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27字
阅读完约3分钟
■ 贺宛男
自4月12日新“国九条”出炉以来,A股市场受利好提振,反弹了一段时间。上证指数从当日的3034点,涨至5月20日的3174点。谁料好景不长,近两个月来,股指连收阴线,3100点、3000点、2900点关口接连失守,单日四千多只个股下跌的局面屡见不鲜。自5月20日以来,沪深两市五千二百多只股票中仅500多只上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忍痛离场。
A股走势疲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有人认为,如此弱势,IPO理应该被叫停;还有人认为,平准基金应该尽快推出。更多的人认为,量化交易、融券等做空机制未能彻底叫停。
在笔者看来,对注册制的错误理解是A股三年多来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
近三年的年线显示,科创50指数2022年下跌31.35%,2023年下跌11.24%,今年至今下跌15.51%,累计下跌48.5%。
创业板指2022年下跌29.37%,2023年下跌19.41%,今年至今下跌12.26%,累计下跌了50%。
上证指数2022年下跌15.13%,2023年下跌3.7%,今年至今下跌2.82%,累计下跌20.5%。
深证成指因包含了很多创业板股票,累计下跌幅度也达41%。
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什么成为近三年跌幅最深的板块?就是因为这两个板块集中了大批高价发行的股票。
注册制的重点之一是将上市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但是,部分机构却背离了注册制走深走实的本意,借助所谓的市场化,将注册制片面理解为只要有人买,就可以高溢价、高超募发行新股。亏损企业,营收为零的企业,都可以在“高科技”的标注下上市超募资金。
从2019年7月到今年7月,科创板发行上市新股已达573只,发行市盈率最低的2019年为59.39倍,最高的2022年为93.82倍,平均约75倍。从2020年8月至今,试行注册制的创业板新股也达532只,平均发行市盈率约40倍。
正是高得离谱的发行市盈率,让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限售股股东禁不住抛售套现的冲动,减持套现成为了公司上市的核心诉求。
科创50指数于2020年7月14日创下历史新高1728点,2021年8月6日创下历史次高1639点。2020年7月为什么会成为科创板的历史高点,并且始终难以超越?正是因为一年前的2019年7月,科创板率先实行注册制试点,率先上市的25只新股迎来了第一波减持高峰。据当时的报道,二十多家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限售股迎来解禁潮,限售股市值超过1800亿元,其中7月24日一天,就有9家公司套现93亿元,有一家科创板企业的4位股东,集体减持竟达到公司总股本的14%。
2021年8月又何以成为科创板的历史次高呢?理由很简单,锁定了24个月的限售股也蜂拥而出,开始套现了。
接着,更多的新股上市,更多的限售股减持套现,这指数还涨得上去么?
同样,创业板指于2021年7月22日到达近4年最高点3578点,也是因为一年前的8月24日,创业板跟进注册制试点,首批注册制发行的18家新股限售股解禁,市场选择提前下蹲。
有人会说,科创板和创业板多为高科技企业,估值高一点可以理解。且不说这两个板块中有不少伪科技公司,美国七大科技股中,最高的英伟达估值也不过64倍,最低的谷歌仅24倍,凭什么A股那些硬科技公司可以高到90倍,甚至更高?须知,A股市场90%左右都是只有10万元资金的散户,不是VC与PE那样小众的、有实力的机构参与的风险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市的绝大部分应该是优质企业与成熟企业,让投资人能获得回报的企业。
高溢价、高超募发行新股带来的价值回归让2亿多股民付出了账户资金大幅缩水的代价。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从三四年前的80倍至90倍,压缩到目前的31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从50倍,压缩到目前的27倍。那些创造了畸高市盈率的机构,难道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吗?
本文由作者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编辑|文宛
校检|袁钢
审核|苗曦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联系金妹儿:028-869684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