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众将大多勇而无谋,这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大头领李密略有头脑,其他大多是一勇之夫,冲锋陷阵可以,成为名将的却不多。
大家看看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裴行俨等,活到唐朝的,以秦程二将为代表,基本上担任的是李世民的护卫军将领,徐世勣略好,发展的空间比秦程大。
但是以上这些著名的猛将们,都没能挽救瓦岗军的突然衰败。
瓦岗军刚刚在洛口仓城建立政权时,天下群雄奉之为盟主,部众数十万。最后仅仅三四年时间就崩溃了。
直接原因是李密逞强与宇文化及决战,宇文化及的部队是隋朝最后的主力部队,尚称精锐,并不是末世之军。李密虽然将宇文化及击溃,但耗尽了主力,《旧唐书》卷53《李密传》称其劲兵良马多死,丧失了战场上一锤定音的精锐部队,所以才被王世充击败。
间接原因是李密顿兵于东都洛阳坚城之下,主要兵力长期牵制于一地,没有充分征服已经无人看管的广大河南山东州郡,最后活活把自己拖死。
两个原因都很致命。第一个可以说形势所逼,李密有一定被动迎战的因素,否则前门拒狼,后门迎虎,极有可能被东都洛阳的皇泰政权(隋炀帝之孙越王杨侗),和宇文化及的部队前后夹击。一句话形容,错犹可宥。
那么第二个呢,从瓦岗军进攻洛阳,到洛水之滨全军覆没,有数年的时间,李密完全有机会调整策略。就算他自己看不出来,别人也看不出来吗?
肯定不是。瓦岗军也不全是乌合之众。
有一个叫柴孝和的人,就看出了瓦岗军策略不妥。
柴孝和是隋朝巩县的县长。隋制,人口较多的大县,长官称为县令,较小的县称为县长,如果某县是封建宗藩建立的国,则称之相。瓦岗军攻打巩县时,柴孝和率众归降。
经过体制选拔上来的官员,虽然级别不高,但其政治素养和眼界见识自然不是寻常草寇和勇夫所能比拟。
《旧唐书》卷53《李密传》记载,柴孝和向李密建言,指出四个要点:
1.自古关中是建基立业的根本,长安是当今攻取天下的核心。
2.瓦岗军应分兵行动,留裴仁基、翟让一部分兵力盯住洛阳,李密自率大众越洛阳而西,直取长安。
3.打下长安之后,再回头收取河南山东。
4.当下群雄并起,瓦岗军不先取,恐为他人所取。
不得不说,这位柴孝和精准点中了当时天下形势。
李密也很赞同。因为他当年也对别人提过一样的建议。谁?杨玄感。
那还是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发动叛乱时。杨玄感自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一气打到东都,顿兵坚城之下,进不能进,退不敢退。李密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提出上中下三条建议:
第一,乘隋炀帝在辽东亲自指挥进攻高句丽,大军直接北上,卡住幽蓟之地,使能天子进退失据,崩溃在关外。
第二,丢下洛阳不打,轻装疾进,直取长安,天子虽还,失去根本重地,他就无能为力了。
第三,继续强攻洛阳。
结果杨玄感以军中诸将和高官们的家属都在东都,舍此不攻,军心将乱,而且无法向朝廷示威。最终,从辽东撤回隋军官军主力抓住时间,将杨玄感击灭。
纵向对比着看,李密带着当年的遗憾,现在自己走上决策者的位置,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西进打长安吧?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李密居然做出了和杨玄感一样的选择!
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密解释:
第一,炀帝仍拥有强大的兵力,如果洛阳打不下,部众怎么会有信心去打长安呢?李密的潜台词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我这样清醒的头脑和远见。
第二,部将都是群盗出身,脾气都很暴,如果我带兵走了,无人压制他们,后方就乱了。
所以李密的选择是继续打洛阳。
柴孝和很无奈。但李密也没有完全把话说死,他仍然同意柴孝和的分析,并派他到关中察看情况。柴孝和带了数十骑西进,一边观察情况,一边招诱各地小股武装,等到他走到陕县(今改县为区,属河南三门峡市)时,已经收编了一万余人。
但没等柴孝和进一步西入关中,洛阳方向传来瓦岗军受挫、回洛仓失守的消息,柴孝和的部众闻风散去,柴孝和也迅速撤了回去。
西进之谋就这样无疾而终了。没过多久,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作战失利,柴孝和过洛河时不幸掉入河中淹死,李密哭之甚恸。
其实李密心里也明白,能和他有精神共鸣的,大概也只有这个人。自此之后,瓦岗军中再无人为李密提供什么战略建议,瓦岗军一天天走下坡路。
那么我们就要据此而指责李密头脑不清楚吗?也不尽然。
瓦岗军处于创业期,实力快速扩充掩盖了内部存在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农民军的盲动性、义军首领的贪利与散漫、派系之间的冲突与斗争、其他大股义军的威胁等等。作为统帅,不能单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协调内部、最大限度压制矛盾、调动部众积极性。李密所说的三条,每一条都是正确的。
这就形成了悖论。柴孝和、李密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策略都是正确的,但两条正确的策略置身于瓦岗军这个具体环境中,又是相互矛盾的。采纳任一方,都会导致负面影响。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说什么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负责任的事后诸葛亮。任何人处于这种具体历史环境,要做出决定都很艰难。当时的天下,变量太多,洛阳官军会不会短时间崩溃?域外大股义军会不会抄袭瓦岗军的后路?内部会不会在强大的官军压力下激化矛盾?李密的压力是多重的、复杂的。
越到这种时候,越能体现出统帅真正的能力和担当。李密不缺能力,但无疑缺少了一些担当。这个担当,既指对瓦岗集团的责任心,更是指对事业、对前途、对得失的取舍。敢于取舍的决心有多大,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留下来打洛阳,看起来希望也不小。而如果舍洛阳攻长安,意味着诸多未知数。李密如此定下作战方向无可厚非,但他无疑丢失了更大的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