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出席人工智能与教育论坛会议并作《“AI+HI” 构建未来高等教育》报告。
“我坚定地认为拥抱人工智能,就是拥抱未来。”丁奎岭院士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大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在科学研究方面的AI for Science和AI for Engineering;在社会服务方面,全面融入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在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方面,也涉及到许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知识产权的问题。
他透露,近期上海交大对师生进行了调研,发现在专业学科层面,80%的老师都认为,人工智能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并正在形成独特的交叉研究领域;在工具使用层面,几乎100%的学生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资料检索、文档生成等工作,将近60%的老师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在思维观念层面,9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人工智能对大学的知识传授、知识创新与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但有较多伦理与产权的问题亟待规范。
问题一、人工智能会让大学消亡、教师失业吗?
丁奎岭院士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唯一不可替代的功能,大学人才培养的中心位置并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加入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说,人工智能会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变革,未来,谁能把AI和HI(Human intelligence,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智慧与创造性)结合好,在办学中更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谁就更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中心。
问题二、人工智能会让一些专业教育消亡吗?
丁奎岭院士说,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更擅长解决有规则可依,工作量巨大的“繁”的问题,还不太擅长解决高度抽象,需要灵光乍现的“难”的问题。
以数学为例,人工智能让复杂的计算不再困难,但新数学概念的抽象、数学定理的发现依然靠人;以法律为例,人工智能让繁琐的文书和条文的检索工作不再困难,但公平正义、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依然靠人;以文学创作为例,人工智能让中规中矩的完稿不再困难,但文以载道的“道”,歌以咏志的“志”,诗以言“情”的“情”依然靠人。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需要HI互补,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他说,AI+HI能让专业教育从繁杂的通用知识中解脱出来,更关注其“核心竞争力”。
问题三、人工智能会替代大学教师吗?
丁奎岭院士说,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能力。因此,他认为,人工智能要替代大学教师还为时尚早,更多的是通过AI+HI来提升学生的教学体验和教育增值。
大学教育如何发力?如何迎接挑战?
面对多变的人工智能,大学教学到底该如何发力?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丁奎岭院士说,第一要实现AI“可用”。他以知识图谱为例,不同教师构建同一门课程的图谱,通常存在不同的理解,导致知识的歧义与不完备。与此同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达到对思维的真正理解,给出的答案通常是已有资料的检索聚合,无法抽象、推理、生成新的知识。服务于大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要真正在辅助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实践教学效率上,成为一个高效的教学工具,实现“可用”。
第二,要实现“可靠”。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应用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许多授课的知识本身是动态的,多样的,长期从事该领域前沿科研的老师,往往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或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因此,需要提升人工智能在面对动态未知问题时,准确输出的能力,避免出现“幻觉”,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实现“可靠”。
第三,要实现“可控”。丁奎岭院士说,上海交大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不同专业对人工智能作为教学辅助的思考并不相同,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也形成了不同等级。
比如,对于编程课,就存在是否应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争议,一方面是担心学生依赖人工智能而影响编程思想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认为可以有效提升编程效率。
而对工业应用场景而言,丁奎岭院士希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先是帮助执行,然后辅助决策,最终替代人类完成任务。在高等教育场景下,理想的人机关系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可以陪伴人学习、可以与人合作学习,但不能替代学习,实现“可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有删减。
声明: 麦可思研究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