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临池镇郑家村,在老一辈村民的记忆中,村中就从未有过姓郑的人家,然而村名却偏偏叫“郑家村”。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
其实,郑家村原名下石庄,与邻近的柏家村(以前名叫上泉村)相呼应。据村民说,郑家村曾隶属于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是淄西毕氏家族的田产。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有关六合楼的传说。
淄西毕氏家族以重视家风教育著称,是明清齐鲁望族之一。据说,到毕家第六代,其族长毕忠臣有六子。毕忠臣年纪大了,便将其田产均分给六子。没想到,数年后,毕忠臣又喜得第七子,名为毕本。此时,他已无多余田产再留给这个小儿子了。
第六子毕木看出父亲的心事,便说:原先兄弟六人中,属我最小,我上有五个兄长,下却没有弟弟。如今有了七弟,我愿意将自己的一半田产分给他。
毕木说到做到,将位于下石庄的田产分给了七弟毕本。六位兄长又共同为毕本在下石庄建造了一座家宅,名为六合楼,还在村东建了家庙。
身修而后家齐。后来,毕本之子毕自严中进士、入仕途,因擅长经济之道,在明末官至户部尚书。大文学家蒲松龄也曾在毕氏家族授课,其东家正是毕本的孙子、毕自严之子毕际有。
当地村民说,村中的老文书、地契等资料显示,郑家村的村名曾被写作“郑加村”。村民推测,毕氏家族在建造六合楼时,将下石庄改名为“正加庄”,寓意毕本从此“成家”,正式成为毕家的一支。之后可能出于避讳或其他原因,村名逐渐演变为郑加庄,即今日的郑家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凡婷 通讯员 李晓伟 毕倩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