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文霞、研究员周天军等与英国气象局的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百年来全球降水变率增强》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过去百年来,全球陆地降水变率已在显著增强,并可归因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该研究利用国际上所有可公开获取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通过严格筛选和系统分析,揭示了1900年以来,在观测资料充足的地区,全球约75%的陆地上降水变率已增强,其中尤以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东部最为显著。降水变率的增强涵盖多个时间尺度,包括天气尺度、月尺度和季节内尺度。就全球平均而言,逐日降水变率正在以1.2%/10年的速率增强。
为剖析上述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该团队基于两层约化水汽收支动力诊断模型和最优指纹检测归因法,发现降水变率的增强可归因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且由热力作用主导。温室气体增温引起大气水汽含量增加,使得降水异常幅度增大、变率增强。同时,大气环流的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影响降水变率,且这种动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
“此前我们仅在气候预估研究中发现降水变率未来将随增温而增强,这里我们基于历史观测资料,发现随着人为气候增暖的累积,降水变率在过去百年来已经增强。综合观测分析、物理过程诊断和检测归因,这项研究为认识全球变暖对降水的影响提供了新认识,为深化多尺度水循环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张文霞说,“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人为气候增暖增强降水变率的信度目前主要在欧洲、北美东部和澳大利亚这几个区域。在更小的空间尺度上,由于气候内部变率影响更大,归因信度会下降。同时,全球仍有许多地区由于观测资料不足目前尚无法给出可靠结论,这些区域需要加强气候监测。”
“气候变化研究传统上主要关注平均态和极端事件的变化,关注全球变暖对气候变率的影响是一个新视角。伴随降水多变性的增强,旱涝急转现象在全球许多地区将更频繁、更剧烈。极端气候事件之间的剧烈和快速转换印证了极端事件的复合性这一新特征。降水变率增强将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周天军说,“由降水变率增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已经凸现,社会各界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其不利影响。”
编辑 白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