪里去了?”
蒋方良问。
“专员没告诉我。”
蒋方良听了很纳闷,于是严厉地问:
“他到哪里去了?你也帮着瞒我?”
司机见夫人发火了,只有说:
“他到桂林去了。”
“到桂林做什么?”
“他没有讲。”
蒋方良越想越可疑,于是带了随从,让司机送她到火车站,她要亲自去桂林找丈夫。
她到了桂林后,人生地不熟,一筹莫展,于是就打电话给桂林行营主任李济深,李济深急忙帮着到处找,然而未果。
待她心灰意冷地回到衡阳时,发现蒋经国正站在月台上,笑嘻嘻地等着接她呢。他去桂林干什么了?只有他自己知道。
还有一件事,是在国民党励志社工作过的李中奇回忆的,1940年夏,重庆专派御用摄影师到蒋经国家为他拍全家福。
摄影师说,蒋方良和孩子们都很高兴,换上了服装,但蒋经国却态度冷漠,还拒绝拍照。为此,夫妻发生了争吵。
李中奇认为,那是因为蒋经国不想让自己的外国妻子和混血儿女广为人知。这又是为什么呢?
1942年,章亚若在桂林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即孝严、孝慈兄弟。当年8月,章暴病而亡,后来普遍认为是蒋介石派特务将其毒死的。
蒋经国那阵子痛不欲生,经常戴着墨镜掩饰红肿的双眼,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蒋方良知道章亚若暴亡的消息,但她一直不知道章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直到蒋经国去世后,章孝严对外公布了自己的身世,蒋方良才听说。
这对她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因此章孝严之后要认祖归宗,蒋方良似乎并不赞成。
随着蒋经国事业的上升,围绕在他身边的莺莺燕燕越来越多。
美国学者陶涵在《蒋经国传》中写了这么一段:
“根据长久追随他的部属的说法,经国把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分开来。他深爱家人,有时候也与子女玩,但是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若干貌美、聪明的女性受到他的吸引而与他亲近,已婚、单身的都有。”
面对这些,蒋方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找事情做,来填补寂寞与孤独。
她喜欢打麻将,蒋经国说,不希望有人说他的夫人“也打麻将”,于是她放弃了这一爱好;她喜欢打球,喜欢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快感,但蒋经国也因此指责过她,她又放弃了……
她只有学习起了绘画,让自己变得很“优雅”,符合蒋家媳妇的标准。日益变窄的交友圈和受限的活动空间,让原本活泼的芬娜,变成了沉默的蒋方良。
再加上丈夫在外面的每一件风流韵事,都在她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她又不能“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能忍着,在家带孩子,等丈夫回来的时候,悉心料理他的生活,做好贤妻良母。
时间久了,蒋方良病了,而且是精神上的疾病。她压抑得太久了!
那段时间,她经常在屋内楼上楼下地来回走动,到处翻箱倒柜,东西洒落一地。更严重的时候,她甚至脱光了衣服,全身赤裸,口中念念有词,烦躁地满屋子到处跑,总管阿宝姐见状急得满屋子追蒋方良,为她披上衣服,遮盖裸体……
蒋方良的行为引起了蒋经国的重视,他急忙请荣总医院精神科的大夫到寓所为蒋方良看诊,经诊断,她是患了躁郁症。后来医生开了药让蒋方良按时服用,她的病才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往更坏处发展。
看看蒋方良,远离故乡,摒弃一切爱好和习惯,压抑着自己爱玩爱动的天性,甚至在丈夫出轨时只能选择做“哑巴”,她努力相夫教子,做一名合格的蒋家媳妇,完全是“奉献型”人格。
蒋介石对她很满意,给她送来亲笔题的“贤良慈孝”四个字,蒋经国也对她为家庭的奉献而感动,但是这些算什么?
符合了所有人的希望,唯独辜负了自己。
随着“蒋经国时代”的到来,蒋经国更加地繁忙,而蒋方良也因自己的身份而多了很多顾虑,她几乎不出门,也很少与外人来往。
就算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她帮着吹吹“枕边风”,她也委婉拒绝,表示自己不管先生的事。几十年来,蒋方良从来没给蒋经国惹过一件是非,她变得更加沉默,被台湾媒体称为“最没有声音的第一夫人”。
1988年,蒋经国病逝。蒋方良痛不欲生,望着从冰柜拉出来的丈夫遗体,她细细地抚摸着,仿佛他只是睡着了一般。这种深情让旁人看了皆不忍。
她不愿意去任何地方,只要静静地守在她和丈夫共同生活过的房子里,不时到丈夫的房间,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小儿子蒋孝勇要接她去美国,她也表示不习惯,要留在台北,留在丈夫的家中。
所谓旁观者清,我们看看他人对蒋方良的评价。
时常出入蒋家的台湾国民党政要宋时选说:
“她的脑筋里,恐怕只有先生、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干什么。”
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于蒋经国逝世后,在台湾《中国时报》以致蒋方良公开信的方式评价她:
“你是一个来自远方的人,虽然贵为蒋家媳妇,又做了第一夫人,但我相信你是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50多年来为了爱,为了追求你的丈夫,你离开了你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那种勇气,那种毅力,那种牺牲似乎很少有人提到。……如今我见你含泪坐在轮椅上的照片,我有一份无限凄怆的同情,你看来如此孤单,如此寂寞……”
陈香梅
1994年9月18日,蒋方良由儿媳蒋方智怡陪同,去拜见刚从美国回台的婆婆宋美龄,看着一如既往谨小慎微的方良,宋美龄忍不住感叹:
“我历来主张女人要强,可你老是像从前那样唯唯诺诺,经国已经不在了,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束缚和封闭自己呢?”
当时的蒋方良,已经接连失去了长子孝文和次子孝武,而两年后她又失去了仅剩的三子孝勇。唯一的女儿孝章也远嫁他国。2000年,服侍她五十余年的管家阿保姐也回大陆定居了。
只剩年逾八十的蒋方良一人枯坐轮椅上,终日痴望着丈夫和4个孩子的照片,好在孙女蒋友梅还偶尔回来陪陪她。
她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死了以后,可不可以和我先生葬在一起?”
这就是那个原本活泼开朗,走路总是仰着头的少女芬娜,为了爱,为了家庭,慢慢变成沉默的蒋方良的故事。令人唏嘘,引人感叹,很多人为她感到不值,但同时又佩服她那种隐忍与淡然。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嫁入蒋家造就了蒋方良,还是蒋方良早就潜伏在芬娜的人格深处了?这将永远是个谜了。
(全文完)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雪梨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