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美析、王斗南
单位 | 乐山市中医医院
前 言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异常可导致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是血常规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数常常受多种因素干扰,尤其是血小板计数减少受影响最多。本案例源于探究假性血小板减少真相的过程。
案例经过
近日遇到一例血小板前后两次结果差距巨大的案例。患者男,23岁,因“肛周脓肿”入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当日中午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仅有3×109/L(如图1),是危急值。
按照本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我首先检查标本性状无异常,用网织红细胞通道复查血小板,光学通道血小板结果为4×109/L(如图2),然后血涂片镜下见血小板无聚集、血小板少见,与仪器检查结果也相符(如图3),遂报告临床危急值。在报告危急值时与临床沟通中发现患者年龄较小,且无相关临床症状及病史,建议临床重新采血复查。
图1 首次结果
图2 光学通道复查结果
图3 显微镜40×镜下血小板少见
半个小时候后,临床重新采血复查,复查血小板结果为312×109/L(如图4)。
图4 重新采血复查结果
案例分析
前后两次结果为何差距如此之大?该怎么给临床解释?许多的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只有找出原因才能给临床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一次的危急值结果是在光学法复查+血涂片镜检均相符的情况下审核的,结果的复检和报告的审核流程没有问题,有无可能第一次结果是样本本身导致的?
我想到用第一次和血常规同时采血的凝血蓝头管来验证。于是,我找出其凝血管做血常规检测,蓝头管血小板结果为246×109/L,将其乘以1.1[1],最终得到血小板结果为270×109/L(如图5)。
图5 第一次采血蓝头管血常规结果
至此,已能证实第一次血小板危急值结果为错误的一个结果。
第一次结果严重失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患者血小板首次结果降低如此明显?
假性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采血导致标本凝集或小凝块、标本放置时间过短、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冷凝集、大血小板等。结合我平时工作经验,如果是标本采集问题,如抽血不畅等原因,血小板虽然会聚集导致假性减低,但不会从正常值降低为危急值,并且血涂片镜下会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或者发现纤维蛋白丝,这两者都不符合该标本情况。
既然不是标本采集原因,难道是标本前处理导致血小板被破坏?忽然我想到我室AMM及BNP检查均使用紫头管离心后血浆检测,会不会在前处理时误将其离心,后发现为血常规检查,在未告知标本被离心的情况下混匀后送至血常规室。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找来3个血小板正常的标本对我们常用的三台离心机(CJ-07、CJ-09、CJ-10)进行验证,其中CJ-07转速为2850r/min离心15min、CJ-09转速为3800r/min离心5min、CJ-10转速为3800r/min离心5min。离心前后血小板变化如表1:
表1
从表1验证结果可以看出:CJ-07离心后,血小板结果会减少,但减少程度为几十,远低到不危急值地步;CJ-09离心后,血小板显著减少为危急值;CJ-10离心后,血小板结果几乎和未离心时相同。
终于该患者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被找到了,那就是离心导致了血小板的“消失”。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CJ-07离心后结果减少我们可以理解为离心力或离心时间导致,但同样离心力同样离心时间的CJ-09、CJ-10血小板结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由于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均相同,所以我开始考虑这两台离心机之间的其他变量。我回想起从CJ-09拿出离心后标本时,发现该离心机离心后的标本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其他两台离心机,难道真正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血小板破坏从而引起血小板降低?
为了验证温度这个猜想,我们又从当天下午标本中选择了10个血小板正常的标本,再次用这两台离心机进行离心(每台离心机5个样本)后检测,并分别对离心后的仓体温度进行测量,发现CJ-09离心机离心后仓体温度达到44℃(如图6),而CJ-10离心机仓体温度在30℃左右(如图7)。10个标本离心前后比对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图6 CJ-09离心后仓体温度
图7 CJ-10离心后仓体温度
因CJ-09离心机位置靠近孵育箱而被“独宠”频繁离心样本,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导致离心机电机负荷大造成仓内温度过高。血小板本身具有易于粘附、聚集、破坏和变形等特点,而血小板离体后易于破裂,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破坏程度越重[2]。
故本案例中血小板消失的真正原因是离心+高温导致的血小板被破坏。找到原因后立即联系临床医生说明情况,得到医生的谅解,撤回了第一次错误结果的报告,避免了一场医疗纠纷。
案例总结
本次案例是由于我们误把血常规标本离心,随后混匀拿来检测导致血小板 “消失”,消失之谜是由于离心高温破坏了血小板。影响血小计数的因素很多,除技术、试剂、时间等因素外,离心和温度也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所以在检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检验中(仪器、质控、人员)、检验后(结果的复核、审核、发布)的质量控制,还要关注检验前(标本采集、运送、前处理)的质量控制。加强标本前处理人员的培训,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崔巍,续薇,王力,王剑飚,张磊,王庚,张丽霞.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6):619-627
[2]程小林.时间、温度差对血小板计数检测影响的分析[J].中国煤炭行业医学杂志,1007-964(2003)03-0279-01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