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是全球首个具有表面多路测温功能的冷冻球囊导管,其上市后首批临床应用表现优异,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表面多路测温功能,术者能够在无射线条件下,根据球囊表面温度的变化判断肺静脉封堵情况,还可以实时获取球囊与接触组织的真实表面温度
中国,上海——近期,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电生理”)研发的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多路测温型)(以下简称“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成功完成首批临床应用。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是全球首个具有表面多路测温功能的冷冻球囊导管,其上市后首批临床应用表现优异,所有患者术中即刻成功率达到100%,治疗效果显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曾锐教授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曾锐教授团队在为多名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中,充分验证了该产品技术的卓越性能。其中一例应用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崔凯军教授完成,患者为57岁女性,因“2年以上阵发心悸、胸闷”入院,经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在IceMagic冷冻消融设备和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指导下行冷冻消融术。患者肺静脉无共干、分支比较规整,术者通过PathBuilder可调控型导引鞘组将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送至肺静脉口处进行充气封堵,该导管良好的适应性使其能更好地贴合肺静脉前庭,并基于球囊表面多路测温的特性,在判断肺静脉封堵时,利用室温生理盐水替代造影剂,根据球囊表面温度的变化来判断肺静脉封堵情况,接着用造影剂验证封堵结果,两种方式判定的结果一致,确认封堵良好后进行冷冻消融。在扩大前庭消融时,肺静脉封堵处于部分泄露状态,可通过球囊表面温度评估球囊与心肌贴靠情况和消融效果。术中各肺静脉清晰记录到TTI,术后进行电生理检查验证即刻隔离效果,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顺利结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目前有两千多万的房颤患者。作为房颤治疗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冷冻消融术以全新治疗理念将房颤导管消融化繁为简,用连续的带状透壁损伤革新了传统射频消融术逐点成线的肺静脉隔离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等临床应用优势。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使用的“表面测温技术”为全球首创,通过表面多路测温功能,不仅能够在无射线条件下,根据球囊表面温度的变化判断肺静脉封堵情况,还可以实时获取球囊与接触组织的真实表面温度,监测冷冻消融过程中组织的温度变化,帮助术者更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对提高冷冻消融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多路测温型)
在近期举办的2024 West China房颤周、第22届心房颤动论坛等国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权威学术交流平台上,通过学术研讨会及手术转播等形式,该产品的创新设计和优异临床表现均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表示,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对优化手术路径,探索新的手术方式,扩大手术适应范围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此工具,让心电生理学者能够从新的视角,认识和揭示冷冻损伤的机制,精准控制损伤范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崔凯军教授提到,IceMagic多路测温冷冻消融导管的表面多路测温功能可以有效降低造影剂使用量和射线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宏德教授认为,冷冻球囊的顺应性好,对肺静脉的贴合度高,使得冷冻效率和肺静脉隔离效果更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纬教授指出,冷冻消融技术在治疗高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杜华安教授评价道,表面测温冷冻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封堵效果判断,降低了手术中的不确定性。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欧登科教授认为,表面测温技术在冷冻消融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导管在术中降温、复温表现稳定,温度控制技术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效率。
未来,微创电生理将继续致力于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国产电生理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及专业的服务,提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生理介入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微创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